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nesse使用系列一

一、简介

按标准说法Fitnesse是一个验收测试框架,先不用理会这些貌似“高大上”的名词。看看它是如何介绍自己的。在手册文档的首页,定义了四种说明:1.是一个软件开发合作工具;2.是一个软件测试工具;3.是一个wiki4.是一个webserver

先从最有操作性的特征开始理解:一个webserver,也就是说肯定是以web方式访问的,就当是个网站好了;一个wiki,这就更具体些了。Wiki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站点,通常旨在介绍各种知识。那么fitnesse也类似,可以浏览它以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当然不是凭空出来的,是我们自己录进去的,而且往往不是一个人录进去的。也就是说大家可以各自往里录入内容,那么当作一个论坛站点也未尝不可。只是fitnesse安全权限和日志方面比较弱,只能看到最后修改完的内容,哪些部分被修改过、谁修改的、修改了几次等等,就查不到了,不过这不是它的重点。能够让大家共同发信息、共同浏览信息,也就达到开发合作的目的了,所以尽管说的抽象,其实很简单。

到现在为止,定义中的134都明白了,那么这样看来和普通的站点并没有任何不同,而关键和有趣的就在于定义2——是一个测试工具。一个站点是如何成为一个测试工具的呢?实际上在fitnesse中有两种类型的页面(操作上不止两种,逻辑上可看作两种),一种叫做静态页面,这就完全是普通的html文字了。另一种叫做执行页面,特征是上面有个能够执行的按钮(有的页面是test按钮,有的页面是suite按钮,后面会深入介绍),我们可以通过修改一个页面的属性,来标明此页面是普通页面还是可执行页面。

二、实现原理

可执行页面是如何执行的呢?事实上,当我们点击这个按钮时,fitnesse自动去启动一个java命令,java–cp xxxx.jar;xxxx.jar {TEST_SYSTEM} {类名} {方法名}。其中的xxxx.jar是需要我们指定的;{TEST_SYSTEM}需要我们自己定义(默认是两种,fitslim,理论上可以自定义扩展,我还没试,因为现在够用);{类名} {方法名}从哪来呢?答案是页面中的表格,所以表格是fitnesse的一个关键因素,下一篇专门讲表格。

三、优点

能够想到把说明性文字和执行操作结合起来,这是我最佩服这个工具初始创意者的地方。根据经验,项目失败的很大可能性原因是信息传导不畅通。在传统的瀑布开发模式中,需求从用户传导到开发人员时,往往会走了样,这就导致产品接近开发完成时又局部返工甚至全盘返工,项目不失败才怪了。在敏捷模式中,强调的就是沟通与协作。需求变更要快速、准确的传达给开发人员。无疑,打电话是最快的,会议讨论其次,邮件通知再其次,文档变更是最慢效果最差的,恰恰又是用的最多的。为什么呢?因为前几种方式不好留证据、不好归档、不好给别人“吹嘘”(比如我们的管理多么多么规范,通过了XXX认证,通过了XXX验收……)。当然前几种也不是没有缺点,确实是各有利弊的事,在这不讨论这个,单说文档变更。文档变更后,即便通知(我这里说的通知不仅指手工发送的邮件,也包括版本管理工具的提醒等)到每个人,恐怕这个效果也是存疑的。因为通知没有任何约束力,谁看了,看了多少,懂了多少都无法保证。我们也都有这种体会,对于那些枯燥的模板式的文档,尤其是长篇的,真的很难认真去读。有时候宁愿打个电话问问怎么回事,也懒得去读这个。即便读了,大家的理解是否一致也难说。Fitnesse这种把文档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在文档里不光写明要完成什么,还写明完成的效果是什么样的,而且可以执行测试以验证这个效果。这就是验收测试(Acceptence Testing)。大家的理解是否正确、一致,由测试的红绿条决定。绿了就合格,红的就是有问题(也许需求不合适,也许测试用例不合适,也许代码有bug,总之看到红条就提醒大家一起找原因)。在我看来这正是fitnesse的价值所在,而不要把它仅当作自动化测试工具来看待。自动化测试工具或框架有很多,而兼具沟通工具和测试工具的就颇为可贵了。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96572.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16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1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