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已过去一半,疫情阴霾依旧萦绕人们心头。
但从中牵引出的商机正在迸发,而资本正在马不停蹄地涌向其中。
运动健身赛道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最近一家独角兽公司FITURE吸引了市场瞩目。
这家健身科技初创公司成立两年半,已经融资到B轮。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8月完成来自红杉资本的6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2020年9月获得A轮融资6500万美元,投资机构包括中信产业基金、凯辉基金、C资本、腾讯投资、黑蚁资本等;今年4月完成融资,交易金额高达3亿美元,DST Dlobal、金沙江创投、Coatue、君联资本、全明星投资基金等参与其中。
不是什么健身器材,又或是什么健康app,他家是卖镜子的,还是八千块的那种。
只不过这个镜子有些特别,是一种健身智能镜。
从线下健身房到家用健身镜,借着天时地人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你以为的那个健身市场借着科技的赋能正在突变,智能健身异军突起,机遇风险并存。
从线上到线下的转变
当人们谈起健身,可谓是一半苦痛,一半快乐。
要知道,人性的七宗罪里,懒惰占了一条。
而健身恰好是需要人们对抗骨子里的懒惰天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也许是反人性的。
毕竟,这是靠恒心和毅力才能坚持下来的事情。而有时候,反复这个词挺残忍。
但是健身,健全身体,本质上是出自健康的考虑。
往往经历了大风大浪之后,才知道快乐其实很简单,身体是一切的本钱,没什么比健康来的更实在。
回顾健身赛道的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三个模式阶段。
1. 跑路的线下健身房
先谈谈传统的线下健身房,健身需求蓝海虽然由其率先发掘,但发展进程并不乐观。
这一业务的业绩主要是靠预付制来支撑的,但常遭人诟病,因为跑路的健身房不在少数。
开店、办卡、上课的盈利模式并不具备什么稳定性。基于重资产模式,一旦门店景气不佳,回笼资金受阻,经营成难乃是家常便饭。
偏偏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健身房非但没有重视运营服务,反而一味地在销售上做文章,愣是把服务业做成了销售业。
你想想,走在大街上是不是最怕陌生小哥突如其来的“搭讪”?
十个小哥,五个问你学英语吗,剩下五个准是卖健身课的。
人们对此避之不及,不胜其烦。
于是,我们看到了大量健身房欠薪遭投诉,关门大吉,卷钱走人…这对行业的口碑带来较大的负面冲击。
再加上疫情的突发,整个过热的行业一下子冷静了,亟待清理乱象,走向规范。
2. 难以变现的Keep
线下健身房去冷静了,但人们的健身需求却从未消减,不如说在疫情的催化下变得更为迫切。
嗅着机会的味道,线上的智能健身得到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先跑出来的代表标的便是Keep,不同于线下的重资产,提供信息服务的在线健身app显然“更轻”,一下子拉低了健身的参与门槛,便利了人们的需求。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Keep已完成8轮融资,市场预计估值20亿元。其中,最新一轮在今年1月融资3.6亿美元,腾讯投资、五源资本、软银集团、时代资本等参与,而在此前,它有着赴美上市的打算。
虽然Keep作为智能健身领域的先行者,率先尝到了一些甜头,但是经营使其压力山大。
要知道,起初Keep的营收的主要来源于广告、会员付费内容等方向,但随着资本涌入的热情回归理性,单一结构的增长天花板开始显现,于是它便想要走多元化变现路径,从健身器材、商城、Keepland运动空间,再到轻食,覆盖了“吃、穿、用、练”多个场景。
然而,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效果并不奏效,频频切入不同的细分业务线,烧了钱却又无法争出个领先优势,使得其用户黏性受到挑战,在口碑和体验上遭遇过水逆。
捡了西瓜丢了芝麻,用户又不买单,可谓是得不偿失。
3. 走红的智能魔镜
在Keep还纠结于如何变现之时,一面智能健身镜却被健身人士争着抢着要。
疫情引爆了宅经济的走热,互联网可以让人们足不出户观天下,各行各业也得到了重塑。其中,于健身行业,健身相关的智能设备和应用软件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作为适时而生的产物,前有任天堂的《健身环大冒险》,后便有智能健身镜。
镜子通常是人们欣赏自我、审视自我的衡量物,智能健身镜装载了丰富的健身内容匹配具备AI功能的智能运动追踪系统,可以让人们居家随时随地达到健身的目的,以及检查成效。
这款产品最早在硅谷走红,以Mirror、Tempo、Tonal为首的产品受到了追捧。去年10月FITURE发布首款产品FITURE魔镜之后,开启了中国市场对其的欢迎热潮。
FITURE魔镜自带健身课程,内置AI感应器,结合AI智能运动追踪系统,消费者可以拥有定制化课程,以明星教练与互动趣味教学相结合而进行健身。目前凭借内容生态和AI交互体系的有效结合,它已拥有了一定的核心用户群体。
看到了FITURE的火爆,不少企业也起了念头,纷纷入局,一边是乐刻、咕咚、亿健等智能健身厂商的虎视眈眈,一边是华为、小米、科大讯飞等科技企业的切入,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
FITURE的危机?
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FITURE在经营上面临的一些顽疾却无法忽视。之所以这一智能健身独角兽可以率先跑出来,主要是基于它巧妙地提前站上了风口,先人一步发力智能健身镜。
毕竟国外已有发展先例,加上赛道有想象空间,便先行受到了资本的垂青。
然而,这一市场在国内渗透率还处于发展初期,相比于美国和欧洲的健身人口渗透率,这一差距还是不小。
这意味着,FITURE在抢占当下的需求红利后,在一定阶段会遭遇增长瓶颈,健身设备说到底并不是刚需,而且它还走的是高端健身路线。
宅经济热风阵阵,消费者也许是为了一时的新鲜感,很多情况下进行冲动性消费,FITURE赚的兴许是一锤子买卖的钱,用户存量本就不大,更别提复购率了,可持续性的变现能力也是个问题。
再者,智能健身镜虽然看起来便利,但它对已然入门的健身爱好者有些鸡肋,例如有时候它们需要进行特定的器材锻炼,镜子的形态无法满足需求。
更何况,八千块的镜子虽说有着健身市场带来的底气,但是不是智商税也是见仁见智。
FITURE亟待真正建立自身的品牌护城河,是可以从科技创新入手,这也是它卖安利的宣传点,但随着华为、小米等科技佼佼者入局,它的市场竞争优势或许会被受到蚕食。
结语
疫情催化下,随着全民健身的号角吹响,健身行业走向智能化、多元化是大势所趋。
FITURE凭借切准风口,抢先入局,打造出了网红产品,讲了一个有想象空间的好故事。
占了先机固然不错,但靠所谓的魔镜的出货量来支撑增长颇具挑战,尤其是疫情红利褪去后,消费者是不是还会为高端产品买单也是后话,根本上想要走出可持续性的红,还是得继续在硬件、技术、内容、服务上深耕,毕竟健身市场的竞争大幕才正拉开,玩家们争相入局,勇者快,智者胜。
原创文章,作者:Maggie-Hun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54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