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现金已经逐渐淡出了日常生活。
不仅城市的超市商场餐厅里已经普及了移动支付,就连在农村买菜也不需要再数分分角角的零钱,只用问一句:“你扫我,我扫你?”
就在8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官网发布《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把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提上了日程。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通知》中称,未来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而在试点地区中,将先由首批“4城市+1场景”进行封闭测试,后续再视情况扩大到其他地区。
“4+1”试点为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以及未来的冬奥场景。
其中,雄安新区、苏州、深圳、成都分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中西部地区的代表。
据媒体报道称,雄安新区、苏州、深圳、成都的部分机关和事业单位,已经开始试用数字人民币发放工资和补贴。7月份,滴滴出行也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可能在试点区域的支付场景下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
而就在8月29日,建设银行APP还一度短暂上线了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功能,引发外界猜测。之后该功能又迅速取消,而建行29日晚间回应称,此次是进行相关功能测试,目前测试已经结束。“当前网传信息为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
种种迹象显示,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推行可能越来越近,人们也越发好奇:“数字人民币”到底是什么?数字人民币要怎么用?
最重要的是,有了数字人民币之后,我们的消费生活还会和之前一样吗?
数字人民币到底是什么?
从发行主体上来看,数字人民币和人民币都是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发行的法定货币。数字货币币值稳定,和“比特币”之类的虚拟币有本质的差别。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也强调,数字货币的未来必须和“炒币”分开,要坚持“币花不炒”。由此可见,数字人民币是用来流通的,绝对不是用来“炒币”赚钱的。
从功能属性上来看,数字人民币与纸币完全相同。和人民币一样,数字人民币也具有法偿性(或者说,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拒收。举个例子,如果消费者在结账时想用一半数字人民币支付、一半纸币支付,商家也必须要接受,否则就是违法。
从发行目的上来看,数字人民币是为了替代一部分流通中的现金,是为了支付更加方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介绍道,人民银行将会把数字人民币和电子支付工具结合起来,将推出一揽子计划,计划的目标是替代一部分现金。也就是说,推出数字货币的目的,是打造电子版的人民币。
另外,数字人民币还和现金一样具有匿名性。保存在电子钱包中的数字人民币的消费情况,无法被商家、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追溯。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也就是说,咱们国家的数字人民币,就是纸钞的数字化替代。数字人民币和纸币在地位和使用上没有差别,也可以相互转换。
穆长春也曾总结道:数字货币的功能和属性跟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它的形态是数字化的。
数字人民币怎么花?
数字化之后的人民币到底怎么用,是另一个关键问题。如今数字人民币还没有正式投入使用,具体的使用方式和应用场景仍有变化余地,但我们可以合理推测数字人民币的未来。
首先,和微信支付宝不同,数字货币不需要先绑定银行账户,只需要下载一个应用软件并注册数字钱包,就可以进行交易了。虽然数字货币 APP 的形态目前还不确定,但试点商业银行可能会在已有的网银 APP 里嵌入数字货币功能。
此外,和现金交易一样,数字人民币交易不需要联网。数字人民币使用最新的双离线技术,即使在没有手机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像纸币一样完成面对面交易。
穆长春曾提到,未来电子货币的使用场景可能是这样的:只要你我手机上都有数字人民币的数字钱包,那连网络都不需要,只要手机有电,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把一个人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个人。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在线支付时,数字人民币的使用感和微信支付宝类似。未来,数字人民币同样可以支持二维码支付、指纹支付和人脸支付,和我们已经熟悉的支付方式区别不大。
不过,尽管数字人民币非常方便,但不会彻底替代纸币。
归根结底,使用数字人民币需要一部有电的智能机,使用场景仍然受限。儿童或者其他不使用智能机的人仍需使用纸币。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预计,未来大概率会是数字人民币和纸币并行的状态。未来人们会有两个账户,一个是数字人民币账户,另一个是银行账户,两者可以相互转换。使用时,储户可以从数字钱包中直接支付数字货币,也可以先从银行账户中转账至数字人民币账户,再进行支付。
目前,数字货币距离真正投放使用还有一定距离。数字货币的使用还需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还要满足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避税等监管要求,要经过一系列研究、测试、评估和风险防范等。不过,随着此次我国正式把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提上日程,这一面向未来的技术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原创文章,作者:kepupublis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41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