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食通社Foodthink(ID:foodthinkchina),分享嘉宾:李技栋,编辑:王昊,头图来自:食通社张小树拍
上篇在《我的食物我做主,自然生长的蔬菜最靠谱》中,李技栋主要讲述了他做农场的初衷和他的种植技术。发表之后,李技栋对我们的编辑说,分享会讲了很多具体的做法,但是他担心别人如果没有因地制宜,贸然模仿这些做法,可能造成损失。
在本文中,李哥将继续讲述他在粮食蔬菜的生产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聊聊他的农业理念。我们将看到各种生产模式是如何在他的农场中形成体系的。
以下内容是李技栋的自述:
一、摘果也要给鸟留一些
除了粮食和蔬菜,我在农场还种了一些果树,有桃、梨和苹果。
农场的桃花和梨花开放。桃树我只留了20棵左右。因为桃是热货,不熟不好吃;熟了,虫也就来了。
农场的苹果树
每年我会把树根下的草都割开,尤其是缠得过高的藤,否则就会把果树缠死。在秋季的时候,我还会清理树下的草,把树根亮出来。我想让果树感知秋天的到来,结完果,把叶落下来。
我们农场的梨虽然长得丑,不好看,但是很好吃。因为不套袋,所以表皮颜色比较深绿。这样光合作用更强烈,梨的味道更足。
农场的“丑梨”
前两年我还尝试过套袋。为了套袋,我辛辛苦苦买袋子、请工人,花了几千块钱。但是这些鸟不超过一周就把袋子全啄下来了,套袋的速度跟不上鸟啄袋子的速度。我也尝试在梨树行间挂红旗,挂镭射条,放鞭炮,放模拟老鹰的太阳板,但是这些办法都只能管用三五天。
那既然鸟不喜欢我套袋,索性我也就不套袋。今年我也不再疏果,这样梨的个头小一些,但是数量多。鸟和虫吃不完,我反而多挑出一些好的、没被它们吃过的果子来。
不疏果的梨树。左下角这一大串有七八个梨。只有梨结得太多,可能把枝杈压折的时候,我会疏一下果。
前段时间我在朋友圈发过被鸟啄食的梨。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被鸟捉食以后,梨树的叶片上会亮得反光,离着老远就能看见。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梨特别甜。鸟一边啄一边甩头,把糖汁甩在旁边的叶片上,粘上了就不会被雨冲掉。所以摘梨的时候,奔着叶片有亮光的梨树去,它的梨一定是很甜的。
其实我非常欢迎鸟来农场,因为我要靠它们除虫。但是小鸟在吃虫的同时,也会吃水果,因为这些鸟,我每年差不多损失20%的梨和苹果。
所以现在我有一些比较高的苹果,我就不摘了,其实这些果实我是留给鸟了,鸟帮我除虫了,吃点果我也欣然接受。万一把它们饿跑了,明年虫子就要成灾了。这也是一种共生共存。
二、养鸡心得:“生物拖拉机”的养成
说到农场的除虫系统,地上的空间的归鸟管,地面上的归鸡管。农场放养的华北柴鸡也能除虫。
再说说小鸡的育雏。
一般育雏的时候需要比较高的温度,比如30度以上或者35度以上。使用这种做法的人,认为温度低的话鸡会犯毛病。但是我是低温育雏,室温十几度、二十度。
小鸡育雏难,并不是因为它本身需要多高的温度,而是因为小鸡怕潮凉。所以我在小鸡的脚下面铺上40~50厘米厚的玉米秸秆,就是为了防止小鸡潮凉。而且我每天都会去翻翻这些玉米秸秆。感觉上面特别湿,我就会撤下来一些;感觉秸秆太薄了,我再往上添,给它保温。
小鸡刚出生的时候,我给它们喂糙米。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如果温度低,刚出生的小鸡不容易吸收自身的卵黄。而如果卵黄吸收不好,它会留在这个鸡身体里边一生,影响它的生长速度和产蛋率。
如果你给它喂泡软的小米或者喂小鸡饲料,它不会吸收卵黄,改为吸收饲料。所以你必须喂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糙米粒都很大,硬邦邦的,小鸡消化不了,它就必须去消耗卵黄。三天以后,等小鸡把卵黄吸收完了,我才会把食物换成打碎的玉米面,或者喂一些其他饲料。
三和雨顺农场产的鸡蛋
其实单靠卖鸡肉和鸡蛋,养鸡并不赚钱。但是我养鸡的另一个目的,是用这些放养的鸡去捉虫。请工人捉虫,12块5一小时,工人天天转也看不到虫。而鸡有个最大的本事,对虫这类活物特别敏感。这虫只要一动,鸡“啪”的一下就给吃了。现在我的鸡都不用喂,天天在地里边放着吃虫。有人担心鸡会吃菜,但是其实它们有虫的时候不吃菜,没虫了才吃菜。
冬天吃的东西少,没了地面上的虫,鸡还会去刨地下的虫,把地面刨出一个个圆坑来。朴门永续农业里面有一个说法叫“动物拖拉机”。就是说,我利用鸡刨食地下的害虫,不仅给土壤灭虫了,还给土地松土了。
如果没有这些鸡,我就没有这些菜,没有玉米和花生。这不只是赚钱赔钱的问题,是农场生态平衡的问题。
李技栋在菜地里。图:张小树©️食通社
我把我的鸡养得像鸟一样,晚上它就睡在树尖上。其实鸡就是由鸟驯化而来的。
鸡舍里的栖息架和产蛋窝是吊在半空中的,需要鸡从下边飞上去。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我要防止黄鼠狼或老鼠去偷吃鸡和鸡蛋,不能让它们顺着杆子爬上去。我这样可以人为地模拟鸡在野外的生存环境,恢复它的野性。但是现在鸡太野了,蛋都不产在窝里。反倒是有的时候在外面总能捡到鸡蛋。
鸡舍里悬挂的产蛋窝。图:张小树©️食通社
三、农场的副业:食品加工厂
在农场有略微盈利的时候,我就去做了一个食品加工厂,把自己的投入都多年的积蓄投进去了,还借了点钱。我是用钱做事的人,不是爱财的人。
为什么要去做这个加工厂?我就是想给购买我家爆米花、花生油、炒花生等等产品的顾客吃一个定心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我开的是合理合法、板板正正的食品加工厂,不是黑作坊。我就是想做这个,所以哪怕砸锅卖铁也要办成这件事。
三和雨顺的爆米花都来自这座老式手摇爆米花机。图:张小树©️食通社
这是我亲手摇出的元宵。方正的馅料摇出圆润的元宵,“外圆内方”说的正是做人的道理。
四、自制农机,生产利器
生产技术要遵循自然规律,而这种自然规律2000年以前和现在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用不用农药化肥,这些规律都是一样的。
但是我们和古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劳动工具的使用。比如说最早的时候,我们刀耕火种,后来变成铁犁牛耕,而现在咱们已经用上了拖拉机了。利用先进高效率的生产工具,这是农业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所以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好的工具根本就干不成事儿。这个年代,农民还想拿个板锹种地,其实已经很困难了。
我也会制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工具。这是我自己改造的一台播种机,用它就可以实现之前说过的六行蔬菜、两行玉米的播种。后边斗子里是6个品种的蔬菜。前面两个高的箱子里边是玉米,下边的管子可以调整玉米的行距,变成60厘米或者80厘米。
五、不忘修心:做农业不能少了生态平衡
2020年12月,食通社和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组织读者、消费者拜访农场。图:张小树©️食通社
前面讲了很多我做事的方法,但也不能少了修心。技法和心法要匹配。过度强调技法,没了心法的农业,是失去了灵魂的农业。
我经常提到《荀子》中的一句话,“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怎么理解“和以生”,“养以成”?怎么做才是万物和?怎么做才能养万物?
我觉得就是要达成生态系统的平衡。自然中的生态系统本来是平衡的。但是我们的农事操作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所以就要在农业生产中注重动态平衡。具体这个平衡是什么,我自己也还在体会。我用的这些方法,也就是我摸索出一些达到平衡的方法,比如通过蔬菜的套种,养鸡,用鸟来控制虫。一定不能一看到虫,就想尽各种办法杀虫。
所谓“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是之为能参”,这里的“治”说的是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顺天应时,参与天地间。这就是我一直在做的事——试着读懂大自然的语言,探索自然规律、农业生产和人之间的关系,再应用在生产实践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食通社Foodthink(ID:foodthinkchina),分享嘉宾:李技栋,编辑:王昊,本文根据2021年8月24日食通社“食农分享会”录音材料整理而成。部分图片来源:李技栋、北京有机农夫市集
原创文章,作者:Maggie-Hun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70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