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总刘韧对谈:IT圈许多大佬,当年只是普通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韧(ID:LiuRenNews),作者:刘韧,原文标题:《舍弃是成功之母:花总刘韧聊〈知识英雄〉》,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时间:2021年10月27日晚21时30分

访谈:花总(网络红人,被《华盛顿邮报》称为“在风险中推动变革的博客”代表。)

嘉宾:刘韧(中国著名IT记者。)

花总:今天晚上预约这场直播的观众很多,后台看到的数字就接近10万。大家想听您讲故事。咱们延续上一次的话题。第一个问题我想问您,您是否还认为,今天IT圈很多成功的大佬,他们在当年,其实只能算是一个普通人。

刘韧:当然。我一直这么认为。我在1997年写《知识英雄》,当时有一个角度,因为任何的书,任何的专栏,任何的文章都需要有角度。那时候我27岁,我给我的第一本书选了一个角度,就是写这些成功者的普通一面,这些成功者面对挫折时的反应。我写的50个人,几乎都是这个角度。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这些人面对挫折时,他们表现出来的,也还都是普通人。

花总:我们来界定一下什么是普通人好不好?普通人对应的是不普通的人。不普通的人有几种,第一种是天才,所以您说您碰到的大部分的知识英雄,是普通人,那么他们不是天赋异禀,不是天才。

刘韧:不是。

花总:第二种,生下来就自带外挂,家世特别有背景,含着金钥匙、银钥匙,天生有其他人所没有的资源,所以我们也排除了这一部分人,您认为说知识英雄里大部分的这些人,本质上都是普通家庭的出生是吗?

刘韧:对。

花总:那么第三种就是特别笨的人,特别蠢的人,也不普通,但这肯定不在之列了。所以我们把讨论的范围一定要加一个前提。我们讲的知识英雄,第一,不算是什么百年一遇的天才,第二,他们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是这样吗?

刘韧:对的。我说的再仔细一点。大家对天才的定义,主要是智商。我们都上过学,我上学那会儿,大概一个班里有50个人。我觉得这些人的平均智商,也就是前10名的水平,中等往上的水平。

花总:我还要给你钻个牛角尖。前10名很常见,但什么班,比如少年班的前10名就不得了,你有没有观察过,他们上过的学校?那时候没有211或者是985,但是重点大学是有的,他们是不是大部分来自于重点大学或者是留过学。

刘韧:也不算,这个大学的分布其实也是很广泛。出版《知识英雄》的时候,有人对他们的学历做了一个统计,这50个人中,有27个本科,13个硕士,有3个博士,有3个初中生,还有4个学历不太清楚。你从这个分布来看……

花总:很普通。

刘韧:这个普通相较于天才那种。其实每个市都有一两个重点中学。就这样子的前10名,这样的一个智力水平,我这是凭我的经验的一个感觉,未必准确,但是绝对不是说那种万里挑一的智商,50个里边挑10个,那就是20%,找到这样智商的人其实是蛮容易的,不难。

花总:您有没有统计过这50个人,他们的家庭出生,比如说我们今天讲城市里的中产的这些阶层的家庭,他获得比较好的教育资源。反过来我们看硅谷,其实硅谷的话,你不管是比尔盖茨还是马斯克还是扎克伯格,其实基本上都是来中产以上的家庭,这50个成功者里面,他们有多少是来自于农村?

刘韧:还是蛮多的。这些人大概是60年代70年代的人,来自于农村,小城市。在他们成长的那个年代,中国还没有中产阶级。一个星期能吃一次肉,都算很好的物质条件了。这50个人中,好像没有一个是那种高干子弟之类的,一个都没有。

花总:最差的是谁?

刘韧:农村的挺多的。讲一个雷军的八卦,我听他同事说,雷军小时候在农村长大,他父亲在城里上班,等他上学时才把他接到仙桃,雷军去仙桃的时候,普通话都还不怎么会说。这样的家庭其实是非常多的。

花总:这很不一样。因为他父亲能够把他从乡下接到城里面去,如果他一直都在乡下,那…….

刘韧:像这样的家庭还是蛮多的,还算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你非要找一个农民工的家庭,好像还真没有。

花总:我就想跟您抬个杠。

刘韧:对,还真没有。

花总:刚才说到雷军的情况,我认为它是很好的一个样本。虽然说他来自一个中部省份的小县城。但是,他还是有机会,他的父亲把他们带到城里面去,很大程度上,你到了城市之后,你得到更好的一个教育资源,当然自己的努力很重要,但是很明显你在城里面的高中,跟乡下的高中,师资给你带来这个眼界,不太一样,所以,是不是说眼界在普通人的修仙的这条路上面,见识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

刘韧:怎么说,我觉得人生有非常多的这种境遇,每个人的境遇可能都会有一些机会,但是我觉得,这些经历可能都不是决定性的。是在农村上的中学,还是在城市上的中学,上的是好大学还是坏大学,我觉得都不是决定性的。

花总:都不重要。

刘韧:当然都重要。但都不是决定性的重要。

花总:那什么是重要的?

刘韧:敢于接受挑战,或者是去寻找挑战,他不甘心明天活的和今天一模一样。我在这些人身上都看到了这个特点,他们都不甘于现状。我举个例子,雷军考得挺好,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分到北京,那时候算是不错的。分到北京的航天部门,那时候,大家都立志于现身航天事业。

花总:体制内。

刘韧:大家立志于做一个研发人员,可能现在什么神舟飞船那些东西。但是雷军不甘心做研发人员,他跑到中关村给人写程序,这个改变是蛮大的。如果他还在那个地方,那就是一个普通的研发人员。在普通人看来,你从一个很小的城市到北京,然后又到科研院所,这已经很不错了。但他依然要去改变。

如果没有这种改变之心,你很容易走几步就停下来了。我上大学时,我在我们班不算是读书读得多了,我大学毕业,我和初中高中同学比,就算读书比较多的,因为很多人到了大学,那时候有一句话,叫“船到码头车到站”,这个事结束了,就不用再学习了,因为一考上大学就有铁饭碗什么之类的。很多人上了大学就不学习了,再有一部分人,大学毕业就不学习了。

其实学习是一贯的,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部分人都是走几步就停那儿了。你起点再高,走几步就停了,人家后面还有很多很多年走,这个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花总:我这个听下来,觉得其实不是他们不安分,因为想改变的人非常多,今天我们在996大厂里面上班,每天晚上加班的年轻人,每个人也都想改变。你刚刚讲到雷军的例子,换一句话说,可能会更贴切,就是他们不愿意去走被别人设计的人生。

刘韧:不仅仅是这样子。现在大厂里边的年轻人也不甘心,是吧?你用的词。

花总:嗯。

刘韧:但是,他和这些人的区别是什么?我不甘心,我就要敢于去冒险。我要敢于牺牲掉当前的,比如说一个月几万块钱,我敢于不要这个钱,我敢于过清苦的日子,敢于去冒险。你一方面不甘心,一方面又要过自己的小日子,你什么都想要,那不叫不甘心,那叫贪心。

这些人他们敢于去冒险,很安定的工作可以不要。敢于去牺牲,敢于去冒险,这是一个前提。你得了大厂的好处,你又要自由,这个就不公平了。

花总:您讲的非常精辟,而且非常重要。很多人到我的直播间里,会问很多职场的问题。你可以感觉到他们是不甘平庸,但听你这么讲,那不是不甘平庸,他是不安现状。但是,他在做出其他选择时,是不是创业,是不是离职,跳槽,又会首鼠两端,投鼠忌器,他会盘算这个机会成本什么之类的,他就很担心自己创业之后,是不是最后可能还不如现在?

刘韧:1996年,我接到一个电话,说中关村有一家公司,想请我写文章,其实这个事八字没一撇,我当时就立即坐上火车来了北京,然后我立即决定留在北京。其实人家并没有想雇佣我,我是争取到人家的一个雇佣。我当时在家乡有别人羡慕的工作,我立即就不要了。这个事没有任何犹豫或取舍。你什么都想要,我觉得是太贪了,贪心是你一个巨大的包袱,和知识、眼界都没关系,你要知道你要的是什么,而且你只能要一个。

花总:愿意付出代价。

刘韧:你不愿意牺牲,你创什么业?所谓的创业,就是孤注一掷地去干一件事情。别的都要不了,都保不了,你只能保证一个,你只能有一个目标。很多人没有竞争力,就是同时追求的目标太多了。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力量,你就拿一张纸,看你是不是同时做的事情太多了,然后你把没必要的事,都给划掉,只剩一个,你的力量就会增强。

花总:当我们专注,其实普通人也足够干成一件事的。

刘韧:那当然。但是很多人他不愿意放弃。

花总:肯放弃,某种意义上也是有赌性?

刘韧:不仅仅是赌。他对他要做的事,有足够多的热爱,因为热爱,他对这件事情,会花很多的时间,对这件事情深思熟虑。所以,在别人觉得有很大风险的时候,别人不看好的时候,他非常看好。它是一个正循环,一开始花了很多时间,专注于这个事,后来你就不会再犹豫了,你对这件事情越了解,对这个事情就会越信仰。

花总:我再追问一个问题,创业成功的人,其实1/10都不到,有非常多的创业者,也像您刚刚讲到的,或者跟雷军一样,也是那种找到一个方向,然后愿意全力以赴,愿意all in的这种,但是他们没有成为第二个雷军,所以雷军跟其他的这些同样愿意all in的这些人有什么区别?

刘韧:很多人没有成功,得看怎样定义成功。他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他用这些能力,已经能干很多很多事。其实成功是一个结果,而不是目标,就像钱是一个结果,你创造价值,你一定会有钱。

他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他的能力已经提高很多,他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你看到很多人没有收获,真正的原因,是他付出的太少。你在一个那么好的行业,你有一个巨大的付出,怎么着结果都还不错。

花总:明白您的意思,不是说非得搞一个小米公司出来才叫成功。

刘韧:就像炒股票,打赢了指数,就算你厉害了。成为雷军,可能需要一些运气成分,可能需要一些机缘巧合,但是这些都不重要,如果我们一定要比这个,就是在钻牛角尖了。

花总:刚才我们谈了这么多,我有一个印象,特别成功的这些人,第一是找到方向,第二是把自己变得很锋利。把自己变得很锋利,就会专注在一个点上,然后他的力度就非常的大,就可以把这个东西给捅破。你刚刚讲的普通人,可能精力也还行,但是关注的东西太多了,反而非常的分散,没法去集中,但是的话,在关于方向这个东西,其实我觉得还是蛮耐人寻味的,能不能再钻个牛角尖,雷军这样的人在选择方向的时候,是不是有更高明的地方?比如说在他创业的那一年,雷军找到的赛道,很多人是没有看到的,是不是他们的眼界或者见识?

刘韧:雷军经历的事情非常多,他错过了互联网,错过了门户,错过了很多事情。我记得大概2002年、03年左右,他告诉我,我就一直做,我不信我运气那么差,总有一天,天上掉馅饼会砸在我头上。如果他那个时候放弃了,那就没有后面了。当时一个新加坡的做双语英语教学软件的,他说我们这些人都在中关村排队等成功,你不知道哪一天会成功,都是排队的。前面的成功了,后面的可以往前走一步。雷军说,那我不能去洗手间了。就怕去了洗手间,会错过成功。大家一刻都不愿意离开,一直坚守,那时大概30多岁。这些都不是计算好的,是一直这样的去努力,一直咬着不放,然后给碰到了。

花总:我刚才一直在抬杠的原因,就是试图去推出一个结论。这些人虽然是普通人,没有天赋异秉,但是他们成功,一定有与普通人不一样的某一种闪光点。但是听您说下来,我感觉到一点点的挫败感。好像他们真的跟普通人没有本质的不同,甚至我希望从你的嘴巴里面再挤出来一句,他们眼界确实比别人高,其实也没有。

刘韧:当年雷军也认识张小龙,可能比马化腾认识张小龙还早。如果他当时把 Foxmail买下来会怎么样?那些倒过来推,比如说人家成功了,是因为他聪明,因为他有眼界,这个都特别扯。

花总:他们是熬到风口来吗?

刘韧:他们真正的原因,我们今天看特别的匪夷所思。比如说1984年,谁能知道计算机是个很大的行业?没有人知道。都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行业,当时就会产生像四通这样牛逼的公司,特别厉害。后来四通的创始人出国以后,他再也不会成功了。他的成功,是因为他在1984年干了这行。

好,我们今天看很多人成功,是他们在98年、99年左右干了互联网。当时,互联网其实是一个非常边缘的行业,很多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互联网公司,说自己是一个软件公司,大家觉得实在一点。当时干互联网公司,就觉得你是纯忽悠的,就是说这个东西不靠谱的。所以说,他们是在那个时候干了那个事情,和他竞争的人很少,没有一堆聪明的人。可能前10名只有他一个去干这个事了,当然是他的了。今天前10名都干这个事儿,那就不好说了。我再举个例子,2011年,如果你把你家里所有的钱都买比特币了,你现在是不是也是富翁了?

在当时的时候,没有什么竞争,造成了这样的一个结果。我们去分析事情,不能站在今天的背景上去考虑,你要考虑到1984年,1994年、2004年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他为什么成功,其实就比较容易解释了。

花总:是不是太聪明的人,反而不容易成功?因为太聪明的人,他不停的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机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这种风口,反过来,他们没有笨笨的坚持的那种劲头。

刘韧:也不一定。看你真懂这件事情,还是假懂这件事情。接触计算机的人都知道摩尔定律,这里边有一个比喻,1978年,纽约到巴黎的商务航班需要7小时,票价是900美元。如果航空业按摩尔定律发展,现在的票价应该是1便士,飞行时间应该是1秒。你就知道,IT业和航空业,你该选哪一个了吗?所以,在1978年的时候,你应该选IT业,不该选航空业。

花总:有网友问,他说中国最早做互联网的瀛海威,最后也昙花一现,没有成功,是因为就是说要成功的话,其实还是活得久。活得久需要什么样的特质,仅仅是因为自己非常投入,非常坚定就可以了。

刘韧:瀛海威没有做成功有非常多的原因。但瀛海威对中国的贡献还是非常大的。张树新没有成功,但张树新还算是一个英雄人物。他也有很大的得到,我觉得他挺值。他如果不做瀛海威,才是一个遗憾。在中国最早期,做了一个瀛海威,对中国有那么大的贡献了,还不伟大吗?至于这个公司挣了多少钱,它不是一个原因造成的。如果我是张树新,如果我是瀛海威的员工,我都觉得挺自豪的,没什么可遗憾的。如果没有瀛海威,中国互联网的普及,有可能会推后两三年。它让中国人知道了互联网是怎么回事,为后面打开了局面。

花总:普通人在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时候,他不一定看你在有没有载入史册的这些推动的作用,他还是看你身家多少个亿,最后在首富榜上有没有这个位置。

我实际上在今天跟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是把自己定位在您反方辩友的一个这样的立场。我现在来亮我的观点,他们可能来自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但是,他们跟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应该有两个特质,第一个,就是眼光比较准,当然眼光比较准,有可能是主动的,他自己主动选择,我就应该干互联网,我就应该去干移动互联网。

第二种的话,他有可能也是误打误撞,进入这个行,但是跟普通人相比,他们善于捕捉到风口,或至少能撞上。

第二个很重要的一点,我觉得这些成功的人的话,他还有一点很不普通的,最后能够成大事,把一个帝国给建起来的话,他们要有很强的管团队的,还有平衡乱七八糟的各种势力的能力,包括您刚才说的资本。

刘韧:管理能力没有融资能力重要。08年之后,中国进入了资本互联网时代,需要大量的融资,需要大量的投入。此前,几个人就能干,后面只有几个人就干不起来了,融资代表你描绘你的愿景的能力,你能不能鼓动、说服投资人给你投钱,而且不停的投钱。你方向对了以后,你能拿到多少钱,可能是最重要的。

花总:那普通人怎么能拿到这么多钱?

刘韧:这个表达能力很重要。你能不能把你的愿景讲得很生动,让别人觉得是可以实现的。比如说马云,雷军,他们向资本表达的能力都非常强,这可能是共通的。我没有遇到哪个创业者,他的表达能力会很差。有的人喜欢说话,有的人稍微沉默一点,但不代表他们的表达能力差。无论是口头的表达能力,还是书面的表达能力,都非常强。而且他会很关注、很重视表达的对象,他知道对谁该怎么说,比如对用户怎么说,对资本怎么说,对媒体记者怎么说,对领导怎么说,都是不一样的。

花总:就是乔布斯讲的现实扭曲立场?

刘韧:我不知道你说的这个。你看乔布斯的表达能力,谁能想到,一个产品发布会居然像春晚一样,我好多年都没看过春晚了,苹果的每一次新闻发布会都会看。这个很莫名其妙。他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大家追发布会了。

花总:这个现象,其实最近的十年可能比较多,或者成为一个现象。但是在你写第一版的《知识英雄》的时候,当时风险投资还是一个比较高贵的,或者说在山顶上。一般人,一听到这些什么IDG这种公司都会肃然起敬,然后敬而远之。

刘韧:那个时候,这些创业者的表达能力都很强。创业者是最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得活灵活现的人。

花总:表达能力特别强,是一个结果,或者是一个呈现出来的结果,它的底层是什么?

刘韧:他们经常被训练。一开始,其实都说不好,表达能力是被训练出来的,先有表达的需要,慢慢就被训练好了。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他们都是爱思考的人,他要说的事情,其实他都想明白了。很多人他表达不清楚,是因为没想明白,不知道这个事情是什么,所以会说的很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能碰着就碰着了,碰不着就算了。其实想明白的人,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如果你的理解不是我想的,他会再换一个角度跟你说,或者和你争论一下。表达能力强的人,想要说什么,他心里很清楚,如果你理解的不对,他会纠正,没想清楚的人就会随便说,你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花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你讲的50个知识英雄,本质上是思维英雄。就像您说的,知识跟见识,不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东西,决定性作用的东西是这一部分的创业者,如果它有操作系统,它的效率、算法、架构这些底层的这个东西,是非常清晰,而且是非常高效率的。

刘韧:如果你一定要找到共性的话,他们对一件关心的事情,他们愿花的时间可能是普通人10倍。比如说导语怎么写,我可能想了1000次,因为这件事对我重要,我不认为自己是个聪明人,所以我就慢慢想,不停的想,一得空我就想。

花总:把它琢磨透。

刘韧:对。这些创业者是一样的。比如说他要想的事情,无非几件,第一融资,第二招人,第三做出一个用户喜欢的产品。他们每天要想,无时无刻不在想,他不停地观察这个世界,如果能得到启发,他立即的会想到这三件事,能否对这三件事有促进,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修正。他们的脑子都是在高速的运转。

我有一个领导,就是《电脑报》的创始人,他说,“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底下的员工说,陈老师,你怎么能这样要求我们,难道我们不睡觉吗?他说,做梦也要想。你做梦也要想你的工作,这是他对员工的要求,你说这个要求有多高?你不想这件事,或者你想这件事情的时间不够,成功怎么可能?都是时间叠加出来的。鲁迅不是说,哪里有什么好文章,只不过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文章罢了。

花总:这么说起来,就很有意思,第一,见识很重要,但是见识不是决定性的,比见识更有决定性的,其实是他的思维方式、思维模式。第二点,努力很重要,坚持很重要,但是,比努力和坚持更重要的是进化。他不是每天的就是傻乎乎的坚持,傻乎乎的努力,而是他每一天都在修正bug。那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内,可能都做不到这一点。

刘韧:为啥?

花总:每天都要去进化,这是一件多累的事,是多么消耗卡路里的事。

刘韧:那你一定是个水性的人,怎么痛快怎么来,是吧?

花总:对,我就开玩笑。但确确实实,我身边年纪跟我差不多,却非常成功的这些人。您这么一点拨,我真的发现,他们很大的一个特质,就是他们一直在进化。

刘韧:雷军的营销都是向别人学的,后来他都超越了他的老师。

花总:将来我们要搞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就要把这些人叫过来做人类的样本。

刘韧:其实AI厉害,就是它不停的学。

花总:并不是因为他有多牛逼,而是因为他真的收集了大量的数据,然后不断的磨练,提炼,改进自己的算法。

刘韧:你要抽象出来,雷军他们更像机器,我们更像人。

花总:所以说,像人的人,反而不容易成功,像机器的人容易成功。

刘韧:对。我前两天遇到一个科幻作家,他讲了一句话,他说,机器和人最大的区别是,机器实在没办法像人那样蠢。机器都是确定的。

花总:这个人的蠢,是不是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懒惰,第二……

刘韧:电影《七宗罪》说的,人性的弱点,人生下来就有Bug,这个东西没办法。

花总:我们普通的人,假如要成功,不是要摒弃人性,而是要克服人性的弱点。

刘韧:这是一个极痛苦的事。所以创业一定不是个快乐的事情。

花总:患得患失,计算得与失,什么都想要,其实是人性的问题。

刘韧:人性的弱点,贪婪。关键是不贪婪的人都死了。

花总:所以知识英雄这50个人,他们都没有我们有人味?

刘韧:不能这么说,得罪人。

花总:应该怎么说?

刘韧:他们比我们克服的人性弱点多。

花总:马云算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吗?

刘韧:如果说考试,他肯定是个很普通的人。但是马云的表达能力特别强,他和人拉近距离的能力也特别强,他的感染力也是超级强。

花总:马云在刚刚创业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刘韧:有件事印象特别深,他觉得记者特别重要,他和天下记者交朋友,让这些记者发文章,鼓吹互联网。他不仅仅是宣传他的公司,他要宣传互联网,这是非常有远见的。有一个例子,我可能写到我的文章里。他来北京,认识一个《中国贸易报》的司机,他就和司机交朋友,通过这个司机在《中国贸易报》发文章讲电子商务,那时他还没有做阿里巴巴。普通人会觉得匪夷所思,他为什么要这样呢?

我记得在90年代末期,很多互联网创业者,早期的拓荒者,他们都在媒体上为互联网摇旗呐喊,不是为了自己的公司,那时候公司业务都很小,宣传自己的产品没有用,都还在宣传互联网这个层面上。

这些人都有一种布道者的这个色彩。雷军之所以后来做小米,就是他非常喜欢手机,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他都用过。在移动互联网刚刚出现的时候,他对手机产品的了解,应该超过同时代的所有中国人。

2011年,一个阿里巴巴的副总裁和我讲,今后一定是用手机购物。我当时觉得他胡说八道,手机屏幕还很小,比价,看商品参数,都不是特别方便,但今天我们都用手机购物。

他们那时候,对这个事情的理解要比普通人深,在普通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时候,他们已经看得很明白。

花总:布道者。

刘韧:我觉得,雷军在2011年时一定知道,或者他坚定认为,手机销量是PC的10倍,甚至更多。他当时对那件事情的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马云在那么早的时候,他就相信电子商务。其实,IBM在1996年就已经知道电子商务,甚至谈到了网上银行。最早知道电子商务的,是IBM。我后来反复思考这件事,我认为是IBM有包袱。

花总:这些知识英雄,比如马云,他后面也把公司做得很大了,他的公司是不是也会跟IBM一样,最后会得上大公司的病了?

刘韧:你看Google就很聪明。Google慢慢也变得很大了,所以他就在Google上面,再成立一家公司,很多的创业公司和Google分开做。

花总:保持创业精神。

刘韧:他用Google在股市上拿到更多的现金,用这些钱再去创新,它不缺钱,它也会去买。Google我觉得它这个架构还是一个蛮健康的架构。

花总:你的印象中,这种进化的最彻底,像Google这样不停地保持朝气,保持活力,保持自省的中国创业者,印象最深刻的有吗?

刘韧腾讯是非常有危机感的一家公司,它跟上了互联网的发展。它一开始是做通讯的,当门户比较热的时候,它一定要去做门户。所有人都不看好,你看现在腾讯新闻也做得很好。它又去做网络游戏,当时盛大做得最好,也摸索了一段时间,慢慢就做好了。然后又出现了微信。我觉得它其实是一直在变化。

花总:非常不容易,这一点可以引申出,很成功的创业者,还有一个特质,他不但自己能够进化,而且在他公司做起来的过程中间,他能找到同样具有进化能力的人。因为如果只有一个领袖,这个公司肯定会出很多的问题,或者长不大,但是最后能够做成很大的事情,往往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管理能力了,而是把这种进化的 DNA,植入到企业的各个骨干中间去,甚至嵌入到整个企业的文化里面去。

刘韧: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就像一个家庭,一般老子什么样,儿子就是什么样子。一个公司一样,一把手什么样子,底下人也差不多,要不然他进不了这家公司。

花总:这就是一个悖论了。我们说这些创业者很普通的,他们的父母亲都很普通。

刘韧:他们的父母亲都很普通。我们刚才说的那一点,我觉得有点重要,其实他们能严格的要求自己,能改掉人性的很多弱点,然后能克制住、压制住人性的很多作品,这些都是反人性的。

花总:所以说,是人性中的那些弱点,封印了我们,阻止了我们成功。

刘韧:最重要的因素。

花总:所以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

刘韧:不是知识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其实都是人性的弱点。

我举个例子,很多人读书,乱读书。花很多时间,读了一堆烂书,越读越糊涂。这是人性的弱点,其实他爱学习,读了很多烂书,从原来一个相信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的很天真的人,变成一个很糊涂的人。为什么呢?他不愿意读很难的书,他不知道,只有难的书,才能让你进步。他读让自己爽的书,爽书都是误导你。然后越读越笨。同样是读书,我读不懂,人性就会告诉我,我是个蠢货,我笨,但人性很难承认自己是个蠢货。

我读书,读第一遍,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然后读第二遍,读第三遍,很多书都是读了好几遍才知道,哦,他是说这个的。好书不是一遍能读明白的。大家说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纯粹是胡说八道,读书肯定是一件极痛苦的事。如果很快乐,说明你读的是一本坏书,对你没用。你肯定要读一本看不懂的书。像萨特的书,我读了好多遍,都读不懂,直到我去读茨维格写尼采,然后我突然之间明白了。

花总:这些人在克制人性弱点的时候,他有意识到吗?

刘韧:有。那也是一个极痛苦的过程。我举个例子,我和你做生意,做生意就要分钱,分钱一定要克服人性的弱点。如果我认为,我和你分钱是37开,你3我7,如果有系统误差的话,我就得克服人性的弱点。我会想,你可能要一个倒的37开,你7我3,怎么才能让我们俩之间找一个妥协?你从37开变成55开,是一个多大的人性挑战?你会觉得自己亏了。如果你坚持37开,下一次就没这个生意了,你怎么办?你要非常严格地克制自己。那咱先问问对方,能不能5.5对4.5?你不能认为37开理所当然,这个很考验人性。

花总:一个非常能够善于自我反省,时时刻刻都在进化,保持着这种机器的效率的一些人,不是给人感觉就冷冰冰,不好玩,但是,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人,你刚刚所提到的这些人,是否很有人格魅力,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

刘韧:他们会有人格魅力。一个克服了人性弱点的人,难道不是更有人格魅力吗?那些人性的弱点都是很丑陋的。我觉得这个没什么冲突。

花总:《乔布斯传》也讲乔布斯其实劣迹斑斑。大家都不是完美的人,甚至在很多时候,让人看起来很刻薄,或者说是不通人情,但是精通人性。

刘韧:对。他们精通人性。

花总:因为他们精通人性,所以他们知道去克服。

刘韧:他们更会利用人性。我举个例子,苹果手机每一年换一次,难道不是利用人性吗?如果不是利用人性的弱点,苹果手机的销量会那么大吗?比如,它夸大了13和12的区别。

花总:但是我们还称他为英雄。

刘韧:我们称他英雄是另外一方面,不是说他利用人性的弱点这一方面。比如说,他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效率,让人沟通更加方便。这个世界是非常复杂的。

花总:实际上,我们歌颂的是文明的进步,或者说是社会的发展。所以成功学就是一个不太好的东西。

刘韧:有成功学吗?成功学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说可以投机取巧。其实没有。如果你不是一个想投机需求,或者你把人性中投机取巧的东西压制住了,成功学对你来说一点用处都没有。比如说什么三分钟学会经济学?我告诉你,三年都学不会。

如果你今天一定要抽象出,成功到底有哪些因素,我觉得,对人性的理解和琢磨,是这些成功者最大的特质,他们对人性,都有非常特殊的了解。

花总:所以,他们是“人plus”。

刘韧:非常理解人。他知道你怎么想的,你往那一坐,他就知道你怎么想的。我当记者时,我往哪儿一坐,他就知道我要什么。我不听大道理,我要故事。他要吹牛的时候,你看他两眼,他就不说了。一个记者采访不到内容,是因为记者傻,是采访对象欺负你。他可能不说,但他不会胡说八道,因为他知道,胡说八道后果会很严重。

花总:王阳明说过,去人欲,存天理。这种人性的弱点,我们都不是第一个发现这个东西的人,从一个到处都是bug的人,然后进化成一个人PRO。

在这些人付出很大的代价,付出很大心力,不断的去进化去做一件事情,那吸引他们去做这件事情的,除了信念之外,还有别的东西吗?

刘韧:你让我说,其实都是揣测。所以我都是以己之心去揣测别人,我认为他们都有改变世界的冲动。他觉得,他改变这个世界,这是对他最好的一个回报。

你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写程序吗?因为写程序是一个最简单的改变世界的方式。我写一个程序,马上就能看到结果。这个东西太刺激了,比如说,你做个网站,你做一个APP,然后你马上就能看到效果,这个东西对人的这种鼓励是很大的。比如说,有了推特,这个世界的新闻就进入一个新的方式。真正对他们的奖赏,其实不是钱。

花总:那是不是说这些人的G点跟我们普通人不一样?

刘韧:兴奋点吗?雷军有次跟我说,盖茨的理想是让每个人的桌上都放一台电脑。我的理想,是每一台电脑里都跑一个金山软件。刚才讲到瀛海威,我觉得张树新和瀛海威都很自豪,让中国提早两三年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这还不厉害,哪个人能做到这一点?

一个人能改变历史的进程,这个人的历史价值是非常大的。100年以后,甚至1000年以后,大家还会记得这个人,评价这个人。人除了吃饭之外,不就图的这个吗?

我们现在知道清朝哪个人是富翁吗?我们不在乎,我们讲梁启超唤醒中国人民,我们讲陈独秀办了《新青年》,陈独秀有个啥钱?

花总:能够洞察,并且主动去克服人性的弱点,持续进化,然后有这种改变情怀,不仅仅是在IT领域,或者说是所有领域的成功者,其实都是这样的一个共性。

刘韧:他们能做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是想改变这个世界还是蛮难的,这个目标其实定的是蛮高的,而不是仅仅赚点钱。

仅仅赚点钱的做法,和改变这个世界的做法是不一样的,他是因为改变这个世界得到了赚钱的结果,你看马斯克不是一样吗?如果没有他,电动汽车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

花总:所以,本质上这个世界还是由精英来改变的。

刘韧:是那些想改变世界的人改变的。如果没有盖茨,我们进入PC的时代,有可能晚10年。

花总:您看过这么多很成功的一些凡人修仙,然后获得巨大成功的这些人,我知道,像你的儿子他还在写诗,你会跟他讨论,将来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吗?不会。

刘韧:不会,从来没讨论过。我觉得,如果和他讨论这个问题,就特别没礼貌,因为他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是他的隐私、自由和权利。如果我跟他讨论,其实是越界,你不管用什么方式,都是去干涉人家。我觉得我不会。

花总:您个人会有一个预期吗?您会希望他走向一个进化的路,克制人性中的 Bug。

刘韧:我会告诉他,什么书值得看,什么书千万不能看。比如说他14岁生日的时候,我送了他一本《麦田守望者》,我说,这是一本好书,要向这个学。我希望他们过一个丰富的人生,不希望他们停在一个地方不动。我希望他们到处移动,去追逐新的目标。

花总:不要做人生的井底之蛙,从井里面跳出来。

刘韧:也不一定,其实你很难说哪是井底,哪是蛙。就是不停去改变,勇于去舍弃。其实每个人都有改变的冲动,就像我们每个人都喜欢旅行一样,但是,真正改变的难题,就是害怕失去拥有的。我不希望他们包袱太重,总觉得自己已经得到的特别重要,就是害怕失去什么,我觉得不用保护。只要轻装上阵,改变是蛮容易的。

很多人不能改变,不是他不愿意改变,也不是他没有改变的能力,是他不愿意放弃,怕失去。

花总:成功,当然是一个非常棒的东西,是一个能够给很多人奖赏的这样的一个事情,但人的一生其实也就只有一次的机会,这一次的机会里面的话,我有时候会问一个问题,将来假如我有个小孩的话,我是希望他成为一个成功人的人呢,还是只是希望说他成为快乐的人,甚至是一个快乐的废人。有的时候我会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今天在谈论说凡人的修仙路,本质上还是在谈论说凡人如何去成功的问题。

刘韧:我有一个好朋友问过我一个类似的问题。他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大概在2011年,我们在茶馆喝茶,他说,知道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死去,就知道现在该怎么活。我说,你要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死去呢?他说,我要做一个小资产阶级。我说,你的墓志铭怎么写?他没有回答。

我想了想,那我的墓志铭该怎么写呢?我现在给自己写个墓志铭,反过来不就知道我现在该怎么活了吗?所以,当时,我想到说,此人过了丰富的一生。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希望。我希望把这几个字刻在我的墓碑上。我期望明天最好和今天不要一样,如果明天和今天一模一样,太没意思了。所以我就特别愿意去做一些新的事情,没做过的事情,希望有一些惊喜,而不希望所有的事情都是意料之中的,按部就班的,我觉得活着不就变成了一台机器了。

花总:可以做一个平凡的人,但是不要做一个平庸的人。

刘韧:至少你要觉得自己很有趣。做一个有趣的人,别人也会喜欢你。你的墓志铭怎么写?

花总:这个好有难度。可以写英文吗?

刘韧:那也要翻译成中文。

花总:如果翻译成中文的话,就显得有点颓。英文的话,life is short,play more,人生苦恼,及时行乐。我们回到主题上面来,这么多的知识英雄,从普通人,凡人修仙,做了很了不起的这样的一个事情。但是我们也讲,这跟时代红利,跟行业红利是有关系的。现在的这一批大佬,当年把握住了这些红利,假如他现在重新来过的话,因为他们有这些特质,他们能再次成功吗?

刘韧: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他们成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他们在那个时刻干了一件对的事情,但是周围人都没有意识到。所以,我认为不会成功,是因为他们对当下的这个行业的理解和研究,可能不如另外一批人。

比如说,当下哪些在未来10年最有发展前途的,又不被别人看好的,这个是一个非常大的难点。我们只能是过去以后才会知道。比特币在今天依然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我们前几天谈元宇宙,也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但没准这里有一个人能抓住机会,当然,还要加上克服人性的弱点等等,对这个行业的敏感,对这个行业的研究,让他能超越那个时代的人,做一件不被当时的人所理解的事情。

有一年,特斯拉跌到80块钱一股,我买了,等它涨到100多,我又给它卖了,我还算在这个行业中,都很难理解电动汽车。

花总:您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一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刘韧:可以翻译一下,其实就是别人都不看好,只有你看好了,等于是别人把机会让给你。不是你有多强,是别人都不争这个。为什么种地很难出头,因为种地的人太多了,很难种出一个伟大的庄稼人。竞争太激烈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韧(ID:LiuRenNews),作者:刘韧

原创文章,作者:kepupublis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84275.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3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