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未来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业内认为,“新基建”有望引领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的强势崛起,进而推动数据中心建设规模增长。
利好数字经济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在2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看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北京、河北、山西等13个地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截至3月1日,这些地方投资清单共包括10326个项目,其中8个地区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
在这些投资清单中,多地调整了新的投资领域。例如,在补齐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设施,发展创新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万国数据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伟分析认为,未来我国城镇化还有很大空间,但城镇化的人口将更多聚集到城市群、都市圈。据此预测,到2030年中国新增城镇人口的80%将集中在19个城市群,60%将集中在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7个城市群。
“此外,地方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正在上升,而智慧城市建设又将对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5G、区块链、传感器等技术的融合与创新提出更多期待。”黄伟表示。
场景丰富多元
突发的疫情给多个行业带来冲击,对企业而言,生产端的“复工瓶颈”正在倒逼企业提高自动化程度。企业普遍希望,通过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云计算、物联网等,将工匠的生产技能及作业程序数字化,减少对传统人工的依赖。
此外,数字经济模式正在向“衣食住行”领域深度渗透。传统商品线上采买、到家服务广受追捧,新经济改变了对传统商品的需求渠道,网购渗透率进一步加深。由于疫情带来的出行不便,很多外出采买的商品改为通过线上渠道购买,推动提供及时、便捷“到家”服务的企业业务量快速增长。
另一方面,新经济还创造了更多的应用场景。例如,办公方式多样化推动云办公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宅经济”和共享经济模式,对企业的大数据运用、渠道建设、物流运输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黄伟介绍说,如今,数字经济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稳定增长日益重要,“而这种趋势在一线城市表现更为明显。”
数据价值凸显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支撑,也将持续驱动数据流量需求提升,进而对数据中心形成强劲的需求动力。
黄伟告诉记者,“新基建”的政策驱动将刺激数字经济规模的增长,而数字经济同样会衍生新的市场需求。“未来,政府层面有望进一步加大城市公共计算与数据存储服务中心的建设规模。”
事实上,国内云服务龙头企业阿里、腾讯、华为,均通过自建、共建与租赁方式加速部署数据中心,满足市场增量需求。例如,阿里云已经在全球14个地区部署了超过200个数据中心;腾讯已在海外16个地区部署了数据中心;华为将云业务部门升为一级部门,并计划在未来几年投入约10亿美元年度研发经费开发云数据中心产品。
“在这种背景下,数据中心的作用日渐突出。作为数据枢纽和应用载体的数据中心,是承载着各行业信息系统的基础保障设施,是搭建信息化平台的重要前置条件。”黄伟表示,“数据中心既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基建发展的核心IT基础设施,对数字经济的腾飞起到底层支撑作用。”
基于此,除了增加数据中心规模,未来还应该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扶植优秀企业。黄伟进一步表示,“例如,鼓励运营商和行业龙头民营企业合作,提高数据中心建设和资本使用效率;支持全国性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等。”
原创文章,作者:Maggie-Hun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09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