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等10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重点推进工业互联网等15个行业的5G应用,加快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助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普朗铜矿地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区东北部,矿区海拔为3400—4500米,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长期给安全生产带来较大挑战。如今,有了5G+智能装备、智能控制,采矿工人在调度大厅便能操作数公里外的井下采矿智能装备,实现“少人、无人”的安全生产。
除了智能采矿,智慧港口建设也如火如荼。位于广东省深圳市西部港区的妈湾港,改造前一直是散杂货码头。那时工人每日要在30米高空上的驾驶室连续工作8小时,长时间的低头观察容易导致颈椎不适。现在,在5G技术赋能下,工人们坐在智能远控中心就可以同时控制6台设备,作业效率大幅提升。
智慧物流、智慧电力、智能油气、智慧农业……5G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落地提速。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中国累计建设5G基站达96.1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3.65亿户,占全球80%以上,5G+超高清视频、智慧教育、智慧医院、公共卫生、健康养老等典型应用加快发展,全国5G应用创新案例超过1万个。
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5G对带动产业链发展的作用备受关注。在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韦柳融看来,5G将带动一条庞大的产业链,上游是芯片、射频器件等电子元器件产业,中游涉及网络系统设备、网络建设等,下游为网络运营、多样的应用场景和终端产品等。预计从5G商用牌照发放到2025年,5G将带动电信运营商网络建设投资约1.2万亿元,带动垂直行业5G网络和5G终端设备投资约4700亿元,累计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超10万亿元。
高速网络让生活更便利
“前几天在家用手机看奥运赛事高清直播,也不担心卡顿了!”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员工小刘告诉记者。小刘使用5G手机有一段时间了,“周围的同事、朋友经常问我使用体验。我能感觉到,大家购买5G手机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小刘说,5G手机使用体验越来越顺畅,套餐资费优惠力度越来越大,相信5G手机的普及速度会越来越快。
5G融入社会民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5G的速度与便利。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5G手机出货量快速增长,达到1.28亿部,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3.4%。
防疫期间,直播带货、远程医疗、云端旅游等给人们留下深刻记忆。在这些应用场景中,以高速率、低时延为特性的5G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5G带来的改变正在你我身边发生。周先生是浙江省杭州市一家景区餐厅的老板。疫情之初,餐厅的经营遭受重创。后来,他想到了直播。“5G网速快,高清直播清晰流畅,可帮了我大忙!”周先生介绍,凭借5G+直播,餐厅推出外卖业务,生意一天天有了起色。
专家指出,5G网络的广泛覆盖,可将社会治理的感知触角广泛延伸、深度下沉,加快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当事人不管身在何处,都可通过手机、电脑参与庭审。这种跨越时空的开庭方式,正是得益于5G、区块链等新技术协同打造的“全天候”“不下线”“非接触式”智慧云庭审体系。
业内人士认为,5G商用以来,在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中国在新型信息消费、行业融合应用、社会民生服务等领域的5G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取得了积极成效。当前,5G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已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
合力推动5G规模化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确立了未来3年中国5G发展目标,并提出七大量化指标,其中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过40%,用户数超过5.6亿。可以说,5G应用扬帆起航正当时。
推动5G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举措,但5G应用的规模化发展仍存在诸多困难。“覆盖同等面积,5G基站建设投资大约是4G的1.5倍,投资大且回报周期长,存在一定资金压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无线电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彭健说,5G基站能耗较高、电费开支大,也掣肘推广覆盖。
“当前我国5G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5G应用无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表示,5G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期,与行业融合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遵循从试点示范到规模推广再到大规模应用的规律。
专家表示,5G应用的主战场在赋能实体经济,在赋能千行百业,这就决定了5G应用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现在亟需统筹多方力量,不仅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广泛参与,开展“团体”合作,也亟需政府部门间通力协作,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从而形成合力,推动5G应用规模化发展,打造5G应用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68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