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北京大面积教师轮岗:如何轮岗?周期多长?是否跨区?

详解北京大面积教师轮岗:如何轮岗?周期多长?是否跨区?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双减”背景下的北京干部教师轮岗制引发社会广泛热议。半月谈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他对此次轮岗进行了详细解读。

1

目标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半月谈记者:教师轮岗制并不是首次提出,北京此次力度空前的改革,与以往的教师轮岗制有何区别? 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李奕:这一次北京在“双减”工作背景下推出的干部教师轮岗,在目标和本质上跟过去10年甚至20年前所搞的干部教师轮岗,是不一样的。

过去我们推进干部教师轮岗,更多想的是均衡发展,将教师由强的学校流入到薄弱学校,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是一种线性流动。这一次在“双减”背景下,提出要大面积、大比例地进行学区内和集团内的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双减”最终目标。我们所理解的“双减”的最终目标,也不仅仅是减掉那两项负担,而是要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即通过减下去没必要的负担,提高育人质量,形成高效率的培养体系,努力让学生在学区、集团内学好、学会、学足,得到充分发展。

半月谈记者:为什么干部教师轮岗可以促进“双减”落实?

李奕:“双减”当中提到的每一项具体的校内改革措施,背后都需要人来完成。比如说要留高质量的作业,那么,如何区分基础性的作业、弹性的作业以及个性化的作业?背后具体执行的都是教师。

为推进“双减”整体落实,特别是要推进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须对教师进行高效率的调配。这种调配的目标不是简单地为了均衡,不只是往农村、往薄弱学校调。城区内的学校、甚至传统的所谓好学校,可能也会存在师资上结构不均衡的现象,特别是在提供课后服务时,涉及各学科的分类辅导,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广泛的素质教育类课程供给,这也需要进行人力资源调配,实现由“要素性地解决资源问题”向“结构性地解决体系问题”方向转变。

2

以新的教育供给体,整体提升服务质量

半月谈记者:此次轮岗主要是在学区内、集团内的流动,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李奕:此次北京在“双减”背景下的干部教师流动,是基于新的教育供给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新的教育供给体岗位需求的干部教师流动。

什么是新的教育供给体?就是学区和集团。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的供给模式是以学校为主体来提供的,所以以前我们的教育均衡发展,强调的是校和校之间要均衡。从2006年开始,北京市推进学区化改革,把基础教育阶段的供给进行调整,由过去单一学校的供给,变成多个学校连为一体的集团供给或者学区供给,实际上形成了新的供给主体。

我们目前进行的干部教师轮岗,就是想通过加强区域(学区、教育集团)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的统筹管理,推动中小学校长教师在区域(学区、教育集团)内有序流动,促进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由单一的学校供给,向更加包容、多元的区域供给、学区供给、集团供给转变,从而使每一个孩子的实际获得得到极大拓展。

半月谈记者:轮岗会不会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下降?

李奕:此次中央文件中也提到,学科组和年级组是学校中最基本的“育人单元”,所有教师在业务上都紧紧依存于这两个基层组织,即便是特级教师也一定是在这一基本育人单元中发挥作用,为孩子提供教育教学服务。

在一个教育集团内,A校和B校可能各有各的薄弱学科和优势学科,我们并不是拆掉一个强的学科去补一个弱的学科,而是靠联合,在集团内部由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共同构建一个集团的学科供给体,形成统一的教研体系,按照相对统一的教学进度、作业体系、考试评价体系来教学,从而实现用集团整体供给代替单一学校供给的目标。在丰富供给源的基础上,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3

按需定岗,按岗定人

半月谈记者:这次轮岗是怎样的轮法?符合条件的干部教师都要轮岗吗?一般轮岗多长时间?

李奕:这一次我们进行了供需的精准调配,按需定岗,按岗定人。要先在学校进行供需摸排,让流动的质量更高、效益更大。

具体而言,一是在城区完善学区(教育集团)改革,实现学区(教育集团)全覆盖,让孩子能够在学区、教育集团内享受到更多的资源,见到更多的老师。从满足区域内校际间课程、人员、课后服务等实际需要出发,推进学区(教育集团)内校际间师资均衡配置和按需交流轮岗。

二是远郊区全面推进交流轮岗。按照城乡教育发展需求,在全区范围内,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轮换,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按需轮岗。

除此之外,在校际、集团之间,以及区域之间,通过双师课堂、在线辅导、在线研修、智慧学伴等在线服务方式,将优秀的老师、学科课程和作业布置策略等资源,向薄弱学校和地区输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就人数而言,我们关注的并不是轮岗数量的多少,也不是层级的高低。流动什么人,把人流动到什么岗位上,流动到新岗位上让他干什么,这些要根据供需匹配来定。简单在数量上提要求,是不科学的。但总体上,肯定是大面积、大比例的。

至于哪些人参加轮岗,我们分为3个主体。一是校长、书记一把手,二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三是普通教师。我们要求校长、书记尽量都要轮岗,按照现在的校长职级制,要轮起来,要走多个学校,才能在校长职级上获得更多提升;骨干教师在集团内、学区内进行调配,力争每所学校、每个学科全覆盖;普通教师则根据各自的服务特长,根据岗位需求,派位轮岗。

在轮岗时长方面,为了保持对学生教育的相对稳定性,流动的时间是一个基本学段。基本学段是多长?实际是不一样的。比如,小学的主科可以分为低年龄段和高年龄段,就是3年一个学段;初中语文数学可能是3年一个学段,初中的化学初三才开课,只能是一年,物理初二开课就是两年。

4

一区一策,不搞“一刀切”

半月谈记者:在两个试点区外,下一步如何在全市进行推广?

李奕:目前北京市已在东城区和密云区进行了试点。从明年初开始,我们将开始第二批6个区的试点工作。因为每个区的情况不一样,没法“一刀切”对全市进行统一部署,所以采取一区一策。

区域跟区域之间,特色和基础是不一样的,供需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把真正的关注点放在流动之后的效益上,要充分对各区进行调研和对供需进行摸排。

我们具体分五个步骤进行工作:一是全体干部教师底数调查,包括人员基本信息、服务属性,特别是每名教师最擅长、最独特的教育教学本领;二是在区域内,统筹实现学区集团化管理的全覆盖,使得区域内每所学校都在不同的学区集团整体供给体内;三是基于学区、集团和学校的岗位需求调研,包括课内课程、课后服务、作业统筹、考试命题、家校联系、教研科研、体育美育、学生活动等,形成供需报表;四是具体研究制定干部交流轮岗计划、教师交流轮岗计划,实施实名制管理,明确交流轮岗方式、方向和预期目标;五是明确具体实施时间表、交流轮岗过程质量评估方案,召开启动会,交流轮岗人员到位。

有些需求如果本学区、本集团内解决不了,则上升到区级层面来统筹,比如说区科技馆、区少年宫可能还有相应的力量可以调配。

半月谈记者:目前看主要是区域内、学区内、集团内的轮岗,以后有没有可能在区域之间或相邻的区域之间轮岗?

李奕:实际上有些教育集团内部,多个校区本身就是跨区的,这次轮岗也会出现跨区。当然,主要还是区域内、学区内、集团内轮岗。至于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我们也通过多种方式深化推进。一是教育集团跨区发展;二是推进远程教学或者双师工程;三是依靠人员的调动,尤其是校长等干部的调动。

5

完善配套改革,确保取得实效

半月谈记者:对于这次改革,您有没有什么担忧的地方?改革中还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难题有哪些?

李奕:现在最大的担忧,就是人员按供需匹配流动过去了,但没发挥作用,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风险。

为了确保效果,我们将进行一些配套改革。一是优化已有的校长职级制,形成干部梯队建设中的动态流动机制;二是让绩效工资发挥更显著的作用,向在交流轮岗中成绩突出的人员倾斜;三是树立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评选的新标准,更多用轮岗中的实际效果来引导评价。同时,我们在不同的时间点,比如说半学期、一学期、一学年,进行绩效的评估和考核,以确保轮岗取得实效。

半月谈记者:对全国而言、对破解长期存在的教育短视化功利化问题而言,北京的改革有何意义?

李奕:我认为,这项改革不是一项单纯涉及教育系统中学校的改革,它实际上是高质量育人体系的整体构建。这次北京的“双减”组合拳中,不仅有干部教师轮岗制,还有考试评价指挥棒的改革、作业和平时练习方面的改革、课后3点半方面的改革,以及家庭教育的改革等,目的是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这些是全国各地面临的共同课题,北京在探路,希望能够对其他地方有所启发。

来源:《半月谈》2021年第18期

半月谈记者:高远至 原碧霞

责编:张初

校对:杜肖锦(实习生)

原创文章,作者:Maggie-Hun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69856.html

(0)
上一篇 2021年9月24日
下一篇 2021年9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