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按:1月20日,仅仅是开年第三周,第四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就奉上了几乎可以称为今年全行业最强阵容的一场盛会,交通部、科技部、工信部、各家主机厂、新车企、科技公司、科研高校…..汽车行业最重要的参与者几乎全在出席之列。新能源和自动驾驶依然是论坛的核心议题,而这些行业弄潮者所呈现的观点,也几乎预示了未来一年汽车产业将发生的创新与变革,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特将部分嘉宾演讲进行了整理,以飨读者。
在以“把握全球变革趋势,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论坛上发表题为《新时代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思考》的主题演讲,经雷锋网整理与编辑(有删减):
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志
2017年,全世界的新能源汽车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志。
从总量的增长,特别是从一些国家的增长上看,趋势十分明确。比较引人注目的,如挪威,去年一年就卖了54000多辆新能源车,比上一年增加了25%以上;日本的电动汽车也增加了8万多辆;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了142万辆,中国汽车的销量按照中汽协的统计达到77.7万辆,占新车销售比例的2.69%,全球新能源汽车累积销售已经突破了340万辆。其中在中国行驶的电动汽车超过了50%,就是说我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节能减碳、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
从销售的情况来看,大概乘用车占了58万辆左右,商用车增长也比较迅速。很值得注意的就是,纯电动汽车增长了82.1%,插电式增长了34.9%,商用车主要是城市公交客车,增长了18.4万辆,达21.5%。
关键技术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取得新进展
动力电池关键材料技术进步加快,动力电池的性能指标稳步提升,单体、电池包、管理系统等的低温性能、安全研究和全面推进三元材料的电池比能量都得到快速发展。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单体的比能量也达到了160瓦时/公斤,动力电池系统价格已经下降到2块钱/瓦时以下,而产能达到了200G瓦时,基本上满足了跟上了产业化和市场的需求。
驱动电机的关键部件和共性技术进一步突破。IGBT、稀土永磁材料、电力电子系统集成等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重量比公里已经超过了3.3千瓦/公斤,峰值效率和高效区都得到了明显的进步。
燃料电池的电堆功率密度已经超过了2公斤/升,双极板的研发和批量化也取得了技术进展。动力系统和集成技术进展迅速,研发的70兆帕车载高压供氢系统以及70兆帕的氢气罐的标准也正在形成的过程当中,可能不久就会公布。
多品牌的网联车上市,取得了市场好业绩成了追捧的目标,而自动驾驶的技术和样车的展览运行也崭露头角,相关的一些政策也在推动。
新能源汽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经过近20多年的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在研发、产业、市场、政策创新和基础建设方面已经呈现了明显的综合优势。
在研发体系上面我们建立了三纵三横的布局和纯电驱动的研发战略,产学研紧密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形成产业链供应体系。在产业发展上,整车到零部件的产业链条基本形成,转型升级的速度也加快,龙头骨干企业和一些新兴企业正在加速形成。
2017年我们的保有量和销售量都取得了进展,在政策上面已经逐步形成了全环节、中长期、可持续的政策扶持体系,也正在探索用户市场的激励措施。
基础设施方面,也感谢住建部和交通部的支持,发布了指导意见和指南,在政策上面都十分给力。全国开放运营的公共充电桩超过了20.5万个,形成了龙头企业牵头、多方参与的市场机制。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上,共享汽车新兴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电动化、智能化正在吸引着跨界融合的发展。
回顾起来,我们从2009年开始“十城千辆”,以公交车、出租车为目标,先推行市场进展,到2014年的时候,实际上推进还是很有些挑战的,当时的保有量刚到15万辆。回顾2014年到2015年的快速发展,正是全面创新、政策落地的一年,这些政策的落地实实在在地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奋进和整个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今年我们新能源汽车销量达77万辆,相对于2015年翻了一倍。但是对2020年200万辆的目标,我们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还需要持续的发力。
新形势下新的挑战与机遇
一是纯电动汽车存在续驰里程等短板,其功能还不足以完全覆盖汽车市场的需求,需要继续探索创新发展方向和策略;
二是传统内燃机驱动系统将面对更加严苛的排放标准和降耗减碳的要求,转型的压力要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动力;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建设、运营和服务体系还需更加灵活完善,新能源汽车市场运营创新商业模式新天地;
四是面向未来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和大规模市场应用,现有的政策体系也要相应调整,相应的标准法规也要加快制定和完善,使之更加精准和高效,更加适应于创新发展、绿色文明和普适普惠的发展方向。
科技创新:推动智能化、纯电驱动发展
推动智能化纯电驱动的发展方向:
一是明确电动化、智能化新方向,创新和完善新能源汽车。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整车产品要在综合能效(高比能量蓄能、高比功率发电、高效率驱动和能量回收、智能化控制、轻量化车身等)方面提高质量;
二是提升三电核心技术,加强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高性能驱动和高效率能量回馈、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系统集成创新;
三是要加大对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力度,推进区域商业化示范运营,加快产业化进程,拓展燃料电池应用领域;
四是结合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的实施,研发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技术平台,积极稳妥推进自动驾驶上路,逐步投入市场应用。
业态创新:自动驾驶产业链正推进跨产业融合发展
从业态的创新方面,新能源汽车产品也正在从制造向服务的全链条发展。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从单一的提供汽车产业,逐渐地向产品、服务、充电、运营等多个环节组合和新型商业模式转变。
目前国内已经有几十家开始进行商业运行,包括像环球车享、易开租赁,包括奔驰的Car2Go这些分时租赁和共享汽车在国内开始运行,也取得了比较好的运行效果,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展当中。
从自动驾驶的汽车产业链正在推进跨产业的融合,我们可以看到,从传感器、地图、自动驾驶、操作系统、整车制造、通信设备和通信服务等各方面已经形成了前提。
不久前国务院颁布并实施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规划重大项目,这个实施过程当中就需要国家下更多的力气来支持核心共性关键技术,同时将有把现有的重点研发计划和供电应用领域,一直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连成一个整体,通过开放的知识平台、开放的软件工厂、开放的硬件平台和开放的众创空间,使新的技术能够全方位的形成这种产业融合发展的这样一个链条,能够更加快的推动自动驾驶新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当中的推广。
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开放和国际合作的力度,在推进全球协同创新方面构建了多边合作平台。比如说去年的清洁能源部长会议和创新使命部长会议,都明确了在电动汽车方面EV30,就是到2030年30%新能源汽车的挑战,国际氢能伙伴计划和国际能源署的先进燃料电池的合作也在推广。
双边合作方面,中美清洁能源的联合研究中心、中德电动汽车的联合研究中心也正在发展,我们还主动倡议发起的国际组织、国际氢能协会。来自于12个国家、46家国内外的机构共同参与了发展。在合作方面还得到了全国全球环境基金GEF的合作与支持,将在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运用范围当中实现商业化推广项目。
“行百里者半九十”
在演讲的最后,万钢总结: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起步虽早,但整体实力优势还是十分微薄的,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要继续加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政策创新、业态创新,着力提高我们的供给制度提高经济和社会的效益。
在今后的国际合作和产业竞争中,我们更需要集政产学研用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创新的优势,加强国际合作,努力奋斗,发奋图强,实现我们国家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目标。
雷锋网推荐阅读: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2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