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财经(ID:finance_ifeng),作者:韭零后,原文标题:《钟表大王“圈钱式”IPO:3年分掉64%利润,为啥还“缺钱”?》,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说起我国钟表经营行业,有一个品牌名字不得不提——“亨得利”,很多人以为这是一家外国企业,其实不然,这是一家地地道道的中国品牌。
坊间传闻,1874年王光祖在宁波创立了“二妙春钟表店”,后更名为“亨得利”,意寓“万事亨通得利”。自此,“亨得利”名表销售品牌创立。
1957年,北京亨得利钟表总店成立(国资),奠下亨得利集团悠久业务的基础。
不过真正让“亨得利”开始飞速发展的要得益于“钟表大王”张瑜平。
1997年张瑜平家族与北京一商集团合作,设立北京市亨得利瑞士钟表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亨得利),从事国际名表批发及零售业务。
1999年张瑜平家族与上海卢湾区政府等合作,设立上海新宇钟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宇),从事国际名表批发及零售业务。独家代理欧米茄(OMEGA)、雷达(RADO)品牌的分销业务,批发品牌包括:爱彼(AudemarsPiguet)、积家(Jaeger-LeCoultre)、艾美(Maurice Lacroix)、宝路华(Bulova)、豪雅(TAGHeuer)、真力时(ZENITH)、天梭(TISSOT)等品牌。
2005年9月26日,以北京亨得利和上海新宇为主体,亨得利集团完成重组,并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近年来,香港等地的手表销售业务,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日益下滑,但内地市场的表现一直较为稳定。于是,亨得利萌生了分拆到A股上市的想法。
近日,张瑜平携盛时股份准备冲击A股IPO,通过招股书我们发现,盛时股份账上似乎并不缺钱,而且还在本次IPO前还分红了10多亿的现金。
一、亨得利分拆,钟表大王已取得国外居留权
招股书显示,盛时股份实控人,张瑜平,1960年1月出生,中国香港籍,持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已取得澳大利亚居留权。
张瑜平在国内也被称之为“钟表大王”,而盛时股份的成立则是得益于亨得利。据了解,2016年底,亨得利将其内地业务以35亿元的对价出售给董事局主席张瑜平,自己专注于其他市场的业务。张瑜平以此为基础,重新组建了如今的盛时股份。
天眼查数据显示,2016年9月30日,盛时股份的注册资本由1000万变更为19.1亿元,股权投资人由原来的亨得利变为譽丰有限。
不过,拿到亨得利内地业务的盛时股份营收并没有出现飞跃的发展,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1年1~6月份,盛时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1.09亿元、95.21亿元、103.79亿元和63.13亿元。2019年、2020年营收增幅分别为4.52%、9.01%。
而亨得利的情况却不太理想,2016年的营收还有113亿元,到了2020年底营收只有12.2亿元,相当于原来的零头,而亨得利目前股价相比2016年跌近40%。
此外,因同为做手表业务,亨得利与盛时股份还存在同业竞争的问题。
不过,对于同业竞争,盛时股份表示,2020年亨得利已经通过出售或关店的方式终止所有腕表实体门店的经营,整体结束了腕表零售业务的运营。
盛时股份还表示,亨得利的腕表配套产品制造业务在主要供应商、主要原材料、主要客户和主要产品来看,均与自己主营业务存在明显差异,不存在重叠的情况。腕表配套产品制造业务与公司主营业务分别属于零配件生产和成品销售,相互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竞争关系,也不存在任何利益冲突,因此,亨得利控股的腕表配套产品制造业务与公司不存在同业竞争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盛时股份与亨得利虽然不存在同业竞争,但截至2021年6月末,仍有14家实体门店依然采用“亨得利”作为店招,仍有多家子公司使用“亨得利”作为登记名称。
对此,盛时股份则表示,截止目前国内没有任何一个主体在钟表销售及维修领域取得了“亨得利”的商标注册权。亨得利控股亦未在中国大陆注册“亨得利”商标。鉴于公司多家子公司已合法在名称中使用了“亨得利”作为企业字号,所以盛时股份有权在该等公司下属的部分门店中使用“亨得利”作为店招。
二、募集资金4成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2021年1~6月份盛时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1.09亿元、95.21亿元、103.79亿元和63.13亿元;报告期内净利润分别为5.71亿元、6.63亿元、5.78亿元和4.94亿元。其中,2019年、2020年净利增幅分别为16.05%、-12.72%。
报告期内,盛时股份在净利增幅下滑的情况下,进行了多次现金分红,合计分红金额11.6亿元,占三年总利润的64.02%。其中,在2018年和2020年之际,盛时股份分别进行了3.68亿元和5.5亿元的现金分红,占同期净利润的64.45%和95.16%。
此外,盛时股份每年还收到政府的补贴,2018年~2021年1~6月份,盛时股份收到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0.71亿元、1.05亿元、0.26亿元和0.59亿元,分别占当年净利润的12.43%、15.84%、4.5%和11.94%。其中,2018年~2020年累计收到政府补助金额为2.02亿元,如果剔除掉这部分利润,盛时股份在IPO前相当于是分掉了72.05%的净利。
值得一提的是,超高分红后,盛时股份此次IPO募集资金的用途有40%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不过,盛时股份流动资金好像也没那么的“缺钱”。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2021年1~6月份,盛时股份的货币资金分别约4.8亿元、8.22亿元、5.52亿元、10.26亿元,2020年虽然分红了5.5亿元,但截止2021年6月份,账上还有10.26亿元的货币资金。
盛时股份分红后以募集资金进行补流的合理性、必要性,有没有损害公司利益,是否存在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等问题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
对于这些问题,盛时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已在相关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及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保荐机构国泰君安证券和盛时股份律师也表示,盛时股份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土地管理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三、毛利率被同行反超
虽说背靠大树,但盛时股份的整体表现并不突出,最近几年毛利率还被同行反超。
招股书数据显示,盛时股份主营业务主要包括零售和批发,其中,2018年~2021年1~6月份,零售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5.05%、26.11%、25.9%和26.98%;而同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分别为25.3%、25.37%、31.86%和33.18%。
可以明显看出,2018年和2019年盛时股份在零售业务方面和行业上市公司差不多,但是在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同行毛利率明显提升的情况下,盛时股份依然停滞不前,毛利率已明显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
批发业虽然比同行业上市公司高,但盛时股份批发业务收入由已经从2018年的32.61亿元下降到2020年的24.07亿元,2021年1~6月为13.12亿元。
对此,盛时股份表示,批发业务收入下降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影响,另一方面,批发业务涉及的腕表品牌大多属于中档品牌,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对中档腕表的消费需求下降。
另外,在线下腕表零售业务毛利率方面,原本在2018年~2019年时,盛时股份是有优势的,但是在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已经被同行业中飞亚达(手表零售服务业务)和瑞星时光(钟表业务)反超。
对于线下腕表零售业务毛利率被反超,盛时股份认为并无异常,并且还表示三家公司零售的腕表品牌有较多重合,而品牌方会与零售商约定采购价格,同时对腕表的终端零售价格也有指导,所以整体毛利率差不多。
不过,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发现,报告期内,盛时股份的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从原来的10.43%增加到2020年的16.06%,2021年上半年则为15.71%。
除了毛利率被同行反超以外,盛时股份的存货呈现上升趋势。
据招股书显示,2018~2021年6月末,盛时股份存货金额分别约40.41亿元、41.23亿元、46.83亿元和48.62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56.88%、53.76%、57.11%和52.46%。
对此,盛时股份称,为维护实体门店的品牌形象,需要在每家门店中陈列展示具有代表性的腕表,这些陈列展示腕表往往售价较高且型号丰富。为了满足下游经销商的进货需求,要保持一定数量的腕表安全库存。
四、消费者普遍投诉手表时间不准
对于手表行业来讲,最重要的质量是时间要准确,否则和装饰品没太大区别。
然而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整理资料发现,盛时股份的手表常常被消费者投诉时间不准,售后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等问题。
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随机打开了几家盛时表行旗舰店,里面有几千到几万元不等的手表。但是我们在看消费者反馈手表评价时发现,有大量的用户反馈收到的手表存在时间不准的问题,有戴了几天快了几分钟的,甚至有一个小时快五分钟的,还有上万块钱的表戴了几天侧面开裂的等等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这些问题不只是线上,线下也是比比皆是。
杭州的一位董女士,2018年在杭州下沙奥特莱斯盛时表行花了两万多买了一块浪琴手表,戴了几个月后,因为指针不动了,送去换了一块电池,过了几天她发现手表后盖松动,又送去了维修部,然而这次她等了半年都没看到手表。
2019年网友“奔跑者”表示在盛时表行买了一块浪琴手表12600元,戴了十几天之后发现表快了好多,销售人员还表示是正常的,最后经过有关部门调节才解决。
今年初,网友“正能量”分享了一段在昆明泊联商场盛时表行的经历。她表示自己和老公买了一块浪琴手表后,发现戴了3天手表快了5分钟,一个星期快了20分钟,半个月已经快了30多分钟。拿到盛时表行检修,销售人员竟然说手表检测是正常的,之后自己找到了检修中心才发知道是手表机芯有问题、存在侧立走时不稳的情况。
该网友认为自己被销售人员欺骗,最后几经周折终于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于TOC行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产品质量和客户的消费满意度,产品质量好,一般用户也不会挑毛病,而用户满意才能让品牌长期经营下去。
后记
背靠“大树”的盛时股份,本应该大施拳脚,打出自己的品牌,但是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发现,随着近几年的发展,盛时股份自身产品不仅频频被投诉,连毛利率被同行反超,甚至背后的“大树”也遭到了“拖累”,陷入亏损状态。
另外,盛时股份圈钱式IPO也遭到投资者们的质疑,账上有10多亿的现金硬说自己“缺钱”,而且IPO前还分了64%的利润。存在着种种问题的盛时股份最终能否成功上市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财经(ID:finance_ifeng),作者:韭零后
原创文章,作者:306829225,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05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