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灾害频发“救灾黑科技”却卖不出去?

这两年来似乎我们的世界进入了一个动荡的状态,不只是新冠疫情,还有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比如今年2月德州的大断电、加州和希腊还在蔓延的山火、郑州的洪水……

它们都让我们更加清楚的看到环境正在急速恶化的现实。就在8月,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的气候报告显示到2040年全球气温将比现在高1.5度,比预期快了许多,接下来我们将看到更多的旱灾、山火、热浪和极端海平面升高之类的灾害。

全球灾害频发“救灾黑科技”却卖不出去?

一直以来,包括碳中和等全球都在努力的环保目标更关注的是在长期影响,但如果说最近世界各地的抢险救灾让我们意识到了什么的话,那就是这一领域的科技和过程远非完美。近来出现了许多公司正在改变这一现状,从各个角度改进我们对灾害的预判、反应和恢复能力,也有更多资本融进这一领域,根据Pitchbook数据显示,过去3年内在灾害和紧急情况领域的公司所获得的投资增加了4倍。

数据,数据和数据

当救援人员处于危险环境中时,每时每刻情况都可能发生巨变,不管是来自硬件的先导支持还是纯数据支持都会非常有用。

比如最近刚刚完成了550万美元融资的Qwake Technologies就想为消防员在火灾现场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它所打造出的AR系统 C-THRU能够快速扫描并将周遭环境上传到云端,将投影、生命探测器、空气毒性探测器、云计算等功能集成在一个头盔内,还有降噪功能让受害者的求救声和队友的沟通都更加清楚,让消防员能够对环境拥有更好的掌握,在大火中占有更多优势,减少伤亡。

全球灾害频发“救灾黑科技”却卖不出去?

Qwake去年获得了美国国土安全部支持的140万美元,还在今年和美国空军达成了合作关系,为特殊行动提供服务。

成立于2012年的RapidSOS则是看到了大多数救援行动中信息不流通的现状,打造出了一个救援数据平台,它不但与约3.5亿用户设备相连能够获得用户准确的地理位置,还和像是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红十字会等组织合作获得用户健康信息,在关键时刻将包括准确位置、实时健康信息、出事状况等信息及时送到911急救员手中,大大增加呼救者的获救几率。RapidSOS目前与5000多个公共安全组织合作,救助了约3亿人,每年救援超过1.5亿件意外事故。

全球灾害频发“救灾黑科技”却卖不出去?

RapidSOS在今年2月完成了来自Insight Partners的8500万C轮融资,这笔资金将用于扩展产品功能和能被分享的数据类型,至今总融资达到了2.05亿美元。

类似的公司还有Cornea,一个将地理、天气、历史灾害等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为消防员提供“何时该前进何时该撤退”信息的公司,主要产品有两个,一个是对危险情况进行精准判断的地图,因为周遭的风力和水力等情况都可能加重一场火灾的严重性,消防员要知道何时收手避免人员伤亡, 另一个则是通过地形和植被分析什么区域灭火可能性最大值得继续努力。

这些信息以往只会在消防部门高层被分享,对奋斗在第一线的消防员来说也难以消化,Cornea的技术打破了信息壁垒,让消防员可以看到直观的地图,用已经被分析好的信息及时调整救援行动。

全球灾害频发“救灾黑科技”却卖不出去?

One Concern则是正在开发用人工智能对地震和洪水等多种自然灾害进行预测的技术,所提供的灾害预测信息详细到局部地区,动态化和可视化的数据呈现大大加速救灾效率,比如通过对建筑结果和地震活动等信息进行AI训练,这一系统可以提供震后应该先向哪里优先派遣紧急救援人员之类的信息,系统还提供受灾人口的年龄和经济状况等信息帮助灾后重建。

One Concern近年来在日本这一自然灾害高危地区注入了许多关注,从2019年就开始和日本财险合作加码AI技术,在去年和今年分别完成了由财险参与的1500万美元和4500万美元融资。

全球灾害频发“救灾黑科技”却卖不出去?

在抗灾过程中,将数据分享给大众让他们可以提前准备也十分重要。最近,旧金山的初创公司Firemaps刚完成了由a16z的Andrew Chen领投的550万美元融资,Uber的CEO Dara Khosrowshahi和Addition的 Lee Fixel也参与了投资,它为屋主们提供了更快速和透明的知道自己家在火灾中的“软肋”的技术以尽早准备面对风险。

住在高危火灾区域的居民大多并不知道如何加固房屋减少在火灾中受伤的风险,政府和保险公司又会持续施压让他们尽快采取行动,防备措施包括在房屋的周围放置砾石以建造无火星区,或是保证阁楼通风口和壁板的防火耐高温性都会起到帮助,但要价有天壤之别。Firemaps会派出带有无人机的团队对这些区域的房屋进行勘察,在20分钟内就能生成一个高分辨率且精确到厘米的三维模型,对承包商投标和后续的加固措施来说都更加容易。

全球灾害频发“救灾黑科技”却卖不出去?

同样在大火上做文章的是BreezoMeter,它正是苹果天气app中空气质量数据的提供者,在7月刚完成3000万美元后推出了Wildfire Tracker,这一能够能够监测火灾发生情况的平台。

全球灾害频发“救灾黑科技”却卖不出去?

通过收集传感器信息、卫星图像和本地群众报告,Wildfire Tracker能够生成实时火灾地图并提供空气质量数据,目前用户在BreezoMeter的网站上可以免费查看,未来也将提供更多信息以及API软件和像是汽车制造商等公司合作让火灾信息更快传递给更多人。

全球灾害频发“救灾黑科技”却卖不出去?

技术救命但卖不出去?

虽然这一领域的公司越来越多也正受到更多资本关注,但它们都要考虑的是如何将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这些公司所面对的受众大多是政府机构,运用科技来提升工作效率向来对他们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事情,甚至许多人表示“可能退休之前都不会看到我们采用任何新科技”。

再次,灾害什么时候会发生本来已经很难以预测了,近两年它们的发生更加无序和突然,比如Cornea在提升产品功能和向政府销售上都采用历史火灾频率和数据做参考,但突如其来的火灾往往会打乱他们的脚步。

这种难预测性也会影响到投资者的兴趣和资金,往往当灾害发生时资本兴趣高涨,政府也会拨更多成本投资抗灾技术,比如新冠疫情打得全球措手不及,这也能解释去年以来灾害反应领域的资本增长,但当世界趋于正常又有多少投资者仍会保持热情?

这些公司在建产品、求融资、卖产品的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管是对创始人的信念还是公司发展都是持久的打击。

面对着这些困难,他们可以从某些角度寻求突破,比如在打造产品上,科技公司的信仰往往是只要建出了一个好用的技术,市场中总会有人买账,而在灾害反应上,这一假设不再为真,他们需要更深度地思考,在前线的救援人员痛点是什么,抗灾机构最需要的是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同情同理心,比如有些救援人员选择用纸笔而不是电子设备,原因可能是某次出勤的时候电子设备掉链子了导致惨重伤亡,那么如何能够提升技术的可靠性并清晰传达。

为了容纳并对灾害的多种可能性进行反应,这一领域的产品打造也需要更多的深度和广度,周期也往往更长,对创业者的耐心也是考验。

在推销上,许多公司选择优先推广免费服务来获取政府机构的信任,继而增设付费服务;传统广告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力也比较小,选择抗灾和政府机构的前高层人员进行口碑传播是更好的渠道;在卖点上,将重点更多放在“安全防范”而不是仅限于短暂灾情间的反应和救援也更容易获得更广的受众规模,很多机构和这一领域的风投也认为时刻强调这个世界多么危险的价值主张并不是最受欢迎的方式。

被忽视的“人”元素

在数据之外,实施救援行动的和被救的都是人,他们的常识和应急能力往往能在关键时刻起到救命作用,这却也是我们目前看到缺失最多的。

在面向被救援者方面,像是Facebook、邻里社交软件Nextdoor和安全警报和紧急事件提醒软件Citizen都能够给公众较好的预警。

由前冥想软件Headspace高管Dan Kessler掌舵的Harbor则是想要培养大多数人对于灾害的自救和反应能力。通过收集来自NOAA、FEMA和USGS等组织的信息,Harbor能够为每位用户判断出所居住地区所面临的潜在危险并提供防灾待办清单,借用类似Headspace的游戏式教学模式,让用户将防灾变成习惯,时刻检查家中饮用水数量、烟雾报警器电池含量、紧急联系人等信息保持更新,重要文件、逃生路线、离线指南和联系方式信息都储存在app中,并提供灾后恢复指南,紧急时刻用户还可以使用一键求助功能,陪伴用户在预防、反应、恢复的各个阶段。

全球灾害频发“救灾黑科技”却卖不出去?

Harbor目前完成了由25madison投资的500万美元融资,董事会成员包括许多防灾和公众安全方面的大咖。

全球灾害频发“救灾黑科技”却卖不出去?

而在救援者方面,他们对抢险救援的硬知识没的说,但软知识却鲜被提及和重视,这里的软知识指的是在危急时刻和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能力、快速收集信息的能力、向遇害者家属传达信息共情的能力等等。

纵览市面上的教育科技公司,都有着非常“实际”的教学目标,比如语言、数学、医学知识……却并没有很多公司愿意在软知识这一领域开发,而这些却也是救援者所需要有的重要能力,在未来都可能成为教育科技公司关注的重点。

同样的,对灾后救援者和幸存者心理健康和灾难康复的关注目前也并不多,大多由非盈利组织主导,但Risk & Return这家风投则是一个特例,它主要业务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寻找最新的抗灾科技帮助救援前线,另一方面则是投资能帮助人们灾后心理重建的项目。

它投资的公司之一是由来自斯坦福大学的脑科学博士Amit Etkin所创立的Alto Neuroscience,研究重点是用人工智能监测人们的脑电波来预测抗抑郁药物是否会起作用,这项技术将为精神疾病处方药开发提供更多的准确性。

Risk & Return还投资了NeuroFlow,一个用测量和大数据来监测患者心理健康的临床技术平台,患者佩带耳机和生物测量传感器将EEG和HRV等数据和行为健康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及时传给医生进行更好的监测,更加持续和准确地监测能更早抓住心理疾病复发的征兆。

医生会针对患者的不同状态提供定制的康复练习,系统还会自动发送信息激励用户坚持训练,平台上82%的用户看到了抑郁症状的提升,62%的用户在使用第一个月后还在积极互动,目前美国空军和退伍军人卫生管理局以及200多家私人诊所都是它的合作伙伴。

全球灾害频发“救灾黑科技”却卖不出去?

此外,新冠疫情和郑州洪水等事件都让我们看到,在抗震救灾中来自群众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比如:洪水时期有人在网上分享自己建立的文档接力传递需要帮助的联系人名单,疫情间哈佛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靠记录就诊人员健康状况就建立出了COVID near you这一能告诉你所生活的城市和区域的疫情程度的数据平台,

欧洲火灾中许多人靠自发地理信息(VGI),也就是人们通过移动互联设备自发的贡献地理空间信息,将大火蔓延的信息收集并分享给更多人。

许多非盈利组织和救灾组织极其需要帮助,但并没钱雇佣高薪员工,像是诞生于去年的Develop for Good组织就正在将有一身武艺想要为社会做贡献的学生和这样的组织相联系,学生可以从数据分析、工程师、项目管理、UI/UX 设计师中选择职位,已经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救助儿童会等等服务了2.5万个小时,Amazon Web Services还为低收入的志愿者提供经济补助,让他们可以放掉经济压力顾虑放心地做贡献。

全球灾害频发“救灾黑科技”却卖不出去?

随着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得更加极端,在未来的几年内我们将看到更多的“黑天鹅”类灾害事件,将在全球范围内对我们的灾害反应能力进行严峻考验。

如果我们无法及时阻止灾难的到来,那我们至少能对它们的到来更有准备,为奋斗在一线的救援人员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也为灾后我们的身心健康建好一座城墙。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39730.html

(0)
上一篇 2021年9月3日
下一篇 2021年9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