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惠民保”争相升级,如何真正“惠”到实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ID:timeweekly),作者:夏子轩,原文标题:《北上广惠民保争先升级2.0版本 百万医疗商业保险或被取代?》,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今年下半年以来,各地相继发布新版惠民保,产品“加量不加价”,保险公司将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更长久地惠及消费者也成为新课题。

11月17日,2022年度广东韶关“市民保”正式开启投保,与往年相比,新版特定高额药品由24种扩至36种;对连续参保群体,报销比例由80%升至85%;对既往症患者限制减少。

广州“穗岁康”,北京“京惠保”,杭州“西湖益联保”等也在原有基础上升级,对主要责任、保费定价、增值服务等方面进行调整,开启升级投保工作。

11月19日,蜗牛保险CEO尚萌萌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惠民保升级对保险公司具有积极影响。新版惠民保条件好,有利于增加投保人数,提升保险公司承保规模。目前来看,各地惠民保优化程度比较保守,保障范围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保险公司依然有机会盈利。

在业界看来,2021年,多地惠民保进入续保阶段,包括成都、广州、厦门等城市已积累一定数据和运营经验。总体来看,大多数城市惠民保会在旧版基础上升级产品继续发展,在定价和服务上会更科学,更好地让利于民。

11月5日,中再寿险发布《2020~2021年度健康险产品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指出,此前百万医疗险就已面临保障范围饱和的问题,2020年以来,惠民保在全国范围大力推广,打破百万医疗“高保额+高免赔额”的传统概念,在保费、带病体可及性等方面对百万医疗形成巨大竞争。

惠民保保障竞相升级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上旬,全国共24个省,213个地市推出惠民保,参保人数突破7千万,保费超过70亿元。

以广州为例,11月1日,“穗岁康2022”升级回归。对比发现,“穗岁康”对免赔额、增值服务等方面进行一定调整,其中待遇I、待遇II、待遇Ⅲ-1的免赔额,从1.8万元降至1.6万元,待遇Ⅲ-2的免赔额从5万元降至4.5万元。服务支持方面,共保体公司在广州市11个行政区共设立170余个服务网点,11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支持“一站式结算”。

“穗岁康”还新增两项特殊群体优待政策。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长效针剂的费用在医保报销后的个人负担部分予以100%报销,不设免赔额,不设年度最高支付限额;见义勇为人员遭受人身伤害,在救治期间的医疗费、护理费等合规医疗费用,个人负担部分予以100%报销,不设免赔额,年度最高支付限额10万元。

邓佑满表示,免赔额降低,一方面让更多参保群众可以享受报销,预计新增待遇享受人员约2万人;另一方面让原已享受相应待遇的参保群众报销得更多,进一步减轻参保群众的就医费用负担,提升待遇保障水平和可及性,让更多老百姓实实在在受惠。

除“穗岁康”外,北京的“北京京惠保”也开启新一轮投保工作,保障多方位升级。

10月25日,2021年“北京京惠保”正式上线。北京人寿产品精算部副总经理王双表示,2021年“北京京惠保”在原有承保方案基础上升级,通过更优保障方案,持续为北京市民提供多样可选的惠民保险保障及健康管理服务。在过去的一年运营期间中,“北京京惠保”单次赔付最高金额32.37万,平均理赔时效0.18天。

与旧版相比,2021年“北京京惠保”价格维持不变,年保费79元,但保障范围更广、特药目录更多、健康服务更全。具体来看,2021年“北京京惠保”新增医保外住院医疗费用保障100万元的保障项目,特药目录由17种增加至包含CAR-T在内的60种,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由18种扩充至24种。

据了解,多地惠民保产品升级是因为惠民保还处于启动阶段,未经历完整保险周期。6月2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提出部分地区的惠民保保障方案存在数据基础不足、缺乏风险测算,未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医疗费用水平、基本医保政策、投保规模等基本要素,也未充分利用既往医保数据进行精算定价。

10月21日,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对外表示,惠民保业务赔付率受项目赔付条件设置、当地基本医保政策和参保率影响较大,目前赔付风险暴露尚不充分,不排除部分地区将来可能还出现亏损,这是一个探索过程。

惠民保冲击百万医疗险?

各地不断升级惠民保,可持续发展也成为热议话题。

业内人士认为,惠民保升级说明过去惠民保保费结余比较充裕,“加量不加价”对消费者吸引力会增加,会吸引更多群体购买惠民保,促进惠民保可持续性。

11月19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过去一年惠民保经营状况良好,所以保险公司愿意扩大保障责任做到“加量不加价”。惠民保产品升级,保障范围扩大,保费不变,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件好事,可以花同样价钱享受更多保障。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惠民保产品升级或与赔付比例不足有关。以杭州“西湖益联保”为例,2021年,“西湖益联保”参保人数470.24万人,总保费收入7.05亿元,但今年上半年仅赔付不到2亿元。运营方不得不优化理赔方案,截至今年9月底,赔付金额才增加至3.78亿元。

“如果惠民保保费赔不出去,可能说明保险责任设置和定价不太合理。其实各地惠民保缴费水平虽有差异,但都不算高。产品只‘普’不‘惠’,不仅损害产品的社会形象,也会给参与的相关部门带来压力。”11月19日,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惠民保产品升级对消费者而言固然是好事,却使得百万医疗险需要重新思考自身定位。尚萌萌认为,若惠民保继续迭代升级,进一步降低免赔额,扩大用药范围,就会和百万医疗险越来越相似,最终很有可能会变成同一种产品。

《报告》提出,百万医疗险应对惠民保有两个策略方向:一是向高端化升级,更重视自费项目和社保覆盖较少的特需/私立机构,定位比惠民保(以社保内责任为主)更高档次,归结为“向上拓展”;二是补充“高频低损”的责任设计,与具有“百万保额、低频高损”定位的惠民保形成差异化竞争,为“向下补充”。

《报告》指出,此前百万医疗险就已面临保障范围饱和的问题,2020年以来,惠民保在全国范围大力推广,打破百万医疗“高保额+高免赔额”的传统概念,在保费、带病体可及性等方面对百万医疗形成巨大竞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ID:timeweekly),作者:夏子轩,值班:松

原创文章,作者:奋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00923.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23日 17:21
下一篇 2021年11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