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在社区中见到的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是什么样的?是习以为常的普通汽车还是外型可爱的小型物流无人车?如果你无法选择,自动驾驶公司AutoX可以让你看到两种车。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了解到,在今年5月的京交会上展示了小型无人快递车的AutoX,今日又在加州发布了该州首个无人驾驶生鲜递送服务——AutoX Autonomous Delivery(AutoX 自动驾驶递送服务)。
AutoX的这项业务将会为当地居民提供全速无人车配送服务及车上搭载的无人货架售货服务。所谓的全速,指的是无人车的送货速度最高可达120公里/时。不过,由于试运营区域的道路限速,试运营最高服务时速度为70公里/时。
但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对于城市道路或郊区来说,已经是很高的速度。对于生鲜递送来说,运送时间越短越好。据了解,在AutoX的服务初始试运营区域内,从用户叫车到无人车到达,只需要十数分钟。另外,AutoX的车厢内配有温控设备,以保持生鲜的新鲜度。
AutoX已经与当地的生鲜商店达成合作,让用户可以在app上不同的生鲜商店中挑选货品,并预约选定时间进行送货。以AutoX的合作伙伴GrubMarket为例,由于GrubMarket的特殊商业模式,用户需要提前一天预定,在付款下单后,可以在第二天的任意时间段内在app上选择服务,让无人车运送货物。在用户取货时,只要通过app即可打开车厢窗户或后备箱。
除GrubMarket以外,AutoX还将邀请一系列生鲜食品供货商入驻平台,在未来一年内将合作伙伴数量提高到10家以上。
技术方案
肖健雄曾表示,Auto X 的技术方案强调Camera First,以摄像头为主,其他传感器为辅。此次AutoX的生鲜递送服务中的传感器方案依然是以摄像头为主的传感器方案。送货的无人驾驶汽车由林肯MKZ改装,搭载了八个摄像头,只用了一个激光雷达。
雷锋网了解到,在去年3月,AutoX公布了其原型车路测的视频,展示了其在不同的驾驶环境(包括晴天、小雨、夜晚、阴天夜晚等状况)下的行驶状态。当时,整车仅仅使用了7个单目摄像头作为传感器。AutoX也在去年6月起与上汽合作,在上汽的热销车型名爵SUV上进行白天、夜间的压力测试,目前也在测试其送人的应用场景。
AutoX创始人及CEO肖健雄表示:“我们认为无人物流将是无人驾驶的第一例可大规模商用的领域,其中最后一公里物流最具市场潜力。我们所打造的AutoX无人驾驶同城运力平台,就是为了赋能予电商、外卖、物流,为他们输出源源不断的无人驾驶运力池。”
相比起载人,人们对于载货的无人驾驶要求相对要低一些,接受程度也更高。从载货开始,也能更好地进行市场教育。
AutoX目前专注于同城运送服务,将有三款L4级别无人驾驶货车首先落地:
-
本次试运营推出的林肯MKZ改装的全速送货车;
-
一款基于面包车车型的拥有更大送货、售货体积的全速车;
-
一款自己研发的小型低速送货车。
其中,第二款车将由小型面包车改装而来,配有货架和温控设备,载重量与装载容量与小型物流面包车相似,一次可以运送十几到二十单,预计可以将配送效率提高4-5倍。这一系列无人车将在2018年下半年推出并形成运营车队。
AutoX自主研发的小型送货车的体型较小,只有一米多见方,行驶速度也较慢,瞄准的是园区送货场景,即点到点的包裹运送,为物流公司提供“最后一公里”的运送解决方案。这一送货车的整车成本是林肯车型无人车造价的1/8,只用了6个摄像头和1个16线的激光雷达,目前,这一产品正在国内量产。
无人驾驶同城运送
在物流领域,无人驾驶可以应用在长途卡车运输、封闭道路上的配送,以及同城运送上。其中,前两个领域已经有巨头和创业公司在布局。但是鲜有公司在同城运送上发力。因为这一场景的交通情况较为复杂,对车辆控制有较高的要求。去年,京东公布了其联合车企研发的无人轻型货车,不过目前还没有投入运营的消息。
AutoX方面表示,该公司已经自研出无人车的改装系统,包括线控系统。目前,除了小型运送车,AutoX的无人驾驶运送车都来改装自质量较高、量产级别的车型,已经到达了安全、性能、性价比上的最高点。大规模提供改装服务的同时,AutoX也在展开前装的合作。
在生鲜递送服务的早期阶段,AutoX将会独自负责车辆的运营,到大规模服务之后,再以外包的形式,交由合作伙伴负责运营。目前,AutoX在国内已经有一家运营合作伙伴——PonyCar(马上用车,一家运营为主的分时租赁公司),他们将帮助AutoX运营在国内的无人车。同时,AutoX也在继续寻找其他合作伙伴的支持。
我国的无人驾驶公开道路测试还处于早期阶段,因此,在公开道路上通过无人驾驶进行送货的运营项目较难落地。在国内的落地计划上,AutoX将先落地小型低速运货车,因为这一车型非常适用于最后1-3公里和园区内的配送。
雷锋网推荐阅读:《专访AutoX肖健雄: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并用,三款无人车落地LBS》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30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