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按,OpenAI 26 日宣布,在美国时间 4 月 13 日上午 11:30(北京时间 4 月 14 日凌晨 2:30),OpenAI 将挑战第八届 DOTA2 国际邀请赛世界冠军 OG 团队,比赛将在 Twitch 上进行直播!
OpenAI 官方称此次比赛为「OpenAI Five Finals」,意为最终之战!
OG 是由前「monkey」成员组成的新团队。通过赢得 2017 年的 Kiev Major 比赛,OG 成为 DOTA2中第一支赢得四场 DOTA 少年锦标赛的团队。在去年 8 月的第八届 DOTA2 国际邀请赛上,OG 团队获得冠军,实力强劲。
OG 团队的五名成员
OG 团队将代表人类能力极限和 OpenAI Five进行最终决战。同时,和 OpenAI 对战的人类选手还有 Blitz、Capitalist、ODPixel、Purge 以及 Sheever ,游戏规则与 2018 年 DOTA2 国际公开赛的五场比赛相似。
OpenAI 认为此次比赛可以说明人类和人工智能在未来将如何进行互动。OpenAI Five 战队将全方位演示人工智能的能力、可扩展性以及它如何提高人类的能力,而 OpenAI 相信人工智能对世界的影响正是由这些方面驱动的。OpenAI 表示,他们希望这次直播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的进步以及它将如何影响世界。
OpenAI Five 比赛的示例
在 OpenAI 看来,DOTA2 是开发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好的试验项目,此外,它也是帮助人们体验人工智能的一条很好的途径。OpenAI 希望从自动驾驶汽车等系统开始,人工智能将成为人们未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观看比赛?
本次决赛将于 4 月 13 日在湾区举行,暂定比赛时间为上午 11:30 至下午 4 点(具体结束时间取决于比赛时间)。
想亲自到现场观看比赛的童鞋们,请于 3 月 29 日星期五下午 9:00 前提出申请,邀请函将于 3 月 31 日星期日结束前发出。由于场地座位有限,OpenAI 将根据申请者回答相关问题的情况确定可以入场观看的人员名单。
如果你不能亲自到现场观看比赛,也可以在 Twitch 上观看直播!
OpenAI 的 DOTA 之路
2017 年,OpenAI 的人工智能进军 DOTA2,影魔 solo 轻松击败顶级选手 Dendi 和 Sumail。随后,OpenAI 宣布要在 5v5 的 DOTA 比赛中击败人类。
OpenAI 对于 DOTA AI 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能够打败人类职业选手的 AI。然而,5v5 AI(OpenAI Five)相比之前来说是一个新的台阶,它保留了诸多限制,游戏环境和玩家们所熟悉的样子有诸多不同。OpenAI Five 在这个环境里做了多次迭代更新。
去年 4 月 23 日,OpenAI 首次打败了自己编写的基于脚本的基准模型,5 月 15 日的版本与 OpenAI 员工队伍(天梯分段 2500,高于 46% 的玩家)打了一胜一负;而 6 月 6 日的版本则在与业余战队(天梯分段 4200,高于 93% 的玩家)和半职业战队(天梯分段 5500,高于 99% 的玩家)的比赛中都赢得了三局中的前两局。
但由于当时 OpenAI Five 在游戏中设定了诸多限制,极大地降低了游戏的复杂度,比如隐身、肉山之类的禁用也缩小了战略战术的选择空间,至于 5 个无敌的信使就更像是对 5 个 AI 之间(也许并不理想的)协作能力的妥协。
不过,能打败业余和半职业战队的表现,在三局中赢得前两局也说明了 AI 的策略选择与执行的效果。即便游戏中有一些限制,但 OpenAI Five 还是有足够的复杂度。
OpenAI 使用了256 个 V100 GPU 和 128000 个 CPU 训练模型,不使用人类数据,80% 的时间自我对弈,20% 的时间和过去的版本对弈。训练中每天进行的游戏数量时长相当于大约 180 年。
另一方面,OpenAI Five 中使用的模型架构也出人意料地简单。每一个英雄由一个单独的 LSTM 模型控制,而它只是一个单层的、含有 1024 个单元的 LSTM 网络。网络从 Value (DOTA2 制作公司)提供的 BOT API 获取数据,然后通过多个不同的动作输出接口进行控制。
OpenAI Five 的网络架构图
在反馈的设计上,OpenAI 除了输赢之外也选用了人类选手常用的指标:总财产、击杀数、死亡数、助攻数、补刀数等等。但是为了避免 AI 过于关注这些偏向于短期策略的数据,他们的反馈设计只鼓励 AI 在这些方面做到人类玩家的平均水平。
经过大半年的研究,今年,5v5 AI 能否战胜人类冠军?期待这次精彩的比赛!
via:https://OpenAI.com/blog/OpenAI-five-finals/
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35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