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深光电全栈式激光雷达解决方案
2019年年初,在对外披露同车和家合作研发激光雷达Argus-48前装上车后,国内激光雷达供应商流深光电也在率先布局面向完整自动驾驶应用的全栈式激光雷达解决方案。
2019上海车展期间,流深光电携其全栈式激光雷达解决方案亮相,并宣布与新石器、奥特贝睿达成合作。
先来看看流深光电全栈式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内所包含的产品。这也是国内首个系统推出的全栈式激光雷达解决方案:
-
两款主激光雷达:面向前装量产乘用车、后装测试/运营商用车两大自动驾驶应用市场,流深光电分别推出两款主激光雷达—— Argus-48和Omini-128;
其中,与车和家联合研发的定制版Argus-48激光雷达计划于今年完成车规级验证;面向测试运营市场的128线激光雷达Omini计划在今年实现商业量产。早前,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已对两款主激光雷达进行相关报道,详细内容可查看《48线Argus车规级验证,128线Omini商业化量产,流深光电首次公布激光雷达布局》。
-
两款辅激光雷达:为满足近距离盲区、远距离高清两大自动驾驶边界工况,补足主激光雷达的不足,流深光电分别推出近程盲区检测激光雷达Janus-50和远程高分辨率激光雷达Eagle-400;
这也是此次上海车展上流深光电推出的两款全新的激光雷达产品。
由此,流深光电组成了集Argus-48、Omini-128、Janus-50和Eagle-400四款产品在内的全栈式激光雷达解决方案。
商业化进程层面,除了车和家,流深光电还在同奥特贝睿基于Argus-48推进量产前装的战略合作;并与新石器达成面向“特定场景下L4/L5级无人物流配送规模化应用”为需求的战略合作。
两款全新辅助激光雷达背后的产品逻辑
在流深看来,没有绝对最佳、包打天下的技术路径,只存在针对某个具体应用而言,交货时间、性能、成本匹配起来相对最佳的解决方案。流深光电联合创始人燕普向雷锋网透露两款全新辅激光雷达产品及全栈式激光雷达解决方案背后的思路:
尽管流深面向前装量产的Argus-48、面向后装测试/运营的Omini-128的垂直分辨率分别达到了0.2°和0.15°,已经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甚至还可根据用户需求进一步提高。
但因这两款主激光雷达分别安装于车头和车顶,无法探测识别车身近侧盲区内的低矮目标;同时,在时速120公里的高速工况下,系统不能完全及时的探测识别前方300米外道路坠物或者三角锥之类的微小路障。
正是针对以上应用场景,流深光电相应地推出全新的辅激光雷达——负责近距离盲区探测的Janus-50、承担远距离高清成像的EagleEye-400。
负责近距离盲区探测的Janus-50:Janus-50拥有水平视场最高可达360°、垂直视场达110°的超广角特性;现阶段样品实测作用距离达50米、垂直分辨率达0.2°。
该激光雷达方案定位类似于之前不久Waymo宣布对外出售的蜂窝激光雷达Laser BearHoneycomb,可安装于车辆两侧及后方。
雷锋网新智驾了解到,目前主流自动驾驶方案中,用于近距离盲区探测的16线激光雷达的垂直视场仅约30°,垂直角分辨率仅2°;而Waymo的HoneyComb的垂直视场与水平视场分别为95°和360°,作用距离约10米。
这意味着一台Janus-50相当于近四台叠加在一起的16线激光雷达所覆盖的视野范围,而其分辨率接近16线激光雷达的10倍;Janus-50的垂直视场甚至优于Waymo对外销售的HoneyComb。
承担远距离高清成像的EagleEye-400:应用于高速工况的EagleEye-400类似于一个专用长焦镜头,安装于汽车“前额”;在自动驾驶系统指令下,其可对某个重点方向进行局部、高清扫描成像。
EagleEye-400采用纯固态架构,1550nm光纤激光器;其优势在于0.03°垂直角分辨率,可探测识别250米外、高度75厘米的交通锥。这已优于博世 MPC2 高清前视摄像头,后者成像分辨率为0.04°。
类比Waymo,流深光电强调正向开发、全栈式激光雷达
在推出两款全新辅激光雷达后,负责近距离盲区探测的Janus-50、承担远距离高清成像的EagleEye-400、结合128线激光雷达Omini,三款产品则构成了流深光电面向自动驾驶运营的全栈式激光雷达解决方案。
*面向自动驾驶运营车辆的激光雷达解决方案
在这一点上,流深光电方案构成和Waymo自动驾驶运营车辆上的激光雷达布局相似。
雷锋网新智驾了解到,Waymo自动驾驶汽车搭载三类传感器,分别负责短距离、中距离、远距离检测,共包括六个激光雷达:安装于车辆正前正后及两侧的近程激光雷达Laser Honeycomb;车顶激光雷达( 360° 环视激光雷达及远程前向激光雷达),形成了应用于自动驾驶运营的整套激光雷达方案。
始终坚持从具体使用场景出发,正向开发、提供全栈式激光雷达正是流深光电自成立以来的逻辑,也是流深光电创始团队十数年军用光电系统研发的经验——为用户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因为激光雷达安装进车辆位置不同、车辆对激光雷达的功能、性能需求不同,必须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推出不同功能、性能的激光雷达,才能让自动驾驶系统真正大规模应用,而不只是试验品。
真成投资管理合伙人李剑威提到产品的“第一性原理”。映射到激光雷达层面,即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定义激光雷达产品,而非单纯的依赖技术路线。雷锋网了解到,真成投资已连续三轮投资流深光电。
理论上看,分辨率越高、探测距离越远,激光雷达性能越好。而对于自动驾驶而言,整个系统的提升并不仅源于理论,更重要的是从需求角度讲话,尽力靠近产业真实需求。
目前正处于应用于物流场景、限定区域内的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前夜,用于检测盲区的近程激光雷达正在成为低速自动驾驶车辆的刚需。其相较于传统叠加16线激光雷达成本更低、性能更契合。这也是Waymo唯一向外部公司销售的产品。
但尴尬的是,Waymo的Laser BearHoneycomb仅面向非自动驾驶公司。这也让自动驾驶公司对于此类激光雷达需求极其渴望且迫切。现阶段,流深光电正在同新石器合作研发满足低速物流自动驾驶需求的近程盲区激光雷达Janus-50。
牵手主机厂、一级供应商,推进激光雷达研发量产
牵手主机厂车和家后,流深光电也同自动驾驶方案供应商奥特贝睿、新石器合作加速激光雷达研发量产上车:
-
与新石器达成战略合作;流深光电为其研发定制化的用于近程盲区检测的激光雷达Janus-50;
-
流深光电将作为奥特贝睿的二级供应商,基于Argus-48加快推进L3自动驾驶系统前装量产上车。据悉,奥特贝睿正在牵手某传统主机厂计划于2020年实现L3级自动驾驶。
行业内已达成共识,自动驾驶大规模落地,需要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合作;激光雷达供应商需联同一级供应商、主机厂进行合作研发量产。
乘用车前装对于激光雷达产品的尺寸、外形要求较严苛。现阶段,流深团队正在针对车和家的需求对产品体积进行优化。
另一边,流深光电也在同一级供应商合作研发安装于前挡风玻璃内侧的48线激光雷达。与应用于车和家的48线激光雷达的区别在于,两者外观不同,安置位置不同。
在流深光电投资方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看来,下一步对激光雷达的需求不再是单点讨论技术原理,而是激光雷达车规级问题、成本、量产。
正是十数年军/民用精密光电系统的的研发、量产经验,让流深创始团队在创业之初,就考虑到未来汽车前装的规模需求,并在激光雷达设计上始终坚持正向开发,通过创新技术架构、自研全套自动化生产设备,保证生产效率和降低量产成本。目前流深生产一台128线激光雷仅需数分钟,且摆脱了对人工的依赖,这使得未来产能扩张将变得更加容易。
。
原创文章,作者:奋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32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