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的内存区域是怎么划分的?
JVM的内存划分中,有部分区域是线程私有的,有部分是属于整个JVM进程;有些区域会抛出OOM异常,有些则不会,了解JVM的内存区域划分以及特征,是定位线上内存问题的基础。那么JVM内存区域是怎么划分的呢?
首先是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在JVM规范中,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程序计数器。这是一块比较小的内存空间,存储当前线程正在执行的Java方法的JVM指令地址,即字节码的行号。如果正在执行Native方法,则这个计数器为空。该内存区域是唯一一个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没有规定任何OOM情况的内存区域。
第二,Java虚拟机栈(Java Virtal Machine Stack),同样也是属于线程私有区域,每个线程在创建的时候都会创建一个虚拟机栈,生命周期与线程一致,线程退出时,线程的虚拟机栈也回收。虚拟机栈内部保持一个个的栈帧,每次方法调用都会进行压栈,JVM对栈帧的操作只有出栈和压栈两种,方法调用结束时会进行出栈操作。
该区域存储着局部变量表,编译时期可知的各种基本类型数据、对象引用、方法出口等信息。
第三,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与虚拟机栈类似,本地方法栈是在调用本地方法时使用的栈,每个线程都有一个本地方法栈。
第四,堆(Heap),几乎所有创建的Java对象实例,都是被直接分配到堆上的。堆被所有的线程所共享,在堆上的区域,会被垃圾回收器做进一步划分,例如新生代、老年代的划分。Java虚拟机在启动的时候,可以使用“Xmx”之类的参数指定堆区域的大小。
第五,方法区(Method Area)。方法区与堆一样,也是所有的线程所共享,存储被虚拟机加载的元(Meta)数据,包括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行时常量池也在方法区中。根据Java虚拟机规范的规定,当方法区无法满足内存分配需求时,将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由于早期HotSpot JVM的实现,将CG分代收集拓展到了方法区,因此很多人会将方法区称为永久代。Oracle JDK8中已永久代移除永久代,同时增加了元数据区(Metaspace)。
第六,运行时常量池(Run-Time Constant Pool),这是方法区的一部分,受到方法区内存的限制,当常量池无法再申请到内存时,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
在Class文件中,除了有类的版本、方法、字段、接口等描述信息外,还有一项信息是常量池。每个Class文件的头四个字节称为Magic Number,它的作用是确定这是否是一个可以被虚拟机接受的文件;接着的四个字节存储的是Class文件的版本号。紧挨着版本号之后的,就是常量池入口了。常量池主要存放两大类常量:
- 字面量(Literal),如文本字符串、final常量值
- 符号引用,存放了与编译相关的一些常量,因为Java不像C 那样有连接的过程,因此字段方法这些符号引用在运行期就需要进行转换,以便得到真正的内存入口地址。
class文件中的常量池,也称为静态常量池,JVM虚拟机完成类装载操作后,会把静态常量池加载到内存中,存放在运行时常量池。
第七,直接内存(Direct Memory),直接内存并不属于Java规范规定的属于Java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的一部分。Java的NIO可以使用Native方法直接在java堆外分配内存,使用DirectByteBuffer对象作为这个堆外内存的引用。
下面这张图,反映了运行中的Java进程内存占用情况:
OOM可能发生在哪些区域上?
根据javadoc的描述,OOM是指JVM的内存不够用了,同时垃圾收集器也无法提供更多的内存。从描述中可以看出,在JVM抛出OutOfMemoryError之前,垃圾收集器一般会出马先尝试回收内存。
从上面分析的Java数据区来看,除了程序计数器不会发生OOM外,哪些区域会发生OOM的情况呢?
第一,堆内存。堆内存不足是最常见的发送OOM的原因之一,如果在堆中没有内存完成对象实例的分配,并且堆无法再扩展时,将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抛出的错误信息是“java.lang.OutOfMemoryError:Java heap space”。当前主流的JVM可以通过-Xmx和-Xms来控制堆内存的大小,发生堆上OOM的可能是存在内存泄露,也可能是堆大小分配不合理。
第二,Java虚拟机栈和本地方法栈,这两个区域的区别不过是虚拟机栈为虚拟机执行Java方法服务,而本地方法栈则为虚拟机使用到的Native方法服务,在内存分配异常上是相同的。在JVM规范中,对Java虚拟机栈规定了两种异常:1.如果线程请求的栈大于所分配的栈大小,则抛出StackOverFlowError错误,比如进行了一个不会停止的递归调用;2. 如果虚拟机栈是可以动态拓展的,拓展时无法申请到足够的内存,则抛出OutOfMemoryError错误。
第三,直接内存。直接内存虽然不是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的一部分,但既然是内存,就会受到物理内存的限制。在JDK1.4中引入的NIO使用Native函数库在堆外内存上直接分配内存,但直接内存不足时,也会导致OOM。
第四,方法区。随着Metaspace元数据区的引入,方法区的OOM错误信息也变成了“java.lang.OutOfMemoryError:Metaspace”。对于旧版本的Oracle JDK,由于永久代的大小有限,而JVM对永久代的垃圾回收并不积极,如果往永久代不断写入数据,例如String.Intern()的调用,在永久代占用太多空间导致内存不足,也会出现OOM的问题,对应的错误信息为“java.lang.OutOfMemoryError:PermGen space”
内存区域 | 是否线程私有 | 是否可能发生OOM |
---|---|---|
程序计数器 | 是 | 否 |
虚拟机栈 | 是 | 是 |
本地方法栈 | 是 | 是 |
方法区 | 否 | 是 |
直接内存 | 否 | 是 |
堆 | 否 | 是 |
堆内存结构是怎么样的?
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了解JVM的内存内容,具体到特定的内存区域,应该用什么工具去定位呢?
- 图形化工具。图形化工具的优点是直观,连接到Java进程后,可以显示堆内存、堆外内存的使用情况,类似的工具有JConsole,VisualVm等。
- 命令行工具。这类工具可以在运行时进行查询,包括jstat,jmap等,可以对堆内存、方法区等进行查看。定位线上问题时也多会使用这些工具。jmap也可以生成堆转储文件(Heap Dump)文件,如果是在linux上,可以将堆转储文件拉到本地来,使用Eclipse MAT进行分析,也可以使用jhap进行分析。
关于内存的监控与诊断,在后面会进行深入了解。现在来看下一个问题:堆内的结构是怎么的呢?
站在垃圾收集器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内存分为新生代与老年代。内存的分配规则取决于当前使用的是哪种垃圾收集器的组合,以及内存相关的参数配置。往大的方向说,对象优先分配在新生代的Eden区域,而大对象直接进入老年代。
第一, 新生代的Eden区域,对象优先分配在该区域,同时JVM可以为每个线程分配一个私有的缓存区域,称为TLAB(Thread Local Allocation Buffer),避免多线程同时分配内存时需要使用加锁等机制而影响分配速度。TLAB在堆上分配,位于Eden中。TLAB的结构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
从本质上来说,TLAB的管理是依靠三个指针:start、end、top。start与end标记了Eden中被该TLAB管理的区域,该区域不会被其他线程分配内存所使用,top是分配指针,开始时指向start的位置,随着内存分配的进行,慢慢向end靠近,当撞上end时触发TLAB refill。因此内存中Eden的结构大体为:
第二、新生代的Survivor区域。当Eden区域内存不足时会触发Minor GC,也称为新生代GC,在Minor GC存活下来的对象,会被复制到Survivor区域中。我认为Survivor区的作用在于避免过早触发Full GC。如果没有Survivor,Eden区每进行一次Minor GC都把对象直接送到老年代,老年代很快便会内存不足引发Full GC。新生代中有两个Survivor区,我认为两个Survivor的作用在于提高性能,避免内存碎片的出现。在任何时候,总有一个Survivor是empty的,在发生Minor GC时,会将Eden及另一个的Survivor的存活对象拷贝到该empty Survivor中,从而避免内存碎片的产生。新生代的内存结构大体为:
第三、老年代。老年代放置长生命周期的对象,通常是从Survivor区域拷贝过来的对象,不过当对象过大的时候,无法在新生代中用连续内存的存放,那么这个大对象就会被直接分配在老年代上。一般来说,普通的对象都是分配在TLAB上,较大的对象,直接分配在Eden区上的其他内存区域,而过大的对象,直接分配在老年代上。
第四、永久代。如前面所说,在早起的Hotspot JVM中有老年代的概念,老年代用于存储Java类的元数据、常量池、Intern字符串等。在JDK8之后,就将老年代移除,而引入元数据区的概念。
第五、Vritual空间。前面说过,可以使用Xms与Xmx来指定堆的最小与最大空间。如果Xms小于Xmx,堆的大小不会直接扩展到上限,而是留着一部分等待内存需求不断增长时,再分配给新生代。Vritual空间便是这部分保留的内存区域。
那么综上所述,可以画出Java堆内的内存结构大体为:
通过一些参数,可以来指定上述的堆内存区域的大小:
- -Xmx value 指定最大的堆大小
- -Xms value 指定初始的最小堆大小
- -XX:NewSize = value 指定新生代的大小
- -XX:NewRatio = value 老年代与新生代的大小比例。默认情况下,这个比例是2,也就是说老年代是新生代的2倍大。老年代过大的时候,Full GC的时间会很长;老年代过小,则很容易触发Full GC,Full GC频率过高,这就是这个参数会造成的影响。
- -XX:SurvivorRation = value . 设置Eden与Srivivor的大小比例,如果该值为8,代表一个Survivor是Eden的1/8,是整个新生代的1/10。
常用的性能监控与问题定位工具有哪些?
在系统的性能分析中,CPU、内存与IO是主要的关注项。很多时候服务出现问题,在这三者上会体现出现,比如CPU飙升,内存不足发生OOM等,这时候需要使用对应的工具,来对性能进行监控,对问题进行定位。
对于CPU的监控,首先可以使用top命令来进行查看,下面是使用top查看负载的一个截图:
load average 代表1分钟、5分钟、15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从这三个数字,可以判断系统负荷是大还是小。当CPU完全空闲的时候,平均负荷为0;当CPU工作量饱和的时候,平均负荷为1。因此 load average 这三个数值越低,代表系统负荷越小,那么什么时候能看出系统负荷比较重呢?这篇文章(Understanding Linux CPU Load – when should you be worried)里解释得非常通俗。如果电脑里只有一个CPU,把CPU看成一条单行桥,桥上只有一个车道,所有的车都必须从这个桥上通过。那么
系统负荷为0,代表桥上一辆车也没有
系统负荷0.5,意味着桥上一半路段上有车
系统负荷1,意味着桥上道路已经被车占满
系统负荷1.7,代表着在桥上车子已经满了(100%%uFF09,同时还有70%%u7684车子在等待从桥上通过:
从top命令的截图中可以看到这三个值机器的load average非常低。如果这三个值非常高,比如超过了50%%u621660%%uFF0C就应当引起注意。从时间维度上来说,如果发现CPU负荷慢慢升高,也需要警惕。
其他的内存、CPU等性能监控工具的使用,以一张脑图来展示:
具体的使用方式可以参考从一次线上故障思考Java问题定位思路。
原创文章,作者:306829225,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44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