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AI科技评论消息,9月18日,滴滴出行宣布与香港科技大学达成合作伙伴关系。
根据协议,滴滴出行和香港科技大学将在智慧交通系统前沿技术、创新技术等领域展开研究,包括但不限于机器学习、智慧交通、数据挖掘、运筹学、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人等方向。除此之外,双方将发挥科研技术实力,联合申请各类政府研发项目及重大专项,实现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
滴滴研究院副院长叶杰平与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叶玉如作为双方代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据悉,滴滴还将与香港科技大学进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机制的探索,包括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创业孵化项目上达成更多合作。
“滴滴正致力于建成世界级科技公司,我们也将积极携手全球高校、科研机构,一起探索交通前沿科技的边界,将尖端科技应用到改变交通的实际中。”滴滴出行CTO张博表示。
参与本次签署会议的香港科技大学校长陈繁昌也在会后向雷锋网AI科技评论表示,科大一直致力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推动香港发展成为创新及科技枢纽。“滴滴在大数据与技术方面的积累已经全球领先,相信与滴滴的合作能助力大数据时代的交通创新科技研究,共同培养全球化的科技创新人才。”
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系主任及讲座教授罗康锦也非常认可与滴滴出行的本次合作,并表示希望能与其增进合作。“科大1996年就成立了智能交通系统实验室。在交通行为建模及均衡分析、网络流动管理等研究方向颇有建树。另外,在智能城市交通系统研究,特别是交通管制、电动车建模以及公共交通系统的经济分析、建模、规划和运营等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未来也将有机会在这些方面和滴滴深入合作。”
据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AI科技评论了解,滴滴已与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密西根大学、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国内外十余家学术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
早在2015年12月,滴滴出行与北京交通大学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建“北京交通大学滴滴共享交通大数据研究中心”,建立大数据智慧分享平台。
-
今年1月,滴滴出行与密歇根大学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围绕“智慧交通”进行相关学术研究及人才培养。
-
今年5月,滴滴出行与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达成战略合作,围绕人工智能热点课题开启研究。
-
今年7月4日,中国计算机学会和滴滴出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共建CCF-滴滴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在前沿型科研平台搭建及探索、学术交流、人才评选和培养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与高校及顶级研究机构合作只是滴滴研究院开拓技术创新的其中一环,除此之外,滴滴研究院还通过构建跨境科研网络、出席学术会议、聘请知名学术专家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科研人才。
在KDD 2017(全球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的顶级会议)上,滴滴研究院有一篇论文被收录;滴滴副总裁、滴滴研究院副院长叶杰平在大会期间带来两场特邀报告,从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多维度和实例介绍了滴滴的业务研究及愿景。在现场,滴滴也设立了企业展台,与来访的学术界和工业界人士进行深入交流与互动讨论。
滴滴的KDD论文介绍,可参考往期雷锋网AI科技评论报道:
论文详解:滴滴大数据预测用户目的地,准确率超90% | KDD 2017
滴滴研究院于2015年5月在北京成立。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与业务运营团队深入合作,提升大数据算法的精确度和效率,从而优化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去年4月,滴滴出行升级为滴滴研究院,据介绍,研究院试图通过机器学习理论和方法,最大化利用交通运力,缓解城市拥堵,为每一位用户设计最贴心最智能的出行方案。
滴滴研究院聘请的两位副院长也同样是富有造诣的学者。据官网介绍,滴滴研究院副院长叶杰平教授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终身教授,机器学习领域国际领军人物,主要从事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领域的研究,尤其在大规模稀疏模型学习中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另一位副院长弓峰敏博士则是网络安全领域卓有成就的专家,世界著名网络安全公司Palo Alto Networks的联合创始人,还是多家新兴安全公司的创始人或重要高管。
2017年3月9日,滴滴美国研究院(DiDi Labs)在硅谷山景城成立,吸引顶尖科研人才,投入大数据安全和智能驾驶两大领域的研究。
滴滴在今年5月宣布获得55亿美元的融资,表示将“支持全球化战略的推进和前沿技术领域的投资”。从在科研人才的大力资金投入来看,不难看出滴滴出行求贤若渴的心态。随着滴滴出行从多方面渗透学界的发展,想必将会在科研领域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28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