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网址屏蔽 是中国互联网的一次“重启”

【文/方兴东】

解除网址屏蔽 是中国互联网的一次“重启”

9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屏蔽网址链接是7月启动的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问题之一。在自查整改中,部分互联网企业对屏蔽网址链接问题的认识与专项行动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令五申之下,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均回应了工信部解除屏蔽网址链接的决策,也才有了17日腾讯的这则声明。

屏蔽网址链接是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重点问题之一。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屏蔽外链的本质就是借助自身垄断性的流量优势,有效抵御和限制竞争,并且通过选择性导流,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这一现象业界有个很形象到位的术语,叫“围墙花园”。

屏蔽外链,增加外链的技术门槛,包括十多年前淘宝禁止百度搜索引擎抓取等各种“围墙花园”,根本的初衷就是出于竞争的目的。

所以,观察“围墙花园”这十多年的缘起、发展与演进,一方面与垄断程度正相关,另一方面与竞争压力正相关。

在互联网出现垄断之前,也就是BAT真正确立垄断地位之前的十多年里,中国互联网产业基本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这一阶段,“围墙花园”缺乏生存的土壤,所以并不明显。随着BAT陆续确立垄断地位,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巨头之间相互进入,横向扩张,彼此竞争压力开始剧增。“围墙花园”逐渐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工具。

所以,最近十年,屏蔽外链等“围墙花园”战术水涨船高,手段日新月异,不断恶化。业界普遍性的所谓阵营、站队等,核心都是基于“围墙花园”的导流能力。

可以说,没有垄断地位,就不具备部署“围墙花园”的基础;没有消除竞争压力的需要,就没有“围墙花园”的动力。所以,十年来,“围墙花园”的基础和动能都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而互联互通本来就是互联网的生命线,是互联网的基本规范。

解除网址屏蔽 是中国互联网的一次“重启”

而作为数字时代最关键基础设施的互联网,本质上必须将公共性和社会性置于重要位置。但是,因为缺乏行业的有效自律,缺乏政府和法律的有效监管,“围墙花园”任意泛滥,获益的是个别企业,损害的是整个互联网互联互通的整体利益。

无论是市场竞争环境、产业创业创新活力,尤其是广大网民的便利性和选择权,都成为“围墙花园”的牺牲者。

这项工作最大的难点当然是利益。拆除“围墙花园”这项工程,没有互联网巨头是有内生动力的,因为,它们考量的肯定是自身利益的损失,而不是整个产业的利害关系。所以,它们一定会以各种方面阻扰、延缓或者掩饰各种“围墙花园”的存在。

如何解决这种不情不愿,是这项工作的难点所在。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些以安全、营销等理由为“围墙花园”辩护的声音此起彼伏,不乏重量级媒体和专家,这是“围墙花园”利益格局的正常反映。所以,要将这项工作真正取得全局性胜利,需要魄力,需要智慧,更需要面对各种压力、阻力的斗智斗勇。

因为,涉及拆除“围墙花园”所谓的网络安全、垃圾信息泛滥还有营销泛滥等理由,其实站不住脚。因为这些是作为一个大型平台的“基本功”,也是履行平台主体责任的“分内事”。

有“围墙花园”也在做,也得做,没有“围墙花园”也是如此。也许工作量有所不同,但是,并没有增加任何特殊性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难度。因此,分阶段,主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利益平衡问题。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远比技术更难。

中国互联网的“围墙花园”现象,起码是一项十年长期积累,不断加筑工事的“十年工程”,涉及很多技术层面和业务层面的操作。涉及网页,更涉及APP。涉及明面的信息内容,更涉及更深层次的数据等,需要是真正的“技术活”。

这需要深入技术,明晰技术层面的操作,也需要确定规则。互联网领域很多规范(norms)之前都是基于产业自律,作为“默认”选项,习以为常,很多缺乏明文的细化。这就是互联网在中国不断“异化”的基础条件。

缺乏竞争制约的垄断巨头,出于自身商业利益最大化的需要,不断突破这些不设防的防线,“法无禁止即可为”,将自身的商业逻辑凌驾于互联网整个行业的默认规范之上,然后日积月累,相互竞相效仿。

而主管部门,因为缺乏明确法规,也没有及时加以有效制止。广大用户虽然深受其害,也因为无能为力,最终温水煮青蛙,也都开始习惯这些既成事实。

因此,工信部这一次专项行动意义重大,功德无量。开始从处置垄断巨头一些明面上显著的违法行为,进入到深层次的问题。

针对“围墙花园”强有力、系统性的整治,虽然没有处罚“二选一”那么富有新闻效应,也缺乏审查滴滴数据安全那样震动市场,而其效能和影响却远远超过这些个案,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竞争环境的一次重大调整,堪称是整个中国互联网的一次“重启”!改变的将是在整个竞争面貌,可以引领十年以后最好的晴朗环境。

解除网址屏蔽 是中国互联网的一次“重启”

因此,我个人认为,这是去年强化反垄断以来,取得的最具有深远影响和意义的进展与成果。最大的获益者首先是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是所有网民,是整个互联网。

“围墙花园”现象本质是为了私有利益而牺牲公共利益,是垄断问题带来的巨大的负外部性问题。

负外部性,也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使之支付了额外的成本费用,但后者又无法获得相应补偿的现象。

也就是说,曾经成就互联网巨头的互联网“默认”的开放、共享环境,在其获取垄断地位之后,开始有能力逐步修改“规则”,实施封闭与限制措施,有选择性地导流。

理所当然地放弃互联网“默认”的开放、共享,理直气壮地将平台之上的用户、内容、数据和流量等视为自己的“私产”。

坐拥十亿级用户规模,就可以展示“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的权力。将严重侵蚀了互联网的公共性。所以,这次整顿是对互联网公共性和社会性的一次拯救,是对规制和边界的一次明晰。

最大的冲击就是原来依靠流量资源的站队模式,也就是基于“围墙花园”模式的业务。严重依赖巨头导流的商业模式和企业,短期就会感受到巨大的冲击。但是,这种损失应该视为正常的。因为之前的流量优势,本身就是建立在不合理基础之上。

目前只是停止不公平的竞争,不合理的导流。任何公司和商业模式的发展,都只能基于合法、合规的正常业务模式。所以,这一次针对“围墙花园”的整顿,实质上是中国互联网从不正常化走向正常化的过程,是从不合规走向合规经营的过程。

这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也是法律所指。是不可抗拒,也是不容抗拒的。最终,大家都需要在一个健康、良性的产业环境下公平竞争,才是最大的赢家。作为中国互联网20多年的观察者,我对这次行动有着太深刻的感触:太久违了!的确是期望已久了。

拆解“围墙花园”,重塑互联互通,必须是一视同仁,非选择性、非歧视性的。也就是说,必须对所有合法网址全面开放。否则,如果存在着选择性和歧视性,本质依然还是“围墙花园”。

让受损的互联网公共性得以修复。作为基础设施的互联网,只有大家共同维护其基础层面的公共性,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与价值,不论大小的互联网企业都才能受惠,网民的正常权益和便利,才能得到保障,中国互联网更好的未来值得期许。

原创文章,作者:奋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66647.html

(0)
上一篇 2021年9月21日
下一篇 2021年9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