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规划遭群嘲,“高标准”规划能否赢得“高质量”人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作者:布咕咕,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日,一则“大一新生规划”在一些学术大V的粉丝群中引起了热议。据网友投稿,在某大学学院公众号发布的新生规划中,“贪图美味”“听古怪音乐”等兴趣爱好被原文定义为“不应有的行为”。

某大V微博投稿

投稿一经登出,便引来许多网友吐槽,有网友表示这个“不应有的行为”简直就是本人的日常。

不少网友对这份规划表示不适,不光“听音乐”“吃美食”这些常人快乐被定义成了不良行为,连人文社科也被拎了出来成为影响其大学目标的“不良因素”,认为这是赤裸裸的学科歧视。

微博评论

也有网友认为写稿同学的规划传递了务实的作风,不能因为自己做不到就去抨击写规划的人。

微博评论

其实从全文来看,虽然这份规划与大多数网友的大学生活实境产生了割裂,但也不必过多苛责基于自身理想目标而立下规划的写稿人,更需要被关注的是将这份规划当成主流价值观的学院。

虽然引起了诸多争议,但这份新生规划乍一看却是一份“高质量规划”。

养成良好作息、保持均衡营养、将时间专注在自身专业和学科的学习和提升上,都符合大众对于新生规划的想象和预期,虽然“花费过多时间在与专业不符的人文社科”一条有看轻文科之嫌,但写稿人所在专业为物理学科大类,为了有更多的时间专注本专业的学习,从情理上倒也可以理解。

而之所以这份规划引起网友的集体不适,在于他将美食、交友、听音乐这类寻常人的日常生活和爱好定义为了影响其学习的负面行为,这与网友对大学生活的已知认知是背离的。

评论区的大部分网友,对大学生活处于一个“已知视角”,在他们过去的经验里和生活的日常里,这些被定义为“不良”的行为是再正常不过的生活,正是有这些“人间乐趣”的加持,大学时光更显得弥足珍贵。因此,从这个视角来看,这份新生规划显得极为异类。

但不同于网友的全知视角,处于新生阶段的大学生对于未来的生活是未知的,且充满着无所适从的迷茫。某种程度来说,基于过去的“已知”来规划未来的“未知”,是大学生消解应对未知和迷茫而产生的焦虑的一种方式。而新生规划正是其基于过去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而产生的对于未知世界的理想想象。

但从这份规划的结果来看,大学的意义被极致而功利地服务于专业学科成绩和能力的提升,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写稿同学拆分出了一套高标准的行为准则,从而成为他理想中的“高质量大学生”。

新生规划部分截图

只是对于学科专业素养的追求,并不等于将文娱爱好和其他“人间快乐”完全丢弃,高标准的准则和功利化的追求或许能够让学科分数的数字更加好看,但却未必能让学生赢得真正的“高质量”人生。

从该新生的规划逻辑来看,他“将快乐集中于能力与成绩的生长上”,将这种快乐拆分成了每一个节点的行为指标,并一一梳理出自己相对应的资源。

只是这种规划逻辑从最开始就是为了塑造出一个完美的“专业学科机器人”,所有行为指标和所谓资源完全以强理性为支撑,以功利化的思考逻辑去塑造一个理想中的“高质量大学生”。

新生规划部分截图

在“我的资源”中,他将“对电子游戏和快餐文学失去兴趣”列为自己的资源之一,“学习时听音乐”也被定义成了“不良爱好”,完全撇弃了出于感性的快乐和非功利性的快乐。虽然这些“资源”确实能够让他有更多的时间精力集中于专业学习,但从内在认知将这种感性快乐定义成“不对”的事,某种程度上是反人性的。

事实上,只要时间和专注力分配得当,适当的文娱活动和交友并不会影响学科知识的学习,且大学的意义不同于应试模式下学科分数的提升,学科专业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对人格精神的塑造也不可忽视。

功利化地追求过往世界观期待下的“高质量人生”,不仅让新生对于大学四年时光的畅想成了一系列标准指标定义下的方程式,也让大学生在人生正精彩的时间,失去了去把握多样化的世界、多样化的生活的能力。

在事件被部分大v热转发酵后,该规划原作者也开始被轮番群嘲,甚至有网友直接批其“愚昧”“无知”,用这则新生规划“猥亵”了大家的思想。

某大V微博

但其实,这个事件的炮火并不应该指向学生个人。从规划的性质来说,它建立在个人对过去的认知和对自己的认知上,从而形成的具体目标和方法论,是极具个性化的。每个人都有想成为的样子,并且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这无可厚非。这种规划实际是属于学生的私人领域,他拥有如此规划和生活的自由。

并且,新生还处于一个刚入学但没有真正经历大学生活的时间节点,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他对待未知生活的设想,是基于以往的经验和环境而形成的,在适应大学生活的方式和节奏后,无论是规划还是人生观都会有所变化。因此对于规划中的部分行为准则,不必过度放大来理解,更不必上升到对个人的抨击和言语暴力。

虽说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是新生的自由,但经过学院公众号的发布和宣传,这条私人的大学规划无疑上升成了学院官方认可的主流价值观。

知乎某网友评论

学院公众号是隶属于学院官方的“传声筒”,代表的是公共意见。学院将新生规划刊登在公众号,一定程度上代表学院对于这个规划本身和规划所代表的价值取向的认可,因此,当这则规划被刊登到公众号这个公共领域后,它就不再是个人的思维成果,而是被学院肯定的行为示范。

而规范中输出的价值观也会被阅读公众号的学生作为“对”“好”的准则,虽然能够理解学院的初心是希望学生能够专注学业,但其中不太成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还没有完全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大部分新生,影响也是不小的。

事实上,大学的意义并不只是专业知识的传授。集中精力学习专业知识,确实能够培养出在专业上的“高质量人才”,但文娱爱好和交朋友等生活乐趣,并不是阻碍专业能力和个人进步的挡箭牌。

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育也。”“人格之育”虽然不能带来像成绩一样显性的结果,却是支撑学生在专业道路乃至更大的世界前行中,永不断电的指明灯。

而人格之育,包含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对于文娱爱好的适当体验,反而会给学生更开阔的视野,更多认识世界的方式,最终能让学生即使脱离了专业认知的范围,依然能够有应对变化和学习的能力。

在全员内卷化的社会现实下,“高质量规划”看似用严格的专业竞争准备缓解了学生应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但卷王何其多,只是以功利性的角度来考虑大学生的教育和世界观的引导,单一地为“完美“的专业人才服务,无法从根本教会学生独自面对未知的能力。

好的教育应当多元包容,“高质量”的人生道路也不只一种标准。学院的初心是希望学生能够对于学业和专业更加重视,毕竟在大学校园里,有不少因为过多的注重“感性的快乐”而荒废学习的前车之鉴。

但不论是走“功利化”学习的极端,还是完全放任课业追逐内心的欢愉,其实都是在面对焦虑的下无措的选择,也正是因为如此,学院合适的引导对于学生应对焦虑显得更为重要。

在新生对未知的校园生活迈出青涩的脚步时,或许还需要更多适度和多元的指示牌来加以指引前行,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真正的“高质量人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作者:布咕咕

原创文章,作者:3628473679,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68194.html

(0)
上一篇 2021年9月22日
下一篇 2021年9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