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作者:Gale Sinatra & Barbara K. Hofer,翻译:林达,原文标题:《电影〈不要抬头〉对于气候变化年代的我们有哪些启迪?》,头图来自:《不要抬头》
每一部灾难电影的开头似乎都有一位被众人忽视的科学家。《不要抬头》也不例外——事实上,人们忽视或干脆否认科学证据才是这部电影的要点所在。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珍妮弗·劳伦斯在影片中扮演两名天文学家,二人的发现足以在字面意义上“撼动”地球,他们试图说服总统采取措施来拯救人类。这部讽刺喜剧考察了个人、科学家、媒体与政客在面对令人不快、威胁巨大且颇为棘手的科学事实时各自会有怎样的回应。
这部电影是一则有关气候变迁的寓言,它展现了当权者在采取措施应对全球变暖时是如何流于一厢情愿而回避采取行动,以及既得利益群体是如何误导公众的。但它也反映出更广泛的科学否认(science denial)问题,包括看待新冠疫情之下的世界的种种方式。
这部电影的背景与人类现实生活中迫在眉睫的危机之间的最重要区别,在于个体也许对彗星的降临无能为力,但每个人都可以果断地行动起来,避免为气候变迁火上浇油。了解一些助长了科学否认的神话将不无帮助。
我们(指本文作者)是研究型心理学家,也是《科学否认:成因与对策》(Science Denial: Why It Happen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一书的作者,对于科学否认深有体会。
科学否认形式之一:
除非科学的确定性达到百分之百,否则我们就不能采取行动
在科学家解释完彗星将会与地球相撞后,奥尔良总统(梅丽尔·斯特里普饰)向科学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它的确定性有多大?”得知几率是99.78%后,总统的幕僚长(乔纳·希尔饰)如释重负:“真是太好了,那就不是百分之百啊!”政府科学家泰迪·奥格勒索普(罗布·摩根饰)的答复则是,“科学家是说不出百分之百这个词的。”
不愿宣称某件事百分百会发生,恰好是科学的力量所在。哪怕证据的指向已经非常明确,科学家仍会继续研究以加深理解。同时,他们也会承认压倒性的证据并根据它来行动。已经有压倒性的证据表明,地球的气候因人类的活动而发生着一些危险的变化,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且证据的压倒性也已经维持了许多年了。
当政治家对气候变迁采取“等等看”的态度(或者像电影里那样“先稳住阵脚,评估一下再说”),主张他们需要更多证据来采取行动,这通常就构成了某种形式的科学否认。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珍妮弗·劳伦斯饰演的天文学家做客新闻节目,试图将陨石即将撞击地球的消息告诉大众。图片来源:《不要抬头》
科学否认形式之二:
宣称科学家所描述的现实太难理解,不易为公众所接受,以此混淆视听
“不要抬头”这一标题就刻画了这种心理学预设,以及某些政客如何熟练地把它当作不行动的借口同时谋取私利的情形。
面对气候变迁,焦虑这一心理反应的不断增长是情有可原的。研究表明,有若干应对气候焦虑的策略可供人们利用,如掌握更多信息以及与他人讨论相关的问题。这让个体获得了一种掌控焦虑的途径,同时还可以采取行动来降低风险。
一项2021年的跨国研究发现,有80%的人都真诚地愿意在生活及工作方式上做出一些改变,以协助减轻气候变迁的一系列效应。
科学否认形式之三:
技术将会拯救我们,所以我们不必行动
人们通常愿意相信自己所偏好的那种结果,哪怕它与被广泛接受为真的现实状况相冲突,心理学家称这种回应为动机性推理(motivated reasoning)。
例如,有人相信仅靠诸如碳捕捉(carbon capture)这类的单一技术解决方案就能化解气候危机,而不需要政策、生活方式与实践上的改变,但这更多是基于愿望而非现实。技术可以缓和人类对于气候造成的影响,但也有研究指出,相应的进展可能会来得比较慢。
寄希望于此类解决方案也会干扰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忽视在工作、生活与娱乐方式上所需做出的一些关键变革,而这也是某种形式的科学否认。
科学否认形式之四:
经济的重要性高过一切,包括科学预测的迫在眉睫的危机
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迁当然会付出昂贵成本,但无动于衷的代价更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在人类生命与财产的损失上。
不妨考虑一下近年来西方因山林火灾而造成的损失。2021年12月30日,经过了炎热而干旱、几乎没有雨雪的夏秋季节,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波尔德市有一千多间房屋毁于大火。一项针对2018年(这一年同样炎热而干燥)加州山火的研究表明,天堂镇成为一片废墟后,如果将公共卫生方面的代价与经济停摆等因素计算在内,总损失约有1485亿美元。
当人们说因为行动太昂贵,所以我们没法采取行动,他们便是在否认无动于衷的成本。
科学否认形式之五:
我们的行动应当总是与我们所处的社会身份相匹配
在一个政治上极化的社会里,人们可能会面临压力,不得不按照他们所属的社会团体的信念来做出决定。在相信科学这一点上,这可能会引发不利的后果——全世界都在新冠疫情中见证了这一点。仅就美国而言,已有超过82.5万人死于新冠病毒,但一些强大的身份团体仍在积极劝告人们不要接种疫苗或采取其它有助于防疫的措施。
病毒在政治归属面前被遗忘了,气候变迁也是一样。全球气温上升、愈演愈烈的飓风以及海平面抬升将会伤害到每一个人,无关这个人的社会团体归属。
意识形态如何影响人们对气候变迁的回应?皮尤研究中心对全世界范围内的人提问:“如果真的有此意愿,你们愿意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以帮助减轻全球气候变迁的一系列效应?”在美国,意识形态上的左右派的答案呈现出相当大的反差,在其他国家则比较接近。以下图表显示了各国声称“愿意做出‘许多’或‘一些’改变”的人群的意识形态状况。
如何对抗科学否认以及气候变迁
彗星撞地球这种事可能没有为我们个人的努力留下什么空间,气候变迁则不然。人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实践以减少碳排放,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向政府、商界以及产业界的领袖施压,通过诸如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转向更加清洁的能源以及改进农业生产等方式来推进节能减排。
在作品《科学否认:成因与对策》里,我们讨论了一些适合于个人、教育者、科普作家以及政策制定者的策略,以帮助他们对抗科学否认,使其在紧迫的气候问题面前不至于原地踏步。例如:
个人可以检视自己有关气候变迁的动机与信念,对科学证据保持开放的心态。
教育者可以教会学生怎样追溯科学资讯的来源以及评估其可靠性。
科普作者可以不单单解释科学家知道些什么,还可以解释他们的求知方法。
政策制定者可以基于科学证据来进行决策。
作为致力于帮助人们在复杂问题上做出可靠决策的学者,我们鼓励人们接触一些自己所属的身份团体以外的信源,并从这些信源获取新闻与科学资讯。要打破你所处的“泡泡”,乐于倾听并与他人交流——务必要抬起头向上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原载于The Conversation,原标题为'Don't Look Up': Hollywood's primer on climate denial illustrates 5 myths that fuel rejection of science,作者Gale Sinatra系南加州大学教育与心理学教授,Barbara K. Hofer系米德尔伯里学院心理学荣休教授,翻译:林达,编辑:黄月
原创文章,作者:carmelaweatherl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32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