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ntime类用于表示Java虚拟机运行时的状态,它用于封装Java虚拟机进程。每次使用“java”命令启动Java虚拟机时都会对应一个Runtime实例,并且只有一个实例,应用程序会通过该实例与其运行时的环境相连。应用程序不能创建自己的Runtime实例,若想在程序中获得一个Runtime实例,可以通过getRuntime()方法获取与之相关的Runtime对象,具体方式如下:
Runtime run = Runtime.getRuntime();
由于Runtime类封装了Java虚拟机进程,因此,可以通过该类的实例对象来获取当前虚拟机的相关信息。接下来通过一个案例来演示Runtime类的使用,如文件1所示。
文件1 Example12.java
public class Example1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untime rt = Runtime.getRuntime(); // 获取Java程序关联的运行时对象 System.out.println("处理器的个数: " + rt.availableProcessors() + "个"); System.out.println("空闲内存大小: " + rt.freeMemory() / 1024 / 1024 + "M"); System.out.println("最大可用内存大小: " + rt.maxMemory() / 1024 / 1024 + "M"); } }
运行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运行结果
文件1中,通过“Runtime.getRuntime();”方法创建了一个Runtime的实例对象,并分别调用该对象的availableProcessors()方法、freeMemory()方法和maxMemory()方法,将当前虚拟机的处理器个数、空闲内存大小和可用最大内存大小的信息打印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台计算机的配置和性能不同,该文件的打印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另外,空闲内存大小和可用最大内存大小都是以字节为单位计算的,文件1中程序的运行结果已经换算成了以兆(M)为单位的值。
Runtime类中提供了一个exec()方法,该方法用于执行一个DOS命令,从而实现和在命令行窗口中输入DOS命令同样的效果。例如,可以通过运行“notepad.exe”命令打开一个Windows自带的记事本,程序代码如文件2所示。
文件2 Example13.java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public class Example1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Runtime rt = Runtime.getRuntime(); // 创建Runtime实例对象 rt.exec("notepad.exe"); // 调用exec()方法 } }
文件2中,调用了Runtime对象的exec()方法,并将系统命令“notepad.exe”作为参数传递给方法。运行程序后会在桌面上打开一个记事本,如图2所示。
图2 记事本
此时,会在Windows系统中产生一个新的进程notepad.exe,可以通过任务管理器进行观察,如图3所示。
图3 任务管理器
Runtime类的exec()方法会返回一个Process对象,该对象表示操作系统的一个进程,此处为notepad.exe进程,通过Process对象可以对产生的新进程进行管理,如关闭此进程只需调用destroy()方法即可。
接下来通过一个案例来实现打开的记事本并在3秒后自动关闭的功能,如文件3所示。
文件3 Example14.java
public class Example14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创建一个Runtime实例对象 Runtime rt = Runtime.getRuntime(); // 得到表示进程的Process对象 Process process = rt.exec("notepad.exe"); // 程序休眠3秒 Thread.sleep(3000); // 关闭进程 process.destroy(); } }
在文件3中,通过调用Process对象的destroy()方法,将打开的记事本关闭了。为了突出演示的效果,使用了Thread类的静态方法sleep(long millis)使程序休眠了3秒,因此,程序运行后,会看到打开的记事本在3秒后自动关闭。
猜你喜欢:
InetAddress类的常用方法,InetAddress基本操作演示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53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