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按:在1月14日举办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信部部长苗圩总结和概括了过去一年中国新能源市场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情况,并对全行业可能存在的隐患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在过去的2016年,伴随着工信部等四部委的彻查,新能源骗补事件浮出水面并得到遏制,同时各地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为核心的产业得到甄别和针对性的扶持。苗圩认为,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广阔,同时智能网联车的发展也处于领先地位,到2020年,这一方面的发展可能跻身世界强国行列。雷锋网整理了苗圩的此次发言:
产业发展方面。苗圩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首先,产业的规模已经做到全球领先。
我们起步并不早,我们是从2009年开始正式启动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的推广示范工作。到2012年,我们共推广了1.7万辆新能源汽车,2013年到2014年推广应用量达到了10.1万辆,2015年跃升到37.9万辆,2016年我们共生产了新能源汽车51.7万辆,连续两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累计推广量已经超过了10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以上。
其次,我们的技术水平在显著地提升。
动力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现生产使用的已经可以达到220瓦时每公斤,价格每瓦时1.5元人民币(我讲的是单体电源CELL),相比2012年,能量密度提高了1.7倍,价格下降了60%,驱动电机的峰值功率密度可以达到2000瓦每公斤,纯动力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相比几年前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基本上能够满足人们日常出行的需要,社会的认可度也在明显地提高。
再次,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的上下游产业投资,贯通了包括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等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建立了结构完整、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从区域上来说,我们建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中原四大动力电池产业的聚集区,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
然后,企业竞争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2016年,比亚迪、吉利、北汽等企业进入全球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销量前十位,国产新能源客车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已经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实现了产品、技术、标准和服务协同“走出去”。在动力电池和电机方面,福建的宁德时代、上海的精进电动,都成为了全球知名的乘用车零部件供应商。
最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稳步推进。
现在包括国企、民企都在积极地参与商业模式创新,众筹建桩、“互联网+”等创新的商业模式在不断涌现,在公共场所、在单位内部、在居民小区、在高速公路上,充电设施建设全面推进。2016年新建的公共充电桩就达到了10万个以上,是2015年的10倍。北京、上海、深圳等建成了规模化的充电服务网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苗圩详细分析了新能源市场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他表示:
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虽然我们的产销市场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是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还需要大幅度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要加快推进。同时,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社会各界参与热情高,推动了一大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企业进行项目建设。目前,在新能源客车、货车领域,企业已经出现了结构性的过剩苗头,动力电池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进一步加剧。
此外,还出现了个别企业违规谋求骗补,扰乱市场发展秩序等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逐一地推动加以解决。
一是针对结构性过剩的苗头。
我们加强产能调控,修订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提高了技术准入门槛,严防低水平重复建设。针对“散、小、弱”的发展,建立了产能预警机制,引导行业中企业合理地规划产能发展计划。
二是针对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偏低,大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去年,我们组建了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联盟,组织行业发布了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图,明确了发展目标,引导社会投资。
三是根据行业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完善了相关政策措施。
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专项督察,严厉打击骗补行为,完善了国家补贴政策,降低了部分车型的补贴标准,提高了技术门槛,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完善监管制度,加强一致性产品核查。
通过以上措施,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秩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2016年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质量的提升年,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成绩喜人,但是挑战仍然严峻。
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在加快融合,产业生态发生了深刻变革,竞争格局也在全面重塑。一大批没有干过汽车的企业,加入到这个行业当中来了。
我们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
一是产品形态和生产方式在发生深刻变化,汽车产品的形态在加快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化和网联”方向发展,汽车正在从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汽车生产从过去的大批量、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向互联协作的智能化制造体系演进。包括个性化的定制生产模式,可能成为未来的趋势。
二是新兴需求和商业模式在加快地涌现。
老龄化和新生代用户比例在持续提升,消费需求的多元化特征日趋明显,共享出行,个性化服务成为今后方向。
三是产业格局和生态体系也在深刻调整,产业边界在日趋模糊,互联网等新兴汽车企业大举进入,传统企业和新兴企业竞合发展,价值链等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2016年国际社会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汽车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投资力度,国际汽车企业集团也在加速布局,全球产业发展竞争格局将日趋激烈。
对于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苗圩对整体前景表示乐观,尤其是在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方面,中国有望在2020年实现相关方向的国际领先。他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凝聚行业共识,牵头编制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未来十年发展方向、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取向。规划明确了2020年和2025年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达到200万辆,动力电池系统的比能量将达到260瓦时每公斤,成本将降到每瓦时1元。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达到20%以上,动力电池系统的比能量达到350瓦时每公斤,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智能网联汽车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建立安全可控的汽车零部件体系,争取我国迈入世界强国行列。
为了实现规划的目标,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完善政策体系。
根据技术进步与市场的发展,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补贴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发挥扶优扶强的政策导向作用,加快建立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各年度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达标比例要求,为2020年补贴政策退出以后,做好后补贴政策衔接,建立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二,健全法律法规。
推动出台道路法规,明确企业、政府部门的法律责任,建立问题企业惩罚性赔偿和市场退出机制,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建立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监测系统,清理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以市场化机制来推动产能、资源的整合。
第三,加大研发的支持。
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加大对电池与管理系统、电机与电力电子等研发力度,加快动力电池、智能网联汽车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集中行业优势资源,开展协同攻关。
第四,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指导督促各地出台并落实专项规划与建设运营管理办法,有效利用资金来支持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发挥行业中介组织和产业联盟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充电设施互操作性的检测与认证,构建信息服务的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第五,鼓励国际化发展。
组建汽车产业对外合作联盟,提升汽车企业海外服务能力,引导和鼓励企业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机遇,明确目标市场,加强品牌培育,推动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工程项目协同“出海”,选择重点发展地区,建设产业园区,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第六,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促进跨行业合作。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要以新能源汽车作为主要载体,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公关,完善跨产业协同创新机制,要出台测试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与其它泛载网络的信息交流和协同机制,探索多领域联动的创新发展模式。
最后苗圩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紧迫任务,也是推动绿色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推动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通过控总量、优环境、提品质、创品牌、促转型、增效益,推动汽车产业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via 雷锋网
。
原创文章,作者:kepupublis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08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