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蔚来汽车旗下EP9电动车刚刚创造了257公里每小时的无人驾驶速度纪录,短短几天后,Roborace便以320公里的时速试图打破它。这种无人驾驶市场玩家的你追我赶,就像Roborace参与的赛车竞速的缩影。
2月17日,在Roborace举办的“全球首场无人驾驶汽车竞赛”中,其中一辆测试车在过弯时撞上护栏,质疑也随之而来。即便如此,这家在许多人看来极具“玩票”属性的创业公司还是今年的世界移动大会(MWC)上顺利发布了世界首款完全自动驾驶赛车Robocar。
诚然,Roborace希望能将自己的技术尽快应用到实际赛事中,但事实上,它能做的远比支持娱乐化赛事多得多。外媒猜测,Robocar的诞生将有助于推动新一轮汽车行业技术创新。
*Robocar俯视视角,车身移除了驾驶舱,以车载计算系统和传感器阵列取而代之
诞生于赛道的汽车技术
其实,将赛道级汽车技术移植到消费级汽车上不是什么新思路,现代汽车的许多功能都曾脱胎于赛车比赛中。
一个典型例子是赛车车身用于降低撞击伤害的防滚架,可应对赛车高速行驶中遭遇的碰撞甚至翻车事故,保证驾驶员安全,如今,防滚架被安装在许多普通乘用车中。
汽车轮胎也是保证行驶安全的重要部件。据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了解,虽然乘用车轮胎与赛车轮胎在外观、性能上都有很大差别,但其实如今车辆的轮胎凹槽设计就起源于赛车。轮胎凹槽能增加轮胎牵引力、制动力、耐磨性和排水性能,成为简单却不可或缺的轮胎设计要素之一。经多年研发,赛车团队设计出了针对不同道路条件(雨、冰、越野)的各种不同属性轮胎,设计人员还通过不同种类橡胶延长轮胎寿命,而今这些技术都已经广泛应用在乘用车、商用车等领域。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赛车功能已经被应用在量产车中,如盘式刹车制动器 、按钮点火装置,以及带有手动模式的自动变速器等。而如今,Robocar似乎要从更深的程度上在赛车的维度影响乘用车市场。
智能时代下的电动方程式
2012年,由国际汽车联盟(FIA)认证的Formula E电动方程式比赛正式成立,2014年,第一场比赛在北京举行。在第一赛季中,所有参赛团队都使用了同型号汽车和动力系统,但自那以后,赛事便逐渐开始推动新能源领域的汽车技术革新和测试。
如今,许多知名的汽车制造商都已经开始新能源汽车量产和技术测试,典型企业如奥迪、捷豹、法国雷诺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Roborace开始了其无人驾驶电动车研发之路,最初的产品其实不叫“Robocar”,而是被称为“Devbot”,虽然也是无人驾驶汽车,但Devbots当时还保留了驾驶舱,所以工程师可以坐在车内介入控制。
*DevBot外观图
过去几年的Formula E赛事中,Robocar的DevBot其实早有亮相,最近的一次出现在2月17日那场双DevBot的无人驾驶车赛中,这场比赛以其中一辆车发生碰撞事故告终,但依然创造了历史,赛场中的一个细节证明了这一点。据外媒报道,DevBot在比赛过程中识别到了误闯入赛道的小狗,并及时进行了路径调整,这意味着赛道竞速并非这两辆无人驾驶车的全部,相反,它们在高速行驶中还对车辆的感知和决策做出了恰当回应。
虽然这个成果体现在娱乐属性颇为浓厚的电动方程式竞赛中,但它却是无人驾驶市场的一次重要技术胜利,DevDot的车载人工智能系统又一次刷新了人类的技术极限。碰撞没有影响Roborace的士气,在这之后的短短十几天,取消了驾驶舱设计的Robocar便正式亮相MWC2017,DevDot的人工智能控制技术也被移植到这款全新车型中。
Robocar是一种完全自动驾驶的电动赛车,车身去除了驾驶舱设计,也没有任何供人类使用的控制面板,将人类驾驶员取而代之的,是包括雷达、摄像头等在内的一系列传感器阵列以及数据处理大脑。
公开资料显示,Robocar 实车长 4.5米、宽 2米,动力系统采用全电动化设计,位于车身中央的 540kW 电池可驱动 4 个功率为300kW 的马达,据称极速可高达320千米/时。车身搭载相当数量的传感器阵列:包括2个毫米波雷达、5 个激光雷达、18 个超声波雷达和6个摄像头。据雷锋网了解,Robocar目前有三家主要合作伙伴,分别是轮胎制造商米其林、电动汽车技术公司Charge,以及芯片制造商英伟达。
*Robocar外观图
*Robocar传感器和系统设计
Robocar无人驾驶系统基于英伟达DRIVE PX 2平台开发,可对车辆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结合其车载人工智能计算平台,车辆能够实现智能决策和自主控制。然而,Roborace的真正愿景,是使赛车团队能够在Robocar基于英伟达的计算平台上验证自己的算法和软件方案,同时帮助Robocar进行系统诊断和升级。
长远看来,Roborace的野心还在于希望将无人驾驶车赛事变成Formula E的固定赛程之一。这一天的到来可能要等上好几年,但Roborace计划尽快扩大DevBot的demo车生产到3-4台,加快无人驾驶赛车落地的进程。英伟达也会继续与Robocar进行该领域合作。
乘用车领域,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距离我们的生活可能还很远。但在赛道车市场,一些新的探索已经在刷新无人驾驶的技术极限。未来,无人驾驶技术的关键突破诞生于赛道上并不是没有可能,在技术竞逐的路上,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雷锋网相关推荐:2018年登场!第二代Formula E电动方程式赛车官方概念图公布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11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