导读 | 从14年的爆发到16年的沉寂,O2O已经从原来的线上流量之争走向了线下。支付宝的“口碑”这次能跑在前面吗?让我们敬请期待! |
之前所崇尚的单量先行、线上引流、C端高频为主的理念也在逐步趋于理性 —— 烧钱得不到有价值的用户,B端才是硬道理,线下流量价值正在重估。按照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的说法:“用户要获得好的服务体验,一定要让提供服务的人赚到钱,过得好。”
近日,蚂蚁金服旗下O2O平台“口碑”CEO范驰在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表示,9月份口碑日均交易笔数已超过1000万笔/天。这距离15年6月,蚂蚁金服宣布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将共同注资 60 亿人民币成立这家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刚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
虽说根据阿里集团16年一季度财报披露的数据,“口碑”单季给阿里带来了1.18亿美元(约7.62亿元)的投资亏损。但不能否认,口碑这一年的态势生猛,其日单量已经和深耕多年的新美大平起平坐,据王兴披露,至16年6月新美大全平台日订单峰值突破1150万单。
因此,就连新美达人士也承认受到了“一万点伤害”,其曾对36氪分析称,美团点评的模式在表层看是“信息+营销+交易支付”,而口碑目前正在蚕食其中的交易支付业务,“从交易层面,口碑确实是新美大最大的威胁”。
不过口碑之所以能快速起量,当然与其背靠支付宝的流量息息相关,也就意味着用户想到它往往是需要付钱的时候。于此同时,对手点评一直以来的优势都是交易前的消费决策,并且开通了“闪惠”的支付功能。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用户凭什么先想到口碑,而不是点评?
对此,范驰的看法是,拿餐饮为例,吃饭这件事是个轻决策的行为。他不否认大众点评的价值,但是在一个人绝大多数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去的餐馆无外乎那几家,并不用天天查看点评。
“但是每一顿消费都要付钱,更大头的一定是支付。点评解决你第一次去哪里吃的问题,口碑解决的是你来了一次,还会来第二次。” 范驰称,这也是口碑陆续推出“支付即会员”模式和“口碑客”平台的原因。
“支付即会员”意指用互联网的方式帮助商家来管理和运营自有的线下流量,帮助餐厅做回头客。用户使用支付宝进行交易后,这些消费数据将会被沉淀下来,并在整合后推送给商家,让商家能够根据用户画像做更好的产品调配和前端营销。
“口碑客”则是一套以实际效果付费的营销推广分佣体系,类似于淘宝的“淘宝客”模式。餐厅、KTV、亲子教育等在内的本地生活服务商家,可以在“口碑客”的平台上,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需求,设定好返佣比例发布推广任务,有营销能力、有流量的机构或者个人,通过在线直播、写文章,或者在朋友圈发布信息,帮助商家推销优惠券,获取分佣收入。
至于消费决策,范驰表示“口碑”接下来也会做。但是并非通过历史累计的评价,还是基于真实的交易和实时数据。打个比方,未来打开“口碑”后,可以看到附近3公里哪家店买单的人最多,人气最旺。
我的疑问是,像米其林等高端餐厅,其客单价天然设置了一个消费门槛,人气肯定不及街边的小龙虾店,这种情况如何解决?范驰补充道,“口碑”未来会基于场景和个人的历史消费记录做更精准的个性化推荐,比如约会、商务宴请、朋友聚餐等。其次,也在同美食达人合作做榜单方面的探索。
O2O的争夺已进入下半场,先是腾讯抢走了新美大;阿里在孵化口碑的同时,另一手又将最后一枚没站边的大玩家饿了么收入旗下;百度则一直依靠着自营的百度外卖和糯米。虽然近日百度出售百度外卖和糯米业务的传闻不断。但36氪了解到,百度就此事与美团有过谈判,双方谈判尚无决定性的进展。百度糯米更是在9月8日发布内部信,称将在O2O的战役上“不胜不归”。
王兴曾表示:一个市场,只要有一定的网络效应,无论强弱,经过比较长时间的竞争和整合,将会逐渐形成7:2:1的格局。至于这场更持久的战争,谁能最终跑到前面?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01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