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高通越洋牵手千寻位置,物联网开启全产业链竞争下半场

巨头高通越洋牵手千寻位置,物联网开启全产业链竞争下半场

物联网之于产业颠覆性革命的催化作用已算老生常谈,但在真正的规模化应用落地前夜,一些巨头释放的信号却依然是行业演进史中不可忽视的注脚。

1月31日,致力于用精准位置服务赋能万物互联时代的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下称“千寻位置”)宣布,与全球规模最大的芯片厂商之一高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高通将在面向联网汽车推出的骁龙X5 LTE车载通讯芯片中集成千寻位置提供的高精度位置服务,产品最早于今年三季度上市。

“我们现在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推动领域内各芯片厂商、模组厂商、板卡厂商及天线厂商等,与我们的精准位置服务进行集成,联合起来提供最终的解决方案。”千寻位置CEO陈金培在接受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专访时表示,全产业链的比拼已成为物联网市场下半场竞争的主旋律,而高精准定位能力正是驱动这个产业链融合的关键技术之一。

越洋牵手千寻位置  高通欲在中国全面提升自动驾驶服务基础能力

基于北斗卫星系统(兼容GPS、GLONASS、Galileo)的基础定位数据,依托遍布全国的超2,000个地基增强站和自主研发算法,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全国一张网”的建设和运营方——千寻位置表示,他们已可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大数据运算,为全国包括车辆在内的各类终端提供高精准定位及延展服务。

此次,高通选择与千寻位置合作,充分体现出这个正不断提升车联网领域话语权的海外巨头的战略眼光。不同于很多强调视觉感知方案的新创公司,高通作为深谙行业发展趋势的巨头,认为高精准定位服务必然是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基础能力,而要想在中国市场上获得这种能力的最大支持,与千寻位置合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官方宣传的合作细节中不难看出,两家公司此前已共同做了大量研发工作。高通用以集成千寻位置服务的骁龙X5 LTE除具有集成领先LTE连接,支持快速下载、迅速应用的特点外,还内置了高通GNSS定位引擎,能同时跟踪多个卫星定位系统并进行应用处理,沉淀了高通在卫星定位技术方面的不少功力。

一旦完成对千寻位置RTK差分服务的集成,骁龙X5 LTE不仅能帮助联网汽车具备亚米级定位精度,更能帮助车辆在卫星信号长时间被遮挡情况下,仍能获取高精度定位结果。据介绍,集成了千寻位置服务的骁龙X5 LTE最早将在2018年第三季度推出市场,并有望在2019年量产的多个车型中投用。目前该芯片已获多家车厂、Tier 1确认使用的意向,这也初步证明了两家公司判断的准确性。

而这仅是千寻位置与高通广泛合作的“前战”,双方都表示,将致力于为联网汽车制造商和一级零部件供应商提供更完备的解决方案,在提供高性能服务的同时,显著降低各类成本,推动自动驾驶汽车向产业化的方向快速前进。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车载定位导航,当高精度定位成为汽车的底层能力时,创造的应用场景要多得多,陈金培就为雷锋网列举了三个应用方向:

  • 一是提供车道级导航能力;

  • 二是提供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末段导航服务;

  • 三是充当自动驾驶车的“安全功能部件”。

“前两个大家说得比较多,而最后一个应用也非常重要。之前自动驾驶厂商经常遇到一个头痛问题,在只允许进入高速路段启用自动驾驶的情况下,很多系统对车辆所在路段存在误判,这就直接制约了技术应用。”陈金培表示,在尝试了很多视觉定位手段后,车厂发现采用绝对定位技术要简单很多,“我们的高精度定位服务能极大提升车辆对自身定位判断的准确性,保证车辆在准确、安全的区域才开启特定路段的自动驾驶功能,这时高精度定位单元自然就成为车辆重要的‘安全部件’。”

以上这些应用都会逐步在千寻位置与高通等厂商的合作中体现出来,无论是高通这样的芯片巨头,还是千寻位置这样的服务提供商,都在致力于整合上下游资源,尽快将高精准定位技术模块化,以解决方案的形式融入高级辅助驾驶及特定场景下的无人驾驶应用中。

既拼能力更看格局  全产业链比拼将成物联网产业竞争主旋律

千寻位置与高通的强强联合,进一步证明了移动物联网时代的产业竞争已愈演愈烈,行业巨头的跨区域合作与厮杀已经展开。

“消息一出来,有圈内人就说千寻位置为什么不先和国内芯片厂商合作,反而选择高通,这对国内产业的发展会不会有影响?”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理解太狭隘了,“我们应该借鉴高通的战略眼光和行动力,同时也要反思,我们有这么好的基础设施,为何没先一步围绕它形成产业链?”

通过“天地一体”的发展方式,中国已建立起北斗高精度定位“基础设施”。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享受千寻位置提供的7*24小时、可高达动态厘米级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这种大范围基础服务是欧美等国无法提供的,基于这一能力,中国移动物联网产业完全可探索出一条自己的路,实现“弯道超车”。

 “作为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的推广者,千寻位置做的是最基础的工作,我们首先要保证它可以赋能到各个领域,甚至能延伸到海外,这才能真正发挥‘基础设施’的价值。”陈金培表示,作为基础能力的提供方,千寻位置必须是“开放”的,“但我也真心希望看到中国企业能更多地参与到产业上下游里来,因为我们都知道,物联网时代的竞争已成为全产业链竞争。只有共同打造出更低成本、更高性能、更强稳定性的产品,才会有消费者来买单。”

据美国最大的通信公司Verizon发布的IoT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IoT领域各产业投资金额中,制造业和运输业分别以1,830亿美元和850亿美元的金额领跑投资榜金银牌。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产业应用已进入爆发的前夜,物联网下半场竞争的号角已吹响。

 纵观整个市场,跨界、融合、全栈式、软硬件一体化……几乎成为行业玩家不约而同的选择。巨头们在全球整合资源,加快技术迭代早就不是新鲜事。比如高通去年末就已被报出,正基于福特汽车在加州进行自动驾驶路测,彼时这家众人眼中的芯片厂商巨头,就已与车企、Tier 1一道,出现在了冗长的加州车辆管理局路测名单里。物联网时代,再没有单打独斗的巨头,快速集成核心技术,尽快整合产业链资源的才是王者。

坐拥优势仍可能痛失好局  国内企业准备好进入下半场了么?

新一轮的创新升级,将驱动新一轮的产业发展,在高精准定位服务的价值不断提升的今天,与北斗高精准定位服务基础设施“近水楼台”的国内厂商,如果不加快产业链建设的步伐,也不排除会被外来强者夺去难得的优势。

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2017年初,《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发布,在描绘我国物联网“十三五”发展路线图同时,也直指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瓶颈,其中,产业底层研发能力的短板首当其冲。

《分册》指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和深层次问题依然突出,如产业生态竞争力不强,芯片、传感器、操作系统等核心基础能力依然薄弱,高端产品研发能力不强,原始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又如,产业链协同性不强,缺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引领产业协调发展的龙头企业等。

而据长江证券研究所的分析报告,由于物联网的关键在于“互联”二字,其中涉及到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都离不开传感器、芯片的通信功能和处理能力的支持。这对于全行业来说,是一个机遇,但同时也可能意味着大洗牌的开始。国内的芯片及传感器制造企业其实现在就普遍感到了转型压力。

“业内很多人都在担心我们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也出现‘空心化’问题。表面上,我们做得很好,但始终没有核心技术,”一位行业专家表示,“这样,我们市场的大部分利润会给人家拿走,更糟的是,未来发展方向也将由人家决定!”

一位深耕自动驾驶整车研发的从业者就告诉雷锋网,国内的芯片及传感器技术产业化落后于产业需求的例子并不少见。据他介绍,国内的自动驾驶研发团队普遍已支持北斗服务了,而从实测情况来看,北斗在国内的定位精度也相对更优,“不过,很多小团队都是直接基于FPGA自己做集成,一涉及到‘流片’就麻烦,成本过高,限制了技术的使用。”而这种局面的出现,就是因为国内厂商迟迟没有形成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产业链所致,只有下决心舍弃短期利益,加快技术储备,才有希望在物联网竞争的下半场扭转战局。

不论如何,软硬件一体化的全产业链融合已经成为物联网时代不可逆的趋势之一,而精准的时空感知能力正作为连接一切的ID,成为变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变化的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时空信息。”陈金培表示,对时空大数据的深刻挖掘,将成为物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话题,希望与更多的合作者特别是中国厂商一道,共同探索更大的市场空间。

P.S.:看遍这一年中国与全球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前沿与商业探索,雷锋网新智驾年度推荐,扫描下图二维码或点击 https://www.leiphone.com/special/custom/AIdrive.html 了解更多信息。

巨头高通越洋牵手千寻位置,物联网开启全产业链竞争下半场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25310.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29日
下一篇 2021年8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