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点时间,有点耐心,看完下面的这个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昨天晚上,接到妹妹的电话,说表弟的父母让表弟会家乡小镇去工作,因为他们安排好了;然后又说表弟“不听话,不想回去”,所以,想让我劝劝!
在我看来:表弟的命运,一开始就已经固定了。
8年前,表弟高考失利,按照我们家乡人一贯的想法(不考一本大学,丢人),他选择了复读。
7年前,表弟再次高考失利,在父母的不甘心下,让他再次复读了一次。(在我们家乡很常见,复读三次的都有,为了好大学)
3年前,表弟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因为选择的地质勘探方面,一个他不喜欢的专业,但是因为这个分数线低,可以保证进入重点大学。我告诉他,你大学的专业,可以不是你工作的方向,你可以自学。他说他如果放弃,四年就废了。
我告诉他:你如果不重新选择,你以后几十年就废了。而且大学更重要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而不仅仅只是那几本书的知识。
今年,他研究生毕业了。他大学毕业的时候,考了一个和专业有点关联的研究生,认为:学历高了,会对工作有帮助。这是很多人考研的一个出发点!
该面对的,早晚要面对,该来的,终究会来!
3年前,我们经过深谈过很多次,我给他讲了很大。研究生三年时间,如果只是为了拿个学历,来减少找工作的恐惧感,建议还是不要靠;因为这三年的时间,在社会上面去打拼的收获会更大,直接面对现实。尤其是三年之后,年纪也大了,直接面对房子,婚嫁的问题,这个压力会比现在更大。
他说他父母让他考研,我知道,这是事实,也是借口。我们家乡人喜欢面子“谁谁的小孩子是研究生啊,很不错”。
去年快毕业了的时候,表弟再次找我,说找了很多单位实习,都不理想。因为他心气很高,唯一的底气就是:我是研究生。他说要去考博,我问了一句“考博之后呢?”。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活在别人的计划里面,遵守着一些不知道哪里来的“规律”:好成绩—好分数—好大学—好工作—好人生!
我们从小就是不断的被灌输这样的教导,这个逻辑,或许成立,但是没有必然的关系。
最近表弟找过我,说要“取经”。其实该讲的,这些年都讲了。真的讲不出花来。因为他看起来很想改变,其实最后不会变。因为一直的性格,做事风格,已经决定了这一点。
他埋怨!当然,他可以埋怨所有人的人,因为他是按照所有的意向在活。从选科,到选大学,选专业,到现在所有的选择,都是别人给他选择。他从来就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和生活。一方面是不知道如何选择,另外就是不敢选择。别人替他做主了,即便以后不成,还可以怪别人。这就是他心里不主动选择的想法。如果是自己选择了,万一错了,咋搞。算了,还是听他们的吧。
好了,讲完故事,在聊聊我们现实的问题。
很多的朋友一直抱怨,年纪越来越大了,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无法突破,待遇也看到了天花板,而是还是一个很低的天花板。
听完其实很清楚,即便给他们一个成为富翁的机会,他们也不会抓住。因为性格已经决定了这一点。
我们常常讲一个段子:要是回到98年,遇到小马哥或者马云爸爸,跟他们混,或者投他们一点,现在绝对爽死了。
如果当年真的他遇到了小马哥或者马云,他肯定不会理他们。我们羡慕的是他们现在的成就和地位。如果告诉你,有个公司,还不错,有可能是下一个BAT,但是待遇很低,风险很大,去不去。
想都不用想:肯定选择不去!
有时候,明明已经看到了自己的3-5年之后的样子,也知道那个样子绝对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是,就是不会行动,因为“现实还没有到来”,不是火烧眉毛,肯定不会主动改变。其实很多时候,现实会比我们预料的更快到来。
当然,我们可以扯很多的借口,“哎呀,兄弟,我有一家老小要养啊”,“我有很多房贷”,“今年要结婚啊,我要求稳”。
一直在等“完美的时机”!
很多的时机,都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在变化中碰出来的。
越是穷的时候,越要动;越是没有机会的时候,要去外面跑。坐在家里,守着电脑,捧着手机,解决不了问题。
举个烧脑的例子,因为我认为这个例子最恰当:我们就好比一个原子,分子,我们的目标是不断的前进,去自己的理想地方。如果我们只是一个人,肯定很难完成,因为我们需要能量。我们就需要周围的原子,分子不断的撞击我们,从来改变我们的行动轨迹,在碰撞中给我们一点能量。我们和什么人碰撞,这是带有很大的不可预知性,但是,我们在每次的碰撞中,尽可能的按照目标去前进,这个道路不可能是笔直的。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达到目标,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尽可能多的产生有效碰撞,一点点的前进。
看到没,都原子弹了 :)
所以,很多人喜欢采访成功者,总是问“你认为你成功的最大因素是什么?”,很多回答“运气”。这或许就是“真实的感受”。勤奋,努力,冷静,这都是成功的一个因素,但是不是导致成功的绝对因素,就好比之前我们说的“好分数—好人生”一样。很多时候都要不断的选择,变化,因时制宜。
我们一直在苦苦的摸索着一个“不变的定律”,从而来帮助自己达到想要的目标。但是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变化的。可以回想我们知道,还有多人真正的信奉“好分数—好大学—好人生”的定律。
常常听很多人一直抱怨工作不爽,说要出去,信誓旦旦的样子。其实几年之后,他们还是在那里。即便公司明天快要倒闭了,很多人可能还在奢望等着赔偿,即便在此之前,公司已经很长时间发布出来工资。
这里心理非常能理解:做熟不做生。
即使这里再不济,再烂,也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地方,如果真的出去了,外面的世界就是一个“大大的未知数”,那就是“无限的恐惧”。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不知道如何求索”。因为长期以来,已经失去了对外面的洞察和竞争能力。除非,你告诉他,下一个地方是100%的风险的,即便有点点的风险,就会立刻退缩回来:待在一个一个已经注定没有希望的地方。
这十多年,亲眼看到很多哭着喊着要出来的人,没有出来,最后被逼到没有退路而出来。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55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