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2018年6月资深人力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玉林做客混沌的课程精华,来自微信公众号:混沌学园(ID:hundun-university),作者:许玉林(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薪酬首先解决的不是激励问题,而是公平问题
一项研究表明:员工的工作状态并不会因为工资的上涨而得到持久地改善。
因为薪酬不解决激励问题,它首先解决的是公平问题。
人力资源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组织内的公平比较,一个是市场供求。
举个例子,我们在学校当老师,比如一个月给1万块,你不满意,涨到5万,你就满意了?这个时候其实既没有满意也没有不满意,因为市场上我值这个钱。
与此同时,组织内薪酬的公平性会受市场供求的影响。
比如,相比于人力经理,财务经理在企业中的不可替代性更强,他在企业中的岗位价值就应该更高。
但财务人员的市场供给往往大于人力,这就导致他在组织内的岗位价值有所下降。最终的薪资,应该是组织内公平比较和市场供求公平性之间的权衡。
只有当你开的工资超过组织内和市场供求权衡相较后确定的基准线,那才可能起激励作用。
“双因素理论”:个人能力越强,越能被激励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斯伯格提出“双因素理论”——“动机因素”和“卫生因素”。
“动机因素”指一系列增加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而“卫生因素”若管理不得当,则会导致对工作的不满。
“卫生因素”包括工作条件、工作的安全感、与其他员工的关系以及工资;“动机因素”包括认可、责任、晋升机会、个人的成就感和发展潜力。用赫茨伯格的话说,“个人能力越强,就越容易被激励。”
图片来源:《商业百科》,英国DK出版社
在这个理论中,工作的不满与满意是同等重要的。
除非“卫生因素”管理得当,否则无论动机因素有多强,员工都不会努力工作。同时,“卫生因素”本身虽然并没有激励作用,但“卫生因素”的满足会降低不满,为激励打下基础。
所以我们看到,对员工来说,薪资水平其实只能算“卫生因素”。它或许对招聘和员工留任有好处,但是对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没我们想象的那么有效。有兴趣的话,大家也可以查一下,高薪企业排在最优雇主榜单前列的例子并不多见。
金钱很重要,但工作场所的激励远比单一的财务报酬要复杂得多。要激励员工,你必须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享受责任、获得工作上的认可。
员工价值必须被认可,且认可必须具体化、可视化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理念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曾经是员工的生存依赖于企业的成长,而今天,企业的成长必须依赖于员工的价值创造。
这种转变,也要求员工的价值在今天必须得到承认。
一项针对于企业家和管理者的研究表明,当员工的敬业度在49%-60%之间,股东收益率提高9.1%,当员工敬业度在60%-70%之间,股东收益率提高24.2%。
换句话说,真正影响组织绩效的是员工的敬业度,不是考核,不是用张表就可以把企业的业绩带起来了。
那怎么才能提升员工的敬业度?福布斯杂志就得出结论:对员工敬业度的最大激励因素是——认可我!
针对这个问题也有一项调查。大家看那些认可文化强的公司,员工敬业度是78%,而认可文化弱的公司,员工敬业度才34%。
我们为什么觉得员工不好管?员工流动性大、组织没绩效,你以为只是敬业度的问题,其实这背后是你企业认可文化的问题。
我们接着看一项全球调查。在受到认可的员工中,71%的员工会加倍努力,也即,他的敬业度会提高两倍;53%的人会产生更好的工作想法;而92%的员工在迫切期待下一次被认可,这就是员工最深的期待。
“认可员工”和“员工被认可”已成为人力资源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核心指向。
1. 总报酬模型
什么叫员工认可?什么叫认可员工?
早在2006年,美国薪酬协会就提出了总报酬模型。因为他们发现,仅靠薪酬是不能解决激励问题的。
所谓总报酬是指员工认为的所有重要的东西,过去我们认为只是工资、福利,其实还有其它因素。
现在的年轻人更多关注什么?是否被认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职业发展机会,这三点恰恰是我们一直所忽略的。
我们可以看到,世界财富1000强的企业,有88%用了多种以上认可激励方案,有77%已经拥有了三个及以上的认可激励方案,有54%拥有部门级别的认可激励方案。
认可的方法已经成为全球企业最普遍的管理方法,而我们又有多少呢?
2. 让“认可文化”具象化、数字化、可视化
比如说什么叫文化认可?当员工的行为是你企业所倡导的,你就给他一个积分,这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积分管理。
大家可能会觉得这就像小孩在幼儿园带小红花一样幼稚。但小孩戴红花高兴不高兴?员工戴红花高兴不高兴?当然高兴!
想想你每天在朋友圈里发表观点或转发文章,你最希望你的朋友们做什么?点赞啊!这就是认可,这是人性的特点。
同理,业绩认可,你工作做得好,有成效,也给你积分。员工关怀呢?员工过生日了,他的小孩获奖了,也可以给他个积分。还有悬赏大厅,谁遇到了难题,我们可以在里面悬赏,谁帮助解决了,给帮忙的人积分。
最后这些积分都可以和员工的福利关联在一起。
这种方式还可以让你从积分数据上了解到员工是否有流动的意向,从而能够让你早些关注这个员工的改善、提高和指导,防患于未然。
数字化管理没那么复杂。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公司认可的东西具象化出来,形成可参照的标准。
像科勒公司提出4C精神,那就把这种标准放到数据库里,只要有员工发生符合4C精神的行为,就能获得积分。
再比如东阿阿胶提出的10项倡导行为,也可以放在数据库里面,只要符合倡导的行为发生,就给积分。这种方式甚至能代替传统考核。
小结:做企业看文化,用人看价值观
激励员工、认可员工到最后,其实就是挑选和培养符合企业价值观员工的过程。记住一句话,做企业看的是文化,用人是看的是价值观。
杰克·韦尔奇(GE前CEO)选择接班人的例子也许是我们能够借鉴的。
韦尔奇在选接班人时提出一个模型:绩效和价值观用人矩阵。价值观其实就是文化。
绩效好,又接受我价值观的,也就是第二象限,这是我企业所需要的人,要重用;
绩效不好但认同我价值观的,即第四象限,企业给你第二次机会;
如果你业绩不好还不接受企业文化,也就是第三象限,这些人要淘汰掉;
还有一类员工,第一象限,有业绩但不接受价值观,这种人将破坏你的文化,他待在组织的时间越长,对组织的破坏作用越大,这些人也得走。
而我们小企业用人往往急功近利,可能会采用第一象限的人,你用了他的能力,如果他德行不好,最后破坏的是你的企业文化。
如果你非得让我做出选择:德行、能力,用德行,不用能力,就这么简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混沌学园(ID:hundun-university),作者:许玉林(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原创文章,作者:奋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11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