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的浪潮席卷而来,无论我们愿不愿意,都已经事实上被裹挟,在这场风暴中人类活动的数据被搜集,分析,然后反过来影响人类的行为,就如同《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中所描述的那样。

数字化的终局:赛博朋克?社会主义?_软件经济

 

外卖,是如此经典的一个场景,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资本主义的运作方式,以及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平台依靠系统,不断的试探外卖员的能力极限,更严苛的考核制度,更短的配送时间,迫使外卖员们付出更多的劳动,并承受更高的交通事故风险,而从中获取更高的利润。巨头们利用对计算机技术的垄断,尤其是人才的垄断而构建出来的平台经济,正在逐步将人们的生活带向那个科幻小说中所描述的赛博朋克。

数字化的终局:赛博朋克?社会主义?_数字化_02

赛博朋克所描绘的正是资本主义在数字化的发展下的终极形态。大企业垄断资源与技术,社会贫富差距极大,底层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停的工作。一旦失去工作的价值,就只能成为流浪汉。社会充满的暴力,犯罪,性交易等等,稍有反抗精神的人被当做异类而被排斥在社会外。资本主义是一个系统,我们都只是支撑系统运转的零件,如同外卖员一样。系统将拜金包装成消费主义,将其作为人生价值的唯一考核指标,来引导和促使我们进入这个系统中进行工作,从而维持整个系统的运转。即便在这套系统中做到了顶层,成为资本家,也会因无法有效使用资本而被系统所淘汰。

数字化的终局:赛博朋克?社会主义?_企业信息化_03

就如同宗教中,人类创造一个上帝来管理自己一样。资本主义这个系统取代了上帝而变成如今人们共同的神。这个神有很多名字,资本主义,拜物教,消费主义等等。这个神的唯一信仰,就是通过实现资本的疯狂增长来实现自我价值。支撑这个信仰的信徒们,或是期盼一夜暴富,或是用奢侈品来标榜价值,或是用欺诈来不劳而获。所以,当我们决定将自己献祭给这个神时,我们不可避免的被限定在这个系统当中。在这个系统中,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被剥削,要么去剥削人。

数字化的终局:赛博朋克?社会主义?_企业信息化_04

因为劳动本身,是不可能实现资本期望的高增长。数字化刚好非常契合这一系统,当我们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乃至整个人生都变成了系统中的一串串数字时,资本就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生活的各个角度,来提高资本的增长率。就如同外卖系统一样,数字化能很好帮助资本对整个社会资源进行整合,让资本这个神不仅仅存在于人与人的想象崇拜中,而是通过计算机实体化,甚至脱离人而运行,而人彻底变成了如其它动物一般的存在,就如《黑客帝国》这部经典影视作品所描述的那样。这就是赛博朋克这一极其悲观的世界观。

数字化的终局:赛博朋克?社会主义?_企业信息化_05

而如果我们开始审视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世界时,或许会发现,近几十年的似乎正在朝着这个悲观的结局发展。数字化真会在资本的推动下,让整个社会进入到赛博朋克吗?既然赛博朋克是资本主义系统内核在数字化的影响下的终极形态,那我们或许可以从20世纪那场的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中找到不一样的声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劳动是人的属性,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一部分。而资本主义,却将人与劳动这一关系“异化”,将劳动这一属性从人的定义中剥离开来。通俗点讲就是,人生来就愿意劳动,喜欢劳动,并视劳动为自己生命的意义。而资本主义,将劳动变成了一种被动的,换取金钱的途径,也就是用金钱取代了劳动原本的位置。这也是为什么马克思会说要“解放”全人类的原因。所谓解放,就是将人从人与金钱的关系中解放出来,还原人的定义。

数字化的终局:赛博朋克?社会主义?_数字化_06

在物质达到极大丰富之前,我们恐怕无法脱离用交易的方式来互换劳动成果。所以,在共产主义之前,马克思定义了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人们将劳动视为意义,而非金钱。以这一点出发,就意味着资本不再有高增长的可能。消灭了资本的增长属性,也就意味着“按劳分配”。金钱还是劳动,这是问题的本质。二者不仅仅是两类人,更可能的是一个人心中的两个观念,此消彼长。在生存问题面前,我们更多选择金钱。而随着我们逐步摆脱贫穷时,更多的人会选择劳动。那么,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数字化,会不会沿着社会主义的路径发展呢?回看外卖的场景,社会主义的外卖是什么样的?在外卖中,参与整个系统运转的是四方:客户,外卖员,店家,平台。这其中,唯独只有平台,不是依靠劳动赚钱。

数字化的终局:赛博朋克?社会主义?_软件经济_07

那平台方究竟提供了什么?一套软件,仅此而已。实际上客户,外卖员,店家只需要共同使用一套软件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活动。而外卖员需要拿出收入的30%来购买此软件服务吗?店家需要支付20%的收入吗?制作这些软件的人,就是平台的工人们,就是程序员,产品经理,设计师这些开发者们。那么只要让开发者们开发出这样的软件,卖给其它三方是不是就可以了?遗憾的是,要想实现这样的机制,现在的基础设施是不够的,这需要很多前提条件:

  1. 去中心化的网络架构。原本所有的网络传输都是需要通过平台这个中心去完成。中心结构的存在就必然会使得资源集中而产生获取剩余价值的空间。所以软件化的前提就是需要变为去中心化的网络架构。这里带来的额外好处就是数据都会归属于产生数据的主体,而不是平台中心。
  2. 私有的云服务系统。在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下,各方都需要对外提供网络服务。那么这个网络服务所承载的软件,就需要运行在一个云服务下,而这个云服务是其独占的。并且一个独立的通讯地址也是必不可少的。
  3. 统一的数据通讯协议。在这些软件服务能顺利运行后,互相直接能顺利的通讯,传输必要的数据来完成互动。比如客户可以向店家发起点餐,店家可以通知外卖员送餐等。
  4. 更有效的策略算法。原本中心平台能将所有数据收集,然后集合数据分析和挖掘师来不断的优化其策略,提高效率。那么一旦形成去中心化网络后,就需要每个店家都拥有高效的策略算法来寻找到合适的外卖员或客户。
  5. 所有人的共识。以上三点都是技术层面的准备,而真正促使整个模式能运行的,是所有人能在利益分配上达成共识,即其它三方通过购买软件,也就是开发者的劳动成果来维护其之间的网络,而不是依赖免费模式。

好消息是,以上这四条都有了技术上的推进:区块链,云原生,IPv6,数据网关,人工智能。而随着平台在资本推动下,对利润上的过度追求也会促使第五条逐步成型。这也就带来了一个极大的可能性,那就是对未来发展的想象上,软件经济将逐渐取代互联网的平台经济,这种取代是颠覆性的。或许这就是社会主义的数字化所展现的愿景。而这个看似在回答向左转还是向右转的问题,在数字化的领域,本质上可能是软件经济与平台经济的问题。而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之快,相关的从业人员也是社会中最“富有”的一群人。如果马克思是对的,那么最快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然是计算机这个行业。而这或许,能从蓬勃发展的开源社区中窥见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