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OtherOptions(ID:CoachYangCen),作者:杨岑,原文标题:《从高中同学聚会说开去 | 隐藏的信念支配着我们的发展轨迹》,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山本耀司
最近见的一些人,聊的一些天,参加的一些活动,让我有了很多思考、觉察和感悟,遂记录下来。本来只想简单写几个段落,写着写着,一篇都容不下了,今天就先分享其中两点感悟吧。
感悟一:生活中处处有发现或确认自己职业价值观的机会
由于我人在海外,已经太多年没能和绝大多数同学线下见面了。今年是同学们相识20周年,聚会搞得很隆重,但我也只能线上参与了两小时,只听到了部分同学的分享。
好几个过去看上去挺内向的同学,在台上侃侃而谈,比年少时活泼了很多。是的,活泼,用来形容这帮中年人很恰当!
好些同学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很自豪,很愿意分享,看的出来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感到很满足。而我只是简单的说了几句,我高中同学(市里最好的高中里的最好的班)都非常优秀,我觉察到了自己异于往常的,表达中的不自信。
仔细品味,我更加深了对自己的了解,虽然我对自己本身(综合能力、特质等)还算自信,但我对自己过往交出的成绩单不够自信,以至于一笔带过,觉得不值一提。以前别人说我有野心,我不以为然。现在我意识到,自己对成就的内涵要求很高。
缓过神来,我突然想起几个月前我和前行业的一位朋友聊天,她很开心的跟我分享,她的朋友问她,“你多久成交一个几百万美元的单子啊?“这时我意识到,以前我一周就成交好几单几百万美元的单子,但我真心觉得没啥(不是想凡尔赛),总觉得那是营业额,交易的高下要看利润,更重要的是,那是仗着公司的大平台,所以这些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成就感,也就从没觉得有什么值得说的。
重点是这两件事更加确认了我排位最靠前的两个职业价值:
1. 内在成就感
内在成就感是对应于外在成就感的,这两个词可能是我杜撰的,在百度、谷歌上都搜不到。但在英语语境里,其实有两个词能很好的区分它们,分别是Fulfilment vs Achievement. 后者是指金钱回报、社会地位,还有其它那些我们会放在简历上的;而前者是很主观的,它的价值大小是由内心赋予的。很多人有很高的外在成就,但内心仍无法感到fulfilled,这种感觉是很空虚和失望的。
外在成就感不是不重要,对于我来说,它排在第五位(做了很艰难的思想实验后排出来的~)。最理想的状态是,在实现内在成就感的路上,顺便实现了外在成就感,也就是说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是内心富足的副产品。
需求的满足带来成就感,外在成就感和内在成就感,应该就是分别对应了马斯洛所说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吧。
那现在什么能带给我内在成就感呢?于人,我希望能通过深度对话,正面的影响一些人的生命;于己,我希望能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创造和表达真善美,有持续的智力刺激和认知成长,能不断的进化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的工作应该有长度,这是你一生赖以变得更好的东西。你的工作应该有广度,它应该触动很多其他人。你的工作应该有高度,它应该满足你灵魂对正义的渴望。”——马丁·路德·金
2. 个人独特的创造
我在意带有个人浓烈色彩的自主贡献和创造。虽然个人资质对于我之前的工作交易操盘很重要,但在大公司还是有很多规矩和限制,有太多时间花在流程和各种会议上。且绝大多数资源也不是因为你而聚拢的,水涨船高而已,这些让我存在感不够。我须要实现的不是自己的工具价值,而是存在价值(这里不是指存在本身的价值,这是我接下来需要面对的人生课题)。我所指的存在价值是,如果这件事没了我,它的结果会大不一样,它似乎刻上了我的名字,体现了我的独特性和创造力。
这听上去有些大言不惭,也许吧,对自己的期待过高,眼高手低?那就探索试试看吧,答案将用我的余生去揭晓,不着急,慢慢来,反正也就这么一辈子。
我们的职业生涯和人生一样,是非线性的,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机缘和变化,在混沌中、不确定性中生机盎然的发展,不光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信念和心态。我希望我每时每刻做出的决定,都是自己当下最自洽的,是真实面对、平衡了所有需求后,做出的能让自己无悔的决定。
了解自己的需求,是创造理想事业的第一步,花多久去深挖它都是值得的,先慢下来,才能更好的前进。
以上围绕的是“职业”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有多看重事业,也不管创造了什么能代表”我“的独特价值,其实它也无法单方面定义我们,我们是我们在过往、现在、将来留下的所有痕迹的合集,它在不停地流动、演化、建构着。
问题:有哪些过往的经历,或日常中的事,向你传递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的信号?它们又是什么呢?
感悟二:焦虑或内耗会帮助我们发现某个限制性信念
有几个老同学提到,高中三年自己有成绩焦虑,挺自卑。其中有一个女生的分享让我当场动容。
她说高中三年是她最痛苦的三年,虽然“痛苦”这个词现在听来很重,但对于当时的她就是这样的。小学、初中成绩名列前茅,到了高中,一下子跌到很后。还好毕业后,渐渐创造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工作。现在的她,用她的话说,两个字“豁达”,从不会羡慕别人,她指着班长的鼻子,“虽然我会跟我的朋友说,我有个同学超厉害,是上市公司的创始人。我真心为你感到自豪,也祝福你,但我真的一点都不羡慕你”。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豁达和坦然,我觉得超棒,忍不住单独私信了她。
我高中时成绩还不错,没有成绩焦虑,但我有我的自卑。如今我才意识到,那就是现在很火的一个词,容貌焦虑。我从没好意思跟任何人提起过,但被同学们的勇气感染到,简单说一说。
高中时代是我这辈子的颜值低谷(希望是吧!)戴眼镜,是我除了怀孕以外最胖的阶段,短头发(短发不太适合我)。而且还是小区楼下,5块钱剪的那种!
我小时候长得还挺可爱的吧,也被打扮的挺好,但到了初三,我妈妈硬是要让我留短发,说长发洗头发时间太长,爱美的话影响学习之类的。冬天她让我穿三层厚厚的裤子,我就不能穿两层;让我吃一大碗饭,我就不能吃大半碗。长胖了,裙子也难得穿,那时自我意识也开始增强了。结果就是外貌让我很不自信,天生内向,如此更不敢与同学们打成一片。
再加上入学时,除了我的同桌,我和其他同学之前都不认识,而很多同学,以前初中就在一个学校,甚至一个班(嗯,市里最好的初中里的最好的班)。虽然说不上孤独,因为我是一个能很舒服的和自己待着的人,但总觉得这三年活的不够畅快。
我没有想怪我妈妈的意思,因为自己当了妈之后,很理解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你冷。我只是想指出我妈妈当年担心的背后,藏着一个信念–——觉得小姑娘漂漂亮亮的,就会容易学习成绩不好,这两者是矛盾的,或是有因果关系的。限制性信念太有影响力了,我们若没有发现它,它会无声无息地渗透到我们的感受、动作、反应、关系中。
那三年我有什么遗憾?说实话挺多。若回到过去,会更用心体验那珍贵美妙的三年,多交流多感受多玩耍,多交一些一生挚友,会尽情的表达自己,放开点放松些,在青春年华里,让生命力得到更好的绽放。
我的愿望是什么?真希望有机会所有同学一起,就现在的我们,再一次过一下集体生活,一个月,哪怕一周也好。听着太奢侈太遥远,但梦想总是要有的。
虽然线上参与的同学聚会,听清大家发言的部分不多,但已经引发了这么多感想和反思,好值。你瞧,我打下这行字时,第一反应是用“反思”“好值”,而不是“好开心,好温暖”等。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总体上我是一个偏理性的人。我们的用词、沟通方式,往往会透露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心智模式,用教练的非人话来说,就是后设程序!
说的有些偏了,再回来举个与事业相关的例子,很多人害怕失败,但你知道有些人害怕成功吗?他们面对被升职,焦虑不安;考虑是否该创业,或是否该扩张时,无限内耗,就是做不了决定。
我见过这样的人,在对话中,会发现他们非常看中的价值观是自由。升职、创业、扩张会使责任加重,而在他们隐藏的信念中,自由和责任是对立的,是不兼容的。
真的是这样吗?你看到了这个信念后,就会得到自己的答案。被这个信念操控着,内耗、心累,但就是不敢下定决心迈出第一步,限制住了自己的发展,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问题:你现在有什么焦虑、担心或内耗,它是否有可能与某个限制性信念挂钩呢?
我有犹豫是否真的要把这些日常顿悟分享出来,我有恐惧,作为教练,把自己有过或正在经历的焦虑、不自信显示出来,会不会被人负面的评判,会不会被人认为自己修炼的还不够专业?但我还是决定发出来,给了自己N个理由:
被评价是表达者的宿命;
这显示了我极有可能,可以很好的理解有类似困惑、焦虑的朋友,支持到他们走出来;
如果我乐于活在最真的状态中,并勇敢的展现出来,这将非常有力的影响我的朋友和客户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敢于提出会让人不舒服的问题,能勇敢的把自己的观察说出来,而丝毫没有想去捍卫它的意图,这是一个优秀教练的基本素养;
我敢公之于众,也说明了我那些人生阶段的课题已基本完成,或我有信心它会完成;
看到自己的局限,比发现别人的局限难的多,如果我一直在练习看到自己的盲点,相信我也能看到你的一些。
如果我不显示自己的独特性,大家如何从众多教练中辨认出我(这下好了,大家可以说那个有容貌焦虑的教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OtherOptions(ID:CoachYangCen),作者:杨岑(职场教练和生涯规划师,专注于个人成长、高潜能发展、身心合一的职业塑造、人生目标的激发及管理,提供一对一咨询和小而美的事业深度探索团体服务。微信ID: Coach_Cen)
原创文章,作者:kepupublis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93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