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按:激光雷达行业竞争激烈早已不是什么新闻,Waymo 将 Uber 告上法庭就是因为对方自动驾驶部门主管离职前擅自从 Waymo 带走了关于激光雷达的机密文档。
即使强如 Velodyne,也不敢掉以轻心,只能通过不断发布新产品来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毕竟后起之秀们各个凶悍异常。
在一大批激光雷达行业追赶者中,Quanergy 是颇具特色的一家,它扎根于加州桑尼韦尔,主攻固态激光雷达相关的软硬件产品,而进军激光雷达行业前该公司一直在国防和航空航天产业摸爬滚打。
在今年年初的 CES 大展上,Quanergy 则推出了自家的感知软件平台——Qortex。
“其实激光雷达技术中最困难的部分就是如何破译复杂的 3D 点云数据。”Quanergy 软件工程部副主席 Jeroen Floor 解释。“作为公司产品的中央感知引擎,Qortex 通过探测、解读点云数据大幅提升了我们理解这种奇特输入的效果。”
Quanergy 表示,它的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与市场上任何机械激光雷达系统相比都更便宜,更可靠,性能表现也更强。
Quanergy 创始人兼 CEO Louay Eldada 认为:将激光雷达做成固态有很多好处。第一,主传感器就能满足性能需求,这类产品可靠性最好,但成本却最低,因为固态激光雷达没有可活动的零部件。如果能实现全自动大批量生产,我们就能把价格降到 250 美元。
在谈到 Quanergy 的新软件时,Eldada 搬出了自己团队的国防和航空航天血统。当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Eldada 研究的就是导弹的 TOF 激光雷达导航系统,软件需要在极高的速度下绘制出极其复杂的拓扑结构。别忘了,导弹用的拓扑结构还是三维的。
导弹跟自动驾驶汽车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大了,由于无线电频率会受到干扰,因此在飞行时导弹其实处于半自动驾驶状态,它们需要借助激光来实时了解周围环境,完成精确制导。
在采访中,Eldada 还批评了一些激光雷达软件开发商,它们居然直接将 3D 数据“拍”成了 2D 图像。“那些靠着 2D 计算视觉过活的人其实根本就转换不到 3D 视角上来。”Eldada 说道。
在提到 Velodyne 的客户疯狂追捧 128 线激光雷达时,他评论:“这场竞争的核心并不是那个越来越大的数字。Velodyne 的客户们(机器人和汽车领域)还在用着 2D 的感知软件,这种软件是给普通摄像头开发的,它们并没有以 3D 点云为基础搞 3D 感知,拿激光雷达与它搭配简直是暴殄天物。”
最后,Eldada 还断言,机械激光雷达传感器在商业上永远没有可行性。“没有汽车制造商会用机械激光雷达 的。”他说道。“厂商们只是把它用在试验车上开发软件。今后的商业市场,Level 2 以上的自动驾驶汽车根本不可能装配机械激光雷达。”
眼下,Quanergy 的合作伙伴包括梅赛德斯-奔驰、雷诺-日产、现代和德尔福。
在解释自己做出这一判断的原因时,Eldada 则表示,他认为机械激光雷达不适合商业应用主要是因为此类产品的旋转机构平均失效时间(MTF)完全无法达到行业要求。
如今,机械式传感器的平均失效时间为 1000-3000 小时之间,而汽车厂商的要求至少是 13000 小时。对于自家产品,Eldada 则信心满满,他表示 Quanergy 的固态激光雷达能保证 10 万小时的平均失效时间。
此外,机械激光雷达的探测范围也是一个限制。“我们的激光雷达能看清 100 米开外 3.5 厘米大小的物体,但 Velodyne 的产品超过 100 米就只能看到像素点了。它的标称有效范围为 80-120 米,我们可是 150-200 米。”Eldada 说。
关于 Eldada 的言论,Velodyne 公司主席兼首席商务官 Mike Jellen 回应称:“Velodyne 是激光雷达行业的研发制造领头羊,我们在全球有 5 座工厂,员工超过 500 人,年营收更是高达 1.75 亿美元。同时,Velodyne 还是深受全球自动驾驶和 ADAS 市场信赖的供应商,已经有超过 10 年的经验。”至于 Eldada 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Jellen 则拒绝评论。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推荐阅读:
对话Velodyne LiDAR总裁:高分辨率、长探测距离和隐藏式激光雷达是产品落地的关键
PS:看遍这一年中国与全球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前沿与商业探索,雷锋网新智驾年度推荐,扫描下图二维码或点击 https://www.leiphone.com/special/custom/AIdrive.html,了解更多信息。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25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