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如果你是一名科研工作者,那么你肯定也是一个专业的作家。在你的工具箱中,写作技巧和分子生物学、化学分析、统计或其它「纯科学」的工具一样重要。其中,有一些工具是帮助我们生成数据的,而另一些则被用来分析、表达研究结果。写作是后者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写作是你和读者之间的桥梁,而且它可以成为一种限制研究速度的方法,限制所有其它工具的效率。—Joshua Schimel[1]
科学研究需要向不同的受众传达新的、令人激动的新发现。而书面交流对于一个想要取得成功的科研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毕竟,我们都必须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获得学位的毕业资格(例如学位论文)、分享我们的研究发现(例如,专业会议的手稿和摘要),申请基金(例如,拨款和合约)等。此外,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不断完善我们的研究,因为好的写作需要经历一个迭代的过程,而在这个迭代过程中所获取的反馈将使我们产生新的想法、接着进行相关的实验。事实上,我们经常推迟考虑如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直到我们认为自己准备好了或者截止日期迫在眉睫了,这会大大降低我们清晰地进行写作的能力。由于我们认为我们的读者仅仅是项目拨款计划书和论文手稿的同行评审者,我们经常会拖延分享我们的写作成果。然而,我们却忽视了利用可能是最重要的受众(我们自己)的机会。也许,我们与自己交流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高强度而持久的写作练习。
如果能每天坚持写作,即使写作时间非常短,也能提升我们作为科研人员的思维和生产力。写作为我们提供了反思的时间和空间,让我们的新想法能够更加成熟,并让我们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保持具有一定的见解。我同意 Scott Montgomery 所说的:「清晰的思路可以从清晰的写作中产生。通过组织和表达想法来增强逻辑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把研究工作弄得更清楚(这也就是所谓的越辩越明)。在很多情况下,写作是科研工作者们理解他们的工作的真实形式、挖掘出内在含义的一个过程」。[2]然而,即使我们有强烈的写作意图,也很容易拖延写作的工作(原因见Box 1)。我们认为,建立一种写作练习机制应该是一种深思熟虑的行为,而且作为回报,建立这种写作练习机制会提高你的写作效率和影响力。在本文中,我们将列举出 10 条提高写作效率的简单规则,这些规则也会提高你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的思维能力。
Box 1. 所有科研人员都可能面临的写作障碍
写作阻力的类型
收到糟糕的评价:「这个草稿真的是烂透了」。
缺乏创作的灵感:「我脑袋一团浆糊,没有任何主意」。
没有强烈的写作动机:「我现在就是不想写」。
陷入无止尽的优化:「我需要让这句话无懈可击」。
拖延症:「我明天就开始写」。
喜欢「与世隔绝」的状态:「我需要在一个安静的地方,花很大一块时间写作」。
让人分心的诱惑:「我的实验台太乱了!我要先把它清理好才能写东西」。
法则 1:规定你的写作时间
写作的关键是要有规律地进行写作(无论你喜不喜欢)。绝妙的想法往往来自于写作;等待潜意识被释放,自动产生灵感和想法是毫无作用的。但是,如果你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记录下突然产生的头脑风暴和灵感是十分有帮助的。——Robert Marc Friedman 博士。
你需要规定自己的写作时间,保证每天都要进行写作或者每周写作三到四次。你可以选择一小段一般时间不太可能有冲突的时间块,这样你就可以确保这段时间可以专门被用于写作。例如,如果在睡前写作会与疲惫的状态相冲突,那么你就可以选择一天中较早的时间段。每天留出 15 到 30 分钟可能就足够了,因为即使是很短时间的练习也可能很有效地提高你的写作效率。在设定你的初始目标时,你可以参考一下「SMART」标准:具体(specific)、可测的(measurable)、面向行动的(action-oriented)、合理的(reasonable)、有时限的(time-bound)[4]。例如:「我打算在工作日上午 8:30 到 9:30 写作」。
你可以把自己的目标写在一张便签纸上,然后把它放在你提醒你每天的目标的地方(可以把它贴在咖啡机上、电脑屏幕上、或者贴在你的实验设备旁)。你可以将日历上相应的时间遮起来,这样就可以一直提醒自己需要在规定的时间进行写作。你也可以在你的手机上使用一个日历提醒或者设定一个闹钟来吸引自己的注意力。渐渐地,当你对自己的写作时间安排感到得心应手的时候,你可以考虑进一步增加你在写作上花的时间。
法则 2:为自己创造一个高效的工作环境
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你最有可能在哪里静下心来写作呢?有些人在咖啡馆或飞机上工作得最好,也有人需要完全的安静,他们在图书馆工作最为高效。一旦确定了你喜欢的写作空间,你就要学会管理干扰。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忘记发送的电子邮件上、或者如果你发现突然急着需要为马上要进行的生物实验找到一个抗体,这时你可能需要开始做一个「待办事项」的清单,并在写作结束后再处理这些事项。你要学着抗拒马上去写一封电子邮件或者完成其它的小任务的冲动,因为这样会让你容易陷入对写作的拖延之中。当你面对不可避免的干扰时,你可以回复别人:「我正专心写作,等我写完后再与您联系可以吗?」如果你确实很难忽略新邮件或者互联网的诱惑,那么请在你的写作时间内关掉它。不断的干扰会打乱你的思维,浪费你的写作时间。
法则 3:先写,再改
当你处于自己规定的写作时间内,你需要做的就是:写!如果你感觉写不下去了,那么在一开始的五分钟里,尝试写下任何你脑子里突然冒出来的想法,把你的草稿作为一个「粗糙的初稿」,或者把你的想法当成一封写给你关心的人的信,这样你就会专心致志地写它。有时候,别想太多,直接把想到的一些东西写在纸上,这样就能驱使你进入创造的过程。当你的内部编辑过程受到干扰时,不要理会它,你的任务就是不受阻碍地写作。等你写完了,再开始对文章的评估工作(即编辑和润色)。
法则 4:使用「触发器」养成一个高效写作的习惯
保持一个具体的写作习惯可以改变你对写作的态度,还可以减少你对如何开始、如何完成以及如何使你的工作流畅的焦虑。为了确保你的写作习惯进入良性发展,你可以使用「触发器」来激发那种写作的冲动,例如在写作之前无忧无虑地散步或者泡一壶你最喜欢的茶。又或许你会决定在你部门的每周研讨会之后写作。此外,音乐也可以是一个有效的「触发器」(只要它不会过于分散你的注意力)。你不妨花一些时间确定一些对自己有效的「触发器」,并在写作之前做一些有策略的安排,以帮助你定期写作。你的目标应该是把写作变成一种习惯,就像刷牙一样,所以即使你不想写,你还是会自然而然地写下去。
法则 5:勇于负起责任
如果没有责任感的话,想要养成任何习惯都很困难。如何才能确保你一定会坚持写下去呢?你可以通过给自己一定的奖励来激励自己——允许自己阅读你喜欢的新书中的一章,看一段段视频,或者在完成写作之后再喝一杯咖啡。而且我们发现,为自己寻找一个写作伙伴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一旦你确定好了时间,你可以给你的小伙伴发短信或者发邮件说:「我要开始写了!」然后当你完成写作时再联系他们。这样的简单的于别人交流你的写作习惯的行为可以帮助你坚持写下去。只要你能够保证专注于手头的写作任务,你也可以安排和他们在某个地方见面一起写作。
法则 6:寻求反馈并向别人问问你需要的东西
也许,将你的草稿分享给他人并寻求他们的反馈是很危险的。但是有效的写作并不是一种闭门造车的行为。最终总有人会读到你写的东西,你可以帮助你的读者拥有好的阅读体验。你可以、也应该从各种各样的人那里得到反馈。无论是在你的学科内还是学科外,都应该尽早、并经常向研究生或博士后、其他同事或合作者以及研究导师的寻求反馈。非科研人员也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反馈,说明你的想法是否清晰。当你分享一份草稿的时候,让你的读者了解你在写作过程中重点着墨的地方,以及你希望他们关注哪些事情。例如,你可能会问第一段是否清楚,或者他们认为主要的观点是什么,或者整个论证是否有说服力。许多读者最终关注的是语法,所以如果你想要的不仅仅是对文字编辑,你需要让他们提前知道。你应该让你的读者对他们的反馈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并给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前三个细节问题。优秀的写作需要这个迭代的过程,每一次修改都会改善你的写作。
法则 7: 想想你在规定好的写作时间之外写了些什么
有时候,当你正忙于一件平凡无味的任务的时候,你的脑中可能迸发出一个最棒的想法。同样地,在你计划的写作时间之外思考你正在写的东西可以使你的写作更有效率。不妨从你的写作中抽出时间,让你的思维翻滚一下。到动物实验室去管理一下小鼠群落、在共聚焦显微镜上的图像细胞,谈论你最新的令人兴奋的结果等等。 利用这段在你计划的写作时间之外的时间,在脑海中勾勒出早期的草稿,加深你的论点,完善你的假设等等。最重要的是,对你的写作进行思考可以激发你的写作欲望。
法则 8:练习、练习、还是练习!
就像其他技能一样,通过练习你会成为一个更好的写作者。你可以寻找机会去学习新的方法来成为一个更高效的写作者。例如,如果你现在正在写一部手稿,那么你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这篇手稿的知识。举个例子,你可以看看「科学领域写作的大规模开发在线课程」(https://journals.plos.org/ploscompbiol/article?id=10.1371/journal.pcbi.1006379#pcbi.1006379.ref005)和参考文献中[6-8]的构思高质量手稿的最佳实践。持续地阅读也会帮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写作者,所以你可以重读你所在领域的高影响力论文,分析作者在传达研究意义方面的有效性。你也不应该把自己局限在科学论文上,可以多读一些好的文章。通过探索写作风格和如何写得更加优雅来提高你的写作技巧也同样是很重要的。我们建议你阅读一本关于这个主题的经典著作,「风格的要素」(https://journals.plos.org/ploscompbiol/article?id=10.1371/journal.pcbi.1006379#pcbi.1006379.ref009)。通过写作不同类型的文章(例如,手稿,项目的本子,摘要,评论,博客等等)可以帮助你联系如何吸引读者 ,这也会使你的写作练习不会变得单调乏味。
我们也建议你加入到一个有帮助的社区中的其它写作者中去。你可以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对他们提出反馈来向他们学习。寻求反馈并将自己的反馈提供给他人将是你自己成为一个更加熟练的编辑、导师和写作者。
法则 9:管理你在写作中的自言自语
你需要留意你在写作时的自言自语,因为消极的思考对你的写作练习是有害的,它们且会压制你的写作热情。你需要有意识地努力让你的脑海里的那个小编辑安静下来,将那些令人沮丧的信息(「有太多事情要做。 我的时间不够。」)替换为积极的、正能量的想法(「我今天将通过写作一个小时来取得进展」)。你需要时刻提醒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是一点点循序渐进的进步也会带来更大的变化,量变产生质变。
法则 10:经常重新评估你的写作联系
你可以追踪你的写作进度,也许你可以在日历上标注一下,这可以在你有几天没有跟上写作进度的时候提醒你一下。你的写作练习有起有落是很正常的。不要灰心,所有的写作者在某些时候都必须克服写作阻力。如果你的写作练习不是你想要的,想想是什么阻碍了你的写作(见 Box1),然后制定策略来克服你对写作的抵触情绪(见法则 1-10 和 Box2)。此外,你还需要通过加入一个写作静修或者计划一个周末出去写作不断加速你的写作练习。说实话,保持你的写作效率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断写下去。
Box 2. 科研人员可以使用规则1-10和其他(著名)写作者的建议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效率
关于写作的小贴士
「万事开头难」——Stephen King[10]
「你会越写越想写。」——Desiderius Erasmus[11]
「尽可能快速、自由地写作,先把要说明的整件事情都在纸上写下来。在完成对整件事情的叙述之前,永远不要改正或重写。在写作过程中重写通常被认为是不能继续写下去的借口。它也会干扰通顺性和写作节奏,这样的节奏只能来自于一种与材料无意识的联系… …」——John Streinbeck[12]
「只管记录下你生命中的每一天。有空的时候好好读读,然后看看会发生什么。我大多数的朋友都是这样,他们的职业生涯都很愉快。」——Ray Bradbury[13]
「你往往出于这样的状态:你端坐在电脑前,将单词一个接一个地敲下,直到文章完成。这说简单也简单,说困难也十分困难。」——Neil Gaiman[14]
「几乎所有好的写作都是从草稿的第一次努力开始的。你总得开始写作。」——Anne Lamott[15]
「我的想法通常不是在我坐在办公桌前写作时产生的,而是来源于生活。」——Anais Nin[16]
「业余的人都只是坐等灵感,而我们其他人则是主动去工作。」——Stephen King[17]
「你不能认为自己处于写作障碍之中,你必须把自己从思维障碍中解脱出来。」——John Rogers[18]
「不放弃就没有失败」——Ray Bradbury[19]
参考文献
1. Schimel Joshua. Writing Science: How to Write Papers that Get Cited and Proposals that Get Fund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12), 4.
2. Montgomery Scott L. The Chicago Guide to Communicating Scien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IL, 2003), 41.
3. The Eloquent Science Sites, Quotes from Experts on Effective Scientific Writing, 2009. Available from: http://eloquentscience.com/2009/08/quotes-from-experts-on-effective-scientific-writing/. [cited 2018 April 4].
4. SMART Criteria. Wikipedia. Available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MART_criteria. [cited 2017 December 21].
5. Sainani Kristin, Writing in the Sciences. Available from: https://lagunita.stanford.edu/courses/Medicine/SciWrite-SP/SelfPaced/about. [cited 2017 December 21].
6. Zhang W. (2014) Ten Simple Rules for Writing Research Papers. PLoS Comput Biol 10(1): e1003453.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cbi.1003453 pmid:24499936
View Article PubMed/NCBI Google Scholar
7. Mensh B and K. Kording . (2017) Ten Simple Rules for Structuring Papers. PLoS Comput Biol 13(9): e1005619.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cbi.1005619 pmid:28957311
View Article PubMed/NCBI Google Scholar
8. Welch Gilbert H. (1999) Preparing Manuscripts for Submission to Medical Journals: The Paper Trail. Effective Clinical Practice. 2:131–137. pmid:10538262
View Article PubMed/NCBI Google Scholar
9. Strunk, William Jr. The Elements of Style.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England, 2014).
10. King, Stephen. On Writing: A Memoir of the Craft. 10th Anniversary Edition (New York: Pocket Books, 2000), 274.
11. Lilless M Shilling., and Fuller Linda K., editors. Dictionary of Quotations in Communications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97), 276.
12. Quoted in George Plimpton, “John Steinbeck, The Art of Fiction No. 45 (Continued),” The Paris Review, 1975.
13. Perrin, Timothy. (1986) “Ray Bradbury’s Nostalgia for the Future,” Writer’s Digest, February.
14. The Neil Gaiman Journal Sites. Pens, Rules, Finishing Things and Why Stephin Merritt is Not Grouchy, 2004. Available from: journal.neilgaiman.com/2004/05/pens-rules-finishing-things-and-why.asp. [cited 2017 Sept. 9].
15. Lamott Anne. Bird by Bird: Some Instruction on Writing and Life. 1st Edition (New York: Anchor Books, 1994), 25.
16. Nin, Anais. The Diary of Anais Nin Volume 3 1939:1944. (San Diego, California: A Harvest/HBJ Book, 1969) Vol. 3, 29.
17. King Stephen. On Writing: A Memoir of the Craft. 10th Anniversary Edition (New York: Pocket Books, 2000).
18. The Kung Fu Monkey Sites. So Where the Hell Have you Been?, 2011. Available from: kfmonkey.blogspot.com/2011/06/so-where-hell-have-you-been.html. [cited 2017 September 9].
19. Bradbury Ray. Zen of the Art of Writing: Releasing the Creative Genius Within You. (New York: Bantam, 1992), 133.
via plos,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编译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34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