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要学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了,其中可能很多东西以前都知道怎么去用,但是却不知道怎么来的,或者怎么样写会出错,所以今天总结起来。
一、OOP概述
Java的编程语言是面向对象的,采用这种语言进行编程称为面向对象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OOP)。
1)抽象(abstract)
忽略一个主题中与当前目标无关的那些方面,以便更充分地注意与当前目标有关的方面。抽象并不打算了解全部问题,而只是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暂时不用关注细节。
例如:要设计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那么对于学生,只关心他的班级、学号、成绩等,而不用去关心他的身高、体重这些信息
2)封装(Encapsulation)
封装是面向对象的特征之一,是对象和类概念的主要特性。封装是把过程和数据包围起来,对数据的访问只能通过指定的方式。
在定义一个对象的特性的时候,有必要决定这些特性的可见性,即哪些特性对外部是可见的,哪些特性用于表示内部状态。
通常,应禁止直接访问一个对象中数据的实际表示,而应通过操作接口来访问,这称为信息隐藏。
信息隐藏是用户对封装性的认识,封装则为信息隐藏提供支持。
封装保证了模块具有较好的独立性,使得程序维护修改较为容易。对应用程序的修改仅限于类的内部,因而可以将应用程序修改带来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3)继承(inheritance)
继承是一种联结类的层次模型,并且允许和支持类的重用,它提供了一种明确表述共性的方法。
新类继承了原始类后,新类就继承了原始类的特性,新类称为原始类的派生类(子类),而原始类称为新类的基类(父类)。
派生类(子类)可以从它的基类(父类)那里继承方法和实例变量,并且派生类(子类)中可以修改或增加新的方法使之更适合特殊的需要
继承性很好的解决了软件的可重用性问题。比如说,所有的Windows应用程序都有一个窗口,它们可以看作都是从一个窗口类派生出来的。但是有的应用程序用于文字处理,有的应用程序用于绘图,这是由于派生出了不同的子类,各个子类添加了不同的特性。
4)多态(polymorphism)
多态性是指允许不同类的对象对同一消息作出响应。
多态性语言具有灵活、抽象、行为共享、代码共享的优势,很好的解决了应用程序函数同名问题。
相同类域的不同对象,调用相同方法,表现出不同的结果
例如:
public class Person{
public void say(){}
}
public class Student extends Person{
public void say(){
System.out.println(“I am a student”);
}
}
public class Teacher extends Person{
public void say(){
System.out.println(“I am a teacher”);
}
}
main:
Person s = new Student();
Person t = new Teacher();
s.say();
t.say();
二、类与对象和对象与引用的关系
2.1、类与对象的关系
类是一种抽象的数据类型,它是对某一类事物整体描述/定义,但是并不能代表某一个具体的事物.
例如: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词语:动物、植物、手机、电脑等等
这些也都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指的某一个具体的东西。
例如: Person类、Room类、Car类等
这些类都是用来描述/定义某一类具体的事物应该具备的特点和行为
对象是抽象概念的具体实例
例如:
张三就是人的一个具体实例,张三家里的旺财就是狗的一个具体实例。能够体现出特点,展现出功能的是具体的实例,而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例如:
Student s = new Student(1L,”tom”,20);
s.study();
Car c = new Car(1,”BWM”,500000);
c.run();
对象s就是Student类的一个实例,对象c就是Car类的一个具体实例,能够使用的是具体实例,而不是类。类只是给对象的创建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模板而已.
但是在java中,没有类就没有对象,然而类又是根据具体的功能需求,进行实际的分析,最终抽象出来的.
2.2、对象和引用的关系
引用”指向”对象
使用类类型、数组类型、接口类型声明出的变量,都可以指向对象,这种变量就是引用类型变量,简称引用。
在程序中,创建出对象后,直接使用并不方便,所以一般会用一个引用类型的变量去接收这个对象,这个就是所说的引用指向对象.
总结:对象和引用的关系,就如电视机和遥控器,风筝和线的关系一样。
三、方法的定义和调用
方法一定是定义在类中的,属于类的成员。
3.1、方法的定义
格式: 修饰符 返回类型 方法名(参数列表)异常抛出类型{…}
1)修饰符:
public static abstract final等等都是修饰符,一个方法可以有多个修饰符.例如程序入口main方法,就使用了public static这个俩个修饰符
注:如果一个方法或者属性有多个修饰符,这多个修饰符是没有先后顺序的
2)返回类型:
方法执行完如果有要返回的数据,那么就要声明返回数据的类型,如果没有返回的数据,那么返回类型就必须写void.
只有构造方法(构造器)不写任何返回类型也不写void
例如:
public String sayHello(){
return “hello”;
}
public int max(int a,int b){
return a>b?a:b;
}
public void print(String msg){
System.out.println(msg);
}
思考:声明返回类型的方法中一定要出现return语句,那么没有返回类型(void)的方法中,能不能出现return语句?
注:break和return的区别
3)方法名:
遵守java中标示符的命名规则即可.
4)参数列表
根据需求定义,方法可以是无参的,也可以有一个参数,也可以有多个参数
5)异常抛出类型
如果方法中的代码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那么就可以在方法上把这些异常声明并抛出,也可以同时声明抛出多个异常,使用逗号隔开即可。
例如:
public void readFile(String file)throws IOException{
}
public void readFile(String file)throws IOException,ClassNotFoundException{
}
3.2、方法调用
在类中定义了方法,这个方法中的代码并不会执行,当这个方法被调用的时候,方法中的代码才会被一行一行顺序执行。
1)非静态方法
没有使用static修饰符修饰的方法,就是非静态方法.
调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是”一定”要使用对象的。因为非静态方法是属于对象的。(非静态属性也是一样的)
例如:
public class Student{
public void say(){}
}
main:
Student s = new Student();
s.say();
2)静态方法
使用static修饰符修饰的方法,就是静态方法.
调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可以”使用对象调用,也”可以”使用类来调用,但是推荐使用类进行调用,因为静态方法是属于类的。(静态属性也是一样的)
例如:
public class Student{
public static void say(){}
}
main:
Student.say();
3)类中方法之间的调用
假设同一个类中有俩个方法,a方法和b方法
a和b都是非静态方法,相互之间可以直接调用.
public void a(){
b();
}
public void b(){
}
a和b都是静态方法,相互之间可以直接调用.
public static void a(){
b();
}
public static void b(){
}
a静态方法,b是非静态方法
a方法中不能直接调用b方法,但是b方法中可以直接调用a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a(){
//b();报错
}
public void b(){
a();
}
另外:在同一个类中,静态方法内不能直接访问到类中的非静态属性.
总结:类中方法中的调用,两个方法都是静态或者非静态都可以互相调用,当一个方法是静态,一个方法是非
静态的时候,非静态方法可以调用静态方法,反之不能。
四、调用方法时的传参
1)形参和实参
例如:
// a = x;
public void test(int a){
//..
}
main:
int x = 1;
t.test(x);
参数列表中的a是方法test的形参(形式上的参数)
调用方法时的x是方法test的实参(实际上的参数)
注意:形参的名字和实参的名字都只是一个变量的名字,是可以随便写的,我们并不关心这个名字,而是关心变量的类型以及变量接收的值。
2)值传递和引用传递
调用方法进行传参时,分为值传递和引用传递两种。
如果参数的类型是基本数据类型,那么就是值传递。
如果参数的类型是引用数据类型,那么就是引用传递。
值传递是实参把自己变量本身存的简单数值赋值给形参.
引用传递是实参把自己变量本身存的对象内存地址值赋值给形参.
所以值传递和引用传递本质上是一回事,只不过传递的东西的意义不同而已.
3)值传递的示例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changeNum(int a){
a = 10;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 = 1;
System.out.println(“before: a = “+a);
changeNum(a);
System.out.println(“after: a = “+a);
}
}
4)引用传递的示例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changeName(Student s){
s.name = “tom”;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udent s = new Student();
System.out.println(“before: name = “+s.name);
changeName(s);
System.out.println(“after: name = “+s.name);
}
}
五、this关键字
在类中,可以使用this关键字表示一些特殊的作用。
5.1、this在类中的作用
1)区别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
public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this.name表示类中的属性name
this.name = name;
}
}
2)调用类中的其他方法
public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print(){
//表示调用当前类中的setName方法
this.setName(“tom”);
}
}
注:默认情况下,setName(“tom”)和this.setName(“tom”)的效果是一样的.
3)调用类中的其他构造器
public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udent(){
//调用一个参数的构造器,并且参数的类型是String
this(“tom”);
}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
}
注:this的这种用法,只能在构造器中使用.普通的方法是不能用的.并且这局调用的代码只能出现在构造器中的第一句.
例如:
public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编译报错,因为this(“tom”)不是构造器中的第一句代码.
public Student(){
System.out.println(“hello”);
this(“tom”);
}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
}
5.2、this关键字在类中的意义
this在类中表示当前类将来创建出的对象.
例如:
public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udent(){
System.out.println(“this = “+thi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udent s = new Student();
System.out.println(“s = “+s);
}
}
运行后看结果可知,this和s打印的结果是一样的,那么其实也就是变量s是从对象的外部执行对象,而this是在对象的内部执行对象本身.
这样也就能理解为什么this.name代表的是成员变量,this.setName(“tom”)代表的是调用成员方法,因为这俩句代码从本质上讲,和在对象外部使用变量s来调用是一样的,s.name和s.setName(“tom”)。
this和s打印出来的内存地址是一样的,使用==比较的结果为true。
例如:
public class Student{
public Student getStudent(){
return thi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s1 = new Student();
Student s2 = s1.getStudent();
System.out.println(s1 == s2);//true
}
}
例如: 类中的this是和s1相等还是和s2相等呢?
public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void test(){
System.out.println(thi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s1 = new Student();
Student s2 = new Student();
s1.test();
s2.test();
}
}
注:这句话是要这么来描述的,s1对象中的this和s1相等,s2对象中的this和s2相等,因为类是模板,模板中写的this并不是只有一个,每个对象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this,就是每个对象中都一个属于自己的name属性一样.
六、创建与初始化对象
使用new关键字创建的时候,除了分配内存空间之外,还会给创建好的对象进行默认的初始化以及对类中构造器的调用
那么对main方法中的以下代码:
Student s = new Student();
1)为对象分配内存空间,将对象的实例变量自动初始化默认值为0/false/null。(实例变量的隐式赋值)
2)如果代码中实例变量有显式赋值,那么就将之前的默认值覆盖掉。(之后可以通过例子看到这个现象)
例如:显式赋值
private String name = “tom”;
3)调用构造器
4)把对象内存地址值赋值给变量。(=号赋值操作)
七、构造器
类中的构造器也称为构造方法,是在进行创建对象的时候必须要调用的。并且构造器有以下俩个特点:
1)必须和类的名字相同
2)必须没有返回类型,也不能写void
构造器的作用:
1)使用new创建对象的时候必须使用类的构造器
2)构造器中的代码执行后,可以给对象中的属性初始化赋值
例如:
public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udent(){
name = “tom”;
}
}
构造器重载:
除了无参构造器之外,很多时候我们还会使用有参构造器,在创建对象时候可以给属性赋值.
例如:
public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
}
构造器之间的调用:
使用this关键字,在一个构造器中可以调用另一个构造器的代码。
注意:this的这种用法不会产生新的对象,只是调用了构造器中的代码而已.一般情况下只有使用new关键字才会创建新对象。
例如:
public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udent(){
this();
}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
}
默认构造器:
在java中,即使我们在编写类的时候没有写构造器,那么在编译之后也会自动的添加一个无参构造器,这个无参构造器也被称为默认的构造器。
例如:
public class Student{
}
main:
//编译通过,因为有无参构造器
Student s = new Student();
但是,如果我们手动的编写了一个构造器,那么编译后就不会添加任何构造器了
例如:
public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
}
main:
//编译报错,因为没有无参构造器
Student s = new Student();
原创文章,作者:奋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2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