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毫米波雷达领域的领头羊,木牛科技将在明年量产77GHz汽车雷达

国内的汽车毫米波雷达市场风潮起于2015年前后,彼时国内的毫米波雷达企业已经发展很多年,但大都在军工领域。

面对突然出现的汽车毫米波雷达市场热潮,国内很快涌现出了一大批雷达的初创企业,努力挤进这一亦新亦旧的市场。

说是新,是对于国内厂商而言,对于国外厂商来说,他们早已经积累了足够丰富的经验。国外的厂商都已经跨过了24GHz的门槛,在77GHz的技术上走了很远。而国内厂商初来乍到,很多技术底子差的企业只能在24GHz的领域寻觅着些许机会,有些技术积累的团队则开始从头探索77ghz毫米波。

不过有一家公司,却因为有着中美结合的基因,避免了早期的摸索阶段,直接在77GHz的领域里开始发力,现已卓有成效,短短半年时间,不仅有了小批量的产品给到企业测试验证,还在79GHz的发展上取得了突破。

近日,《高工智能汽车》专访了北京木牛领航科技公司CTO冀连营,给我们讲述毫米波雷达行业的江湖故事。

国产毫米波雷达领域的领头羊,木牛科技将在明年量产77GHz汽车雷达

北京木牛领航科技公司CTO冀连营

不一样的起点 

木牛科技于2015年5月份在美国堪萨斯州成立,北京研发中心也在7月份成立。公司的名字“木牛” — 取自 “木牛流马” – 三国时期(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与妻子黄月英及蒲元等人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智能机械的雏形。表明我们对于拥抱智能时代、向中国智造致敬的决心和信心。

不同于其他初创公司的经验缺乏,公司团队有着10年以上雷达研发经验。美国公司的员工主要以堪萨斯大学冰川遥感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为主,曾给NASA研发多款全球领先的测绘雷达,每年承接NASA的项目上亿美金。因此,一开始,木牛的起点就跟别的公司不一样。

公司的核心创始团队都毕业于北理工雷达技术研究所,在雷达方面拥有十多年的研究和项目经验。公司一直专注于毫米波雷达的研发,在宽带天线,MIMO、信号处理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和研发实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拥有十多项的专利。

相比较同行,木牛科技是一个国际化的团队,有着一定的技术和资源方面的优势。国内的汽车毫米波雷达创业潮始于15年前后,因为毫米波芯片对国内放开。很多初创企业是那时候成立的,在技术方面都处于摸索的阶段。而木牛科技因为有着国外团队的技术经验,直接应用到国内,中间少去了从头再来的困难,从一开始就站在技术的最前沿。

由于公司跟国外的博世,德尔福等Tier1,以及美国各大高校里的技术团队沟通比较多,所以不存在技术和方向上的盲点,因此一直走在行业的前沿。因此公司也拥有了一些大的合作伙伴,如公司是TI官方的毫米波合作伙伴,在欧洲还有芯片设计的合作厂商。

国内雷达三大细分市场 

雷达的市场主要分为三类:乘用车、商用车、新兴的自动驾驶。

乘用车的市场是最大的,同样对产品安全,稳定性要求更高,这块市场基本被国际的厂商垄断,比如博世、大陆、电装、海拉、德尔福等Tier1,国内的厂商基本没有涉足。

雷达在ADAS领域的普及率只有5%。汽车雷达从高端车普及到低端车的过程中,市场机会很大。普及使得雷达在汽车设计时也有一些变化,比如原来主要集中在ACC,BSD,现在会有新的一些方案。

商用车领域,还是一片空白。国外厂商不屑于做,国内厂商等待的政策风口已经来了。因为商用车的销售模式是随着订单进行的,所以毫米波雷达在向商用车销售的时候,跟商用车一样是先供货后收款,所以国外的毫米波雷达厂商在商用车领域并没有涉足。

国家在今年四月份推出了商用车领域客车的法规,卡车的也预计会在年底推出,这对于国内厂商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蓝海。预计明年国产毫米波雷达厂商将会迎来一波浪潮。

在新兴的自动驾驶领域,由于无人驾驶公司目前需要的雷达配件量少,规模不大,但是技术需求却相对高。所以无论是大的Tier1还是创业公司都对这块热情不减。自动驾驶毕竟是未来,与自动驾驶做朋友,就是所谓的“做时间的朋友”。

雷达厂商的机遇 

汽车毫米波雷达较低的普及率以及较高的复合增长率,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是巨头林立,创业公司的机会在哪里?

从市场角度来看,商用车的机会,自动驾驶的机会,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成熟的乘用车市场呢,我们看到ADAS普及,原来搭配毫米波雷达的汽车都是应用在高端车上,现在开始向低端车普及,而中低端车最大的制造商在国内,他们需要更高性价比,更好的技术支持,更及时的反馈,这些都是国外大厂不具备的。

第二是在技术上产生了一个迭代的机会,主要是77GHz代替24GHz(各个国家也在法规上推进79GHz的发展),以及CMOS工艺代替锗化硅,这些技术趋势导致在下一代汽车雷达的研发上,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

在新技术的创新上,创业公司和有研发历史的公司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创业公司相对于大公司来说,有着更快更强的执行力,因此在同样新技术的更新创造上,可能会比大公司更快的实现产品的落地。

当然这也要求国内的创业公司要跟上技术研发的潮流,快速的迭代更新。而实际上国内很多的公司做的雷达都还在24GHz阶段,国外只有一家Hella还做24GHz的雷达,而且这家公司也计划在明年退出24GHz这个市场。另外,在77GHz上,很多创业公司还在使用上一代成熟的技术去做毫米波雷达。

技术困难和人才缺乏 

从技术上讲,国内的毫米波雷达初创公司,技术大都还处在刚刚开始摸索阶段,这些企业原来大都是做大型雷达的,跟汽车雷达有较大的不同,且国内相应的专业人才缺乏。

虽然雷达以前在军工上使用较多,但汽车毫米波雷达用到的天线、射频、信号处理之类的技术,与传统的军工雷达有很大的不同。从前没有相关从业人员。因此很多的初创公司在国内面临着招不到合适人才的问题。

从产品上讲,汽车毫米波雷达毕竟是一个汽车配件,汽车对安全性,可靠性,稳定供货的要求远远超过其他行业。而创业团队,在汽车集成、使用、量产方面都经验匮乏,这是一个较大的弱势。

对于汽车毫米波雷达厂商来说,如果没有实现量产,那路才走到一半。而国内的初创毫米波雷达企业,基本没有在车厂前装市场拿到订单,因此大家的产品都还处在一个较初级的阶段上。

从价格上讲,由于硬件上都是固定的零件,那么无论大厂和小厂,都没有太多的区别。再加上大的厂商出货量大,会拥有更多的配件优势,因此国内的初创企业在同国外企业竞争的时候,基本没有价格优势。

毫米波雷达厂商在车厂拿到的价格已经很低,国内的厂商并没有明显的优势。那么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出比那些大厂更好的产品,而不是说达到一致就行了。满足客户的更多要求,同时也要打出产品的差异化,否则在跟其他同类厂商竞争的过程中,很难拥有竞争力。

团队实力 

木牛科技的创始人团队阵容豪华。

CEO王宗博2009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创办木牛科技之前任职于美国堪萨斯大学,负责雷达遥感、成像系统的设计,参与并完成了2012-2013年首次无人机载南极冰川测绘、NASA冰桥计划等大型科研项目。曾在荷兰、新加坡、中国和美国的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任职。

CTO冀连营也就是本次接受专访的主人公,2009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博士,曾在中国科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研究机构从事嵌入式系统、人体感知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研究。曾任无锡微感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研发完成中国首部全身动作捕获系统。创办木牛之前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大学。

公司团队规模35人,80%以上人员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具有学院派+工业界组合(中/美/欧的高校科研背景,General Atomics/Samsung/Honeywell 等工业界背景)背景。

国产毫米波雷达领域的领头羊,木牛科技将在明年量产77GHz汽车雷达

打出差异化 

国内厂商的发展路线,是走着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即从自动驾驶方案商的合作,和低端的车型合作中,逐步发展,实现小批量的量产。然后待技术水平有一定的提升后,再谋求向乘用车领域发展。

木牛科技成立2年,从成立伊始主攻无人机领域,并在取得了无人机行业雷达的技术领先后,于2017年9月正式发布3款领先的下一代77G汽车毫米波雷达产品,为ACC、AEB、BSD、LCA以及自动驾驶提供配套产品和完整方案。公司的汽车雷达产品已获得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的商用车、自动驾驶领域多个客户。

木牛科技的策略是,充分发挥技术领先和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两条腿走路。

一条腿是对标现有ADAS市场,即乘用车ACC、BSD雷达,采用全新一代的CMOS工艺,价格有一定的优势。在性能上会在角度分辨力、距离分辨率等关键指标上比同类产品领先,这样就会在大厂林立的同类产品中胜出。

国产毫米波雷达领域的领头羊,木牛科技将在明年量产77GHz汽车雷达

在这方面,木牛科技开发了两款汽车毫米波雷达,一款Kanza77的远距离毫米波雷达,使用下一代77GHz RFCMOS技术,最大带宽2GHz,最大作用距离220米。使用强大信号处理算法和运算平台,可定制性极强。

一款T-79的中短距离毫米波雷达使用79GHz RFCMOS技术,最大带宽4GHz,最大作用距离80米,距离分辨力可达5cm,且性价比极高。这两款雷达完全满足现有乘用车、商用车市场需求。

另外一条腿,就是完全创新性的产品,面向智能驾驶对汽车毫米波雷达提出的新需求,设计出下一代汽车毫米波雷达,满足ADAS、自动驾驶的新需求。

Kanza79定位为下一代面向自动驾驶的革命性中远距离汽车毫米波雷达,可实现ACC(自适应巡航)、AEB(紧急制动)、FCW(前向防撞)功能、Self-Driving Cars前视感知。

这款产品使用了下一代79GHz  RFCMOS技术,最大带宽4GHz,内置宽窄两种FOV,最大作用距离200米以上,最小距离分辨力7.5cm。使用Massive MIMO设计,角度分辨力是现有汽车雷达产品的4倍。

公司计划年底实现77GHz产品的测试和迭代,同时建设工厂,明年实现量产,产品已经在给全球首批客户进行小批量的测试。

本文转载自高工机器人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15490.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27日
下一篇 2021年8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