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凳科技公布最新进展:已完成百余座城市数据采集,即将发布首张全自动高精度地图

宽凳科技公布最新进展:已完成百余座城市数据采集,即将发布首张全自动高精度地图

作为自动驾驶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高精地图绘制既是绕不过去的重点环节,也是难点之一。尽管目前不少车企已经发布了L3甚至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方案,但是距离量产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为了突破技术障碍,近年来汽车制造商、科技企业乃至政府机构都频频发力。国内各大地图公司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然而,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制作出中国第一张高精地图,绘制一张高精地图真的有那么难么?

高精地图,重点当然在“高精”二字上。实际上,制作出一张地图仅仅占了高精地图10%的工作量,而剩下90%工作量都是在不断更新地图。做好前期10%的基础工作并不轻松,一方面要保证地图质量与精准度,另一方还要建立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保证高精地图“高质量、高精度、高产出”。

3月29日,宽凳科技正式对外展示宽凳科技在大规模组网、自动化处理、地图采集等方面的技术实力,迎接自动驾驶时代的考验。

首先技术方面,宽凳科技实现了大量路段高精度地图采集的零人工干预,完成了重庆黄桷湾立交桥、重庆终南山公路隧道、上海莘庄立交桥等复杂路况的采集。此外,宽凳科技基于深度学习、三维视觉和图像识别自研的高精度地图采集器,仅依靠基于摄像头的高精地图采集模块就完成了对车道线、闸道入口、交通标示牌等关键路况信息的采集,其基础技术已具备了落地商用的条件。

同时,宽凳科技CTO冯汉平告诉雷锋网,目前宽凳科技已经完成百余城的数据采集,以及近百万公里道路的地图绘制,同时完成了中国道路“主动脉”的铺设。

自主研发高精地图采集设备

宽凳科技公布最新进展:已完成百余座城市数据采集,即将发布首张全自动高精度地图

据悉,宽凳的技术路线是先使用自主研发的采集设备(包括高精度的组合导航产品、工业摄像头等),组建车队,自行采集道路数据,绘制高精地图。借着在地图采集车对其进行持续更新的同时,再与车厂合作将高精地图搭载在自动驾驶量产车上。

最后,利用车上的摄像头装置,在用户使用地图和汽车过程中,通过比对汽车观察到的真实世界与高精地图的差异,实时反馈数据至云端进行处理,实现地图的更新。

但据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了解,高德地图的高精度采集车有两种方案:一辆采集车搭载6台CCD相机,环形分布5个,顶部一个; 另一辆采集车搭载2个激光扫描仪+4个CCD相机。

对此,冯汉平表示,宽凳科技每辆采集车上都会有摄像头,但不一定有激光雷达。对于车厂来说,量产车上每增加一个设备,都是成本的增加,而这些成本最后都会转嫁到用户身上。

技术+模式+需求面向商用量产

宽凳科技公布最新进展:已完成百余座城市数据采集,即将发布首张全自动高精度地图

宽凳科技CEO刘骏在现场介绍了高精度地图市场趋势与宽凳高精度地图最新的研发情况,并提出高精度地图从技术、模式、需求三个角度来说都已具备了进入商用阶段的条件。

技术方面,宽凳科技基于深度学习、三维视觉、图像识别等AI技术,无需大规模人力标注,能够快速实现高精度地图的构建。其次,地图是一个技术和经验相互结合的领域,需要大量的行业积累,高质量的高精地图的建设离不开地图行业专业人员。最后,高精度地图用户为主机厂,认证周期长,更换供应商成本高。

他表示,宽凳科技自研的高精度地图采集模块已经可以实现新旧车道线的识别,同时克服了雨雪、大雾等复杂天气和夜间光线条件差的传感器造成的影响,可实现高精度地图的24小时全天候采集。

在高精度地图的模式上,刘骏表示,以智能网联车为基础的众包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地图的绘制方式。

作为一个闭环系统,在云中生成最准确、可靠的地图,将这些数据交付给汽车,然后利用多个数据来源——比如不同类型的汽车传感器来确保这张地图是最新的、安全的、符合现实的。

在高精度地图的需求上,他认为,辅助驾驶的技术日趋成熟,并逐渐进入大众市场。

诚然,高精地图有三个主要的用途:精确定位,支持车辆传感器的环境感知,以及尽可能准确有效地规划车辆路径的能力。确保汽车知道它在哪里,它要去哪里,以及任何可能影响路线规划的问题。

也就是说,高精地图并不是解决自动驾驶问题的灵丹妙药,它必须与其他各种技术协同工作,作为一个完整自主系统的一部分,与传感器共同发挥作用,帮助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路况识别、导航和路线规划的功能。

目前宽凳科技已经完成了百余座城市的数据采集,同时还完成了包括上海莘庄立交桥、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港珠澳大桥、重庆黄桷湾大桥在内国内大部分省市地区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的高精地图采集。

一直以来,高精地图都与L3、L4级自动驾驶关联紧密,但如今这样的“束缚”正在被打破,地图厂商有可能提前进入“市场红利收获期”。

雷锋网推荐阅读:前百度副总裁刘骏创办宽凳科技,众包+纯视觉方案加入高精地图大战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32078.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31日
下一篇 2021年8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