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闻?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2月23日,Cryptology Group at Centrum Wiskunde & Informatica (CWI)和Google的研究人员公开了2个PDF文件,我也第一时间下载并按提示检查了SHA-1的校验值。文件内容和SHA1的结果如图1所示。
↑ 图1 重现大新闻
图1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事实:这是2个不同的PDF文档,但是它们的SHA-1校验值是一样的。
这个简单的事实(We have broken SHA-1 in practice.)轰动了安全界,因为这说明世界上首次实际意义上公开的SHA-1的碰撞试验取得了成功。
[h1]SHA-1是啥?[/h1]
一句话:SHA-1是Hash算法的中广泛使用的一种。
哈希(Hash)又称为散列,或者杂凑,是一种算法。这种算法接受任意长度的数据输入,然后给出一个固定长度的输出。
↑ 图2 Hash示意图
如图2所示,Hash函数的输出反而没有特别的意义,一个设计一个优良的Hash函数,需要(尽量)满足如下条件:
- 通过输入可以容易地计算出输出
- 很难从给定的输出反推出输入,即不可逆性
- 不能修改输入(哪怕是微小的修改)而使得输出不变
- 不能找出2个不同的输入,使得输出一样
Hash的输出值(称为散列值或者数据的摘要)通常可以作为数据的指纹,这在密码学领域有重要的意义。
SHA(Secure Hash Algorithm)是由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制定的作为U.S. Fede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andard (FIPS)的散列函数家族。
↑ 图3 SHA家族
这次被发现碰撞的是SHA-1散列算法,是目前依然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算法,它的输出是160个bits,图1中用了40个16进制数来表示。SHA-1被发现碰撞之所以能成为大新闻,和它的应用场景分不开。
[h1]大新闻做了啥?[/h1]
虽然说在2005年文献[2]已经提出了复杂度小于
的理论碰撞,在2013年文献[5]将这一数字优化到
,但是他们都是理论分析,并没有给出实证。在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情况下,给出一个实例才是最好的。所以,The first collision for full SHA-1一文创造了第一个碰撞的实例。
他们基于[5]的研究,使用一种名为相同前缀碰撞攻击(identical-prefix collision attack)的方法:
即2条消息的前缀P是一样的,主要寻找2个数据对
使得2个完整消息的SHA-1输出相等,而后缀S可以是任意值。一旦这样的数据对找到,就严重违背了“不能找出2个不同的输入,使得输出一样”这一要求,也就宣布了SHA-1算法已经变得不安全。
当然找到这样一个碰撞的难度很大,得益于研究人员对算法的不断优化和GPU技术的发展,现在终于实现了在
复杂度下的实际碰撞攻击。如果认为图1还是一个巧合的话(实际上这样的巧合发生概率趋近于0),论文中还给出了另外一组实例,如图4所示。
↑ 图4 SHA-1碰撞实例
这次的实际攻击是拿JPEG开刀,所以PDF中是2幅图像不同,也算是比较有视觉说服力的实例。按照惯例,这次碰撞攻击的细节(包括技术细节和源代码)将会在以后条件成熟时公开。
[h1]以Git为例[/h1]
Git的本质是一种内容寻址的文件系统(Content-addressable filesystem),也就是说Git内部是通过键值对的方式存储的,而检索的本质是通过键来查找对应内容。因此向Git提交的任意内容,都会通过Hash算法得到一个唯一的键,以后可以通过这个键唯一地检索到存储的内容。而Git使用的Hash算法正是SHA-1。
接下来验证这一点。
以一个文件为例,Git对于该文件取Hash的方法如下:
sha1(‘blob ’ + filesize + ‘/0’ + filedata)
↑ 图5 Git中的Hash
图5中,3个红框代表了3次hash操作。
第一次是使用openssl提供的sha1算法计算hash
第二次是git提供的 hash-object方法计算hash
第三次是实际创建了一个仓库并在commit后检查hash
三次计算的结果完全一致,说明了Git在内部完全依赖SHA-1算法作为其hash算法。
实际上,Git并不关心文件或者处理的对象的名称,而只通过Hash值来区分他们。在Git的世界里,一个对象的Hash就是一个对象的唯一ID。如果ID可以伪造,那么就没有然后了。
接下来分析Git在遇到Hash碰撞的时候如何处理。
是不是很期待再来一发截图玩坏Git,然而现在并不行。实际情况由于碰撞需要的计算量依然远超过PC的能力,以及技术细节并没有完全公开,真实的情况还有待验证。而且Git并不是直接计算文件的Hash,所以图1给出的样例碰撞不会影响Git的运作。
要不“稍微”修改一下Git的实现,人为创造碰撞试试。文献[1]通过修改源码的方式,构造了一个简化的4 –bit SHA1版本来探究了碰撞的情况。
实验的结果是,在不少常见场景下,Git不报错,而实际上仓库已经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损坏。
一种简单的修复方法是报错并提示用户,虽然此时Git不能正常运作,但是可以及时止损。
[h1]再看HTTPS[/h1]
相比Git的问题,HTTPS使用的证书,情况似乎好很多。
SHA-1的不安全性,王小云教授早就在2005年就已经指出了[2]。
近几年各大公司也正逐渐的淘汰SHA-1:
对于SSL证书,Windows已于2017年1月1日起停止支持SHA1证书。
对于代码签名证书,Windows早在2016年1月1日就停止接受没有时间戳的SHA-1签名的代码和SHA-1证书。
Google的Chrome浏览器已经逐步地废弃了SHA-1证书支持,现在最新版的Chrome已经彻底不支持了。
Mozilla自2017 年 1 月1 日后不再信任SHA-1证书。
……
可以看到,不再支持SHA-1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或许这次的大新闻将加速这一进程。
So far so good。这是由于,对于大公司而言,更换新的证书很简单,因为不涉及到客户端的分发。
真正的挑战还是客户端:对于写应用程序的工程师来说,困难在于老旧的客户端不支持某些新特性,而在安全领域是倒过来的,困难的是老旧的客户端支持了过时的特性。
所以并不是大公司更新了证书,用户就可以高枕无忧。以HTTPS为例,只要浏览器还支持SHA-1,那么攻击者就可以伪造一个SHA-1签名的证书来冒充,即便被攻击的对象早已升级成了更安全的证书。因为浏览器会直接信任收到的SHA-1假证书,并不知道新证书的存在。这种方式的攻击只能从各方面来缓解,真正要杜绝,只能让浏览器彻底不支持SHA-1。
(以下以Windows为例,其它产品情况类似,或者更糟吧)
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快速更新的时代,Windows 10已经迭代了多个版本,大家觉得够好用的Windows 7 ,实际上都是8年前的“老古董”了,好在老家伙们都老当益壮,没有问题。
不幸的是Windows XP!Windows XP在SP3之后才支持SHA-2,才能够淘汰SHA-1。问题:国内还有多少Windows XP的用户,几百万?他们打死不升级系统还会在乎是SP几么。但是又不能彻底放弃XP,难道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答案……
[h1]历史的行程和改进建议[/h1]
这次大新闻还给出了攻击的代价。相比MD5可以用手机秒算而言,SHA-1的代价是110个GPU一年。这个代价对于中小企业和个人还是很难接受,但是对于大公司而言是可以做到的。更别忘了摩尔定律还在垂死挣扎,拥有更加高效,更加廉价的计算资源,也是历史的行程,不能不考虑。
↑ 图6 代价对比
所以,在安全领域,一种算法用到天荒地老是不太现实的。实际上每一种密码学算法都有其预估的生命周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断的更新迭代,才铸就了密码学今日的辉煌。
例如,文献[3]给出了Hash的生命周期。
↑ 图7 Hash的生命周期
简言之,红色已死,黄色有小病,绿色的活蹦乱跳。
这次的新闻,给SHA-1画上了句号,目前依然存活的是SHA-2(例如SHA-256)和SHA-3(Keccak是最终胜出者)。
所以改进的思路倒是很简单:新的项目全用SHA-2或者SHA-3就可以了。SHA-2已经非常成熟,直接拿来用即可。SHA-3的各种高效实现也层出不穷,这些都是依然安全的Hash算法(Keccak真是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算法,个人推荐)。
对于正在开发的项目,能换的赶紧换,不能换的也要创造条件换。毕竟以后摊子大了更加不好办。
对于已有的项目,比如Git这种情况,想更换也就只能慢慢迭代更新了。这确实是有较大的工程量。如这里[4]提到的,单单是替换硬编码的unsigned char[20],可能就需要不少精力。
(SHA-256和SHA-3的输出都不止160bits,20字节的空间是不够的)
此外对于一些安全不敏感的应用,也可以不用换。MD5理论上已经“死了”十多年了,但是还是有不少地方在使用它们。毕竟软件工程上有牵一发动全身的特点,如果仅仅为了替换一个算法,而引入了更多不该有的bug,反而得不偿失。
最后是对于普通用户的建议:有条件就更新。消费电子产品买新不买旧在历史的行程上看还是总体正确的。即便硬件不能更新,软件也要及时更新,这能解决很多安全上的问题(虽然也可能带来一些小的麻烦)。
[h2]参考文献[/h2]
[1] How would Git handle a SHA-1 collision on a blob? 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9392365/how-would-git-handle-a-sha-1-collision-on-a-blob
[2] Wang X, Yin Y L, Yu H. Finding collisions in the full SHA-1[C]//Annual International Cryptology Conference.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05: 17-36.
[3] Lifetimes of cryptographic hash functions http://valerieaurora.org/hash.html
[4] Why doesn’t Git use more modern SHA? 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28159071/why-doesnt-git-use-more-modern-sha
[5] Stevens M. New collision attacks on SHA-1 based on optimal joint local-collision analysis[C]//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Cryptographic Techniques.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3: 245-261.
[h3]作者:cyxu,更多安全类文章,请持续关注阿里聚安全的官方博客[/h3]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55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