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睡得少,周末补觉有用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原理(ID:principia1687),作者:Jennifer,编译:Måka,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1

在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高质量的睡眠难能可贵。在《脑子不会好好睡》中,睡眠问题专家盖伊·勒施齐纳写道:“不睡觉会比不吃饭死得更快。睡眠对生命至关重要,这一点无可辩驳。”

有大量证据表明,睡眠会影响我们在许多认知任务中的表现,包括解决数学问题、进行对话甚至阅读等等。

但睡眠是否会影响我们走路的方式,或者进行其他被认为对精神负担较小的活动,这个问题却鲜少被讨论到。

近日一项新研究发现,行走,尤其是我们对自己的步幅或者步态的控制,确实可能受到睡眠不足的影响。此外,更令人惊讶的结论是,如果你能有机会弥补一些损失的睡眠,即使只是周末多睡那么短短几个小时,这一点额外的小憩也能帮助减少疲劳引起的“笨手笨脚”,至少在行走上是这样的。

研究论文已于近日发表在《科学报告》上。

2

行走的动作一度被视为一个完全自动的过程。借助跑步机进行的一些动物实验表明,行走似乎主要由脊髓反射活动控制,而不太涉及大脑的认知过程。对四足动物来说似乎是这样,但这个想法在人类身上其实颇具争议。

事实上,自从一些针对人类的实验开始以来,科学家已经意识到,行走比人们曾经以为的要复杂得多。在过去十年中,MIT科学家Hermano Krebs广泛研究了步态控制和行走的力学,并为中风和其他运动受限的患者开发策略性和辅助性的机器装置。

在早先的实验中,Krebs已经证明,健康的受试者有能力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调整他们的步态,从而匹配视觉刺激的细微变化。

几年前,Krebs开始和巴西圣保罗大学的Arturo Forner-Cordero团队建立起合作关系。他们开始探索更微小的刺激,比如听觉线索,对行走的影响。

在最初的一些实验中,志愿者被要求在跑步机上行走,同时研究人员会打开节拍器,并缓缓改变节拍器的频率。志愿者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节奏的改变,但会不自主地将步伐与微妙变化的节拍相匹配。

这些研究都在告诉我们,步态只是一个自动过程的概念并不是故事的全部。除了自动的过程之外,大脑还会施加很多微小的、但有意识的影响。

随着研究的继续,他们还特别注意到了一种非常意思的现象。由于实验招募的参与者大多是大学生,在学期末时,当学生面临着许多门考试和任务“死线”时,他们睡眠的时间往往更短,这时,他们在实验中的表现得也变得更差了。

团队随即决定深入探究一下这种现象。

3

在新的研究中,研究招募了来自圣保罗大学的学生,通过实验重点研究了睡眠剥夺对步态控制的影响。

每位参与者都配发了监测仪器,用来追踪他们14天内的活动。这些信息可以让研究人员了解了学生每天睡眠和活动的时间,并记录下他们的自然睡眠模式。

平均来说,每位学生每天会睡6个小时左右,但有些学生会进行一定的“睡眠补偿”,也就是在周末补补觉。这种被称为社会时差的现象在大学生中已经非常普遍。

在第13天的夜里,其中一组学生(急性睡眠剥夺组,SAD)会被要求在团队的睡眠实验室里通宵熬夜,彻夜不眠。随后,在第14天的早上,所有学生都会来到实验室进行步行测试。

实验设计简介。实验分为三组,研究人员对参与者14天内的睡眠模式进行了监控,并在第14天展开行为控制测试。控制组(CG)在周末会进行一定睡眠补偿,急性睡眠剥夺组(SAD)在测试前则会被要求通宵一晚。|原图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在步行测试中,每位学生都被要求在跑步机上以相同的速度行走,研究人员则会开启节拍器,并要求参与者跟上节拍。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会在不告诉参与者的情况下缓慢而微小地调整节拍器的速度。

摄像机会全程捕捉下学生行走的动作,特别是他们的脚后与跑步机接触的那一刻,并将这些结果与节拍器的节拍进行对比。

总体而言,在跑步机测试中,学生的睡眠越少,他们行走的控制力就越弱。对于那些在测试前一夜通宵(SAD组)的学生来说,这种步态控制会进一步下降。他们在节奏上的误差更大,往往会错过节拍,通常表现得更糟糕。

这一结果本身可能并没有完全出乎意料。但是在对比那些在测试前没有通宵,但睡眠质量大多不理想的学生时,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差异:表现稍好的学生是那些在周末进行睡眠补偿,并获得稍多睡眠的学生。即使学生们在一周的末尾接受测试,也就是大多数人最为疲劳的时候,结果同样如此。

4

这项研究说明,行走确实没有我们原先认为的那么简单,它也会受到睡眠不足的影响。

在理想情况下,所有人都应该每晚睡足8小时。但如果我们确实做不到,研究结果还告诉我们,进行睡眠补偿可能仍然是一项颇为重要的策略。对于那些长期睡眠不足的人,比如轮班的工人、临床医生和一些军人来说,定期进行睡眠补偿,或许有所助益。

#参考来源:

https://news.mit.edu/2021/lack-sleep-walk-102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1-00705-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原理(ID:principia1687),作者:Jennifer,编译:Måka

原创文章,作者:3628473679,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79541.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0月29日
下一篇 2021年10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