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很高成就的女性,应该称呼“先生”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Hi放晴公园(ID:hisunshinepark),作者:心怡Xinyi,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你知道吗?世界上的语言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有性别的语言,比如说德语,分为阳性、中性和阴性;

一类是没有性别的语言,比如说普通话,名次和代词都没有明显的性别;

还有第三类自然性别的语言,比如说英语,代词有分为有性别的代词和没有性别的代词。

我想你也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反应,同时也在塑造思维。我们所讲的语言影响着我们如何构建社会。

社会对于性别的认知,也会在语言的性别结构中体现出来。同时这种认知又会通过语言得到加强。

在2011年的一项研究中,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副教授Jennifer Prewitt-Freilino和他的同事在调查了110多个国家之后发现就发现:平均而言,使用有性别的语言的国家有更高的性别不平等水平,其次是无性别语言,使用英语这样的自然性别语言的国家在性别平等上做得最好。

可能有些人会期待无性别语言会带来最高的性别平等水平。

但是Jennifer副教授说从历史上看,无性别语言会使人们思维跳到男性身上:一些没有特别指明是女性的词,大家就会默认这是男性。

比如说“国会议员”这个词,没有特别指出来的时候,大家就会默认这个议员是男性。

自然性别的语言在性别平等方面做得更好,是因为随着性别观念的进步,人们会有意识地在语言改革的过程中,去关注到性别化的语言中存在的偏见,然后去在性别化的语言中创立新的性别中立词。

也有人说,虽然不同类型的语言可能在反映和加深性别偏见上的程度不同,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不管什么类型的语言背后都存在性别歧视。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今天我们就来聊三种常见的在语言中体现出来的性别偏见。

1

第一种,是给予男性比女性更多的权利和认同。

比如说,在印地语这个性别化的语言中,女性被要求对男性表示尊重,有时比对女性更尊重。

比如说你在学校,作为一个女生,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和你的男同学和女同学说话。对于男性和女性,你使用的敬语是不同的,在语言中就会体现出来说话的对象的性别。

在家庭里,女性提到自己的丈夫的时候需要使用尊称,但是丈夫提到妻子的时候用非正式的称呼就可以了。

在中文里的典型例子,是称呼一些有很高成就的女性为“先生”。

“先生”这个词的字面含义就是,一个“先出生的人”。在尊老的儒家文化中,这个词语后隐含的意思是,你要对这个年龄较长的、因为年龄比你本人更值得尊敬的人表示敬意。“先生”有时候被用来称呼老师,但是这个词的更广泛、更受到认同的用法是拿来尊称男性。

有一些成就很高的女性有时候也会被冠以“先生”的称号,比如说杨绛先生、冰心先生。甚至就在几年前,刘瑜老师在出版《民主的细节》这本书后也在社交媒体上被称为“刘瑜先生”。

当一名成就很高的女性被称呼为先生,背后隐含的意思就是:你很优秀,你可以被拔高到男性的地位了。男性不论取得什么成就,都可以被尊称为“先生”。但是女性必须要要非常出色,才能被称为“先生”。

这个尊称的方式表面上在肯定某位女性的成就的同时,也是在否认女性这个集体。

“这个女人不简单,很厉害,像个男人,不再像个女人了。”这是对于女性的否定和轻蔑。

2

第二个典型的在语言中偏见,是将女性视为男性的附属。

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英语里称呼男性和女性有很多的区别。

男性,不管是年龄、身份还有婚姻状态如何,尊称都是“Mr.”,相对应的中文是先生。但是对于女性的尊称是按照她们的婚姻状态来划分的。未婚的是Miss, 已婚的是Mrs, 另外还有一个称呼是Ms,理论上是用来统称未婚或者已婚的女性,但是实际上,很多人都用Ms来称呼未婚的、有一定年纪的女性。

发表在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夫人、女士或小姐:为什么表格要求妇女透露其婚姻状况?》里,作者Myf Warhurst就问到:“我自己挣钱,自己付房租,并在整个成年生活中养活自己——这和我是否有一个男人在家里有什么关系?男性永远不必在填表格的时候解释是否有一位可爱的女士在家里。” 

对呀,为什么呢?为什么女性在称呼上要体现出她的婚姻状态,也就是说是否是一个男性的附属品,但是男性就可以是他自己呢?

3

最后一种更广泛的偏见是,男性被认为是默认的模式。

男性在世界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默认的模式,这种构造在我们的语言中体现,同时也得到了加强。

比如说,在德语、英语等其他语言中,都会用“man”,男性来描述我们的物种,来指代人类。

汉语的代词虽然发音都一样,但是在书写上,也是把男子旁的“他”,用“他们”来描述一个集体,来指代所有的性别,将女性归入男性复数。

在《看不见的女人:在一个为男性设计的世界中的数据偏见》中,作者卡罗琳·克里阿多·佩雷斯写到:“将男性视为人类的默认,是人类社会结构的根本。男性偏见是如此牢固地植根于我们的心理,甚至真正的性别中立词(比如医生或演员)也被解读为男性”。

英语和西班牙语中的性别化

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并且在做出改革。

比如说在德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开始了在德语里实现女性平等待遇的努力。

之前提到,德语是有性别的语言,指代男性复数和女性复数的时候有两个词。但是通常在描述一个集体的时候,不管这个集体中有什么性别,以前就是简单的用男性复数来指代所有人了。

现在,官方以及所有主要的新闻机构化都会避免用男性的复数来统称所有的性别,也都表示会努力在写作和说话时更加注意可能的性别歧视。

在很多方面,语言既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也创造了这种不平等。

我们如何说话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及我们如何解释我们周围的世界。所以我们要努力去认识到语言中存在的偏见,然后重新想象我们围绕性别的默认值。如果我们要建立一个更具有社会意识和包容性的文化,那我们就需要考虑到语言的使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Hi放晴公园(ID:hisunshinepark),作者:心怡Xinyi

原创文章,作者:3628473679,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01223.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24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