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SEO认为锚文本比率对于在Google中排名很重要。但这真的值得担心吗?
关于锚文本比率以及在Google上排名的最佳比率有很多想法。一些SEO研究了数百万个搜索结果,并发现了排名靠前的站点的常用锚文本比率。这些锚文本比率是否是提高排名和避免人工惩罚的关键?
锚文字
锚文本是从一个页面到另一网页的链接中使用的单词的技术名称。有时,锚文本为“单击此处”。有时,锚文本是“德克萨斯州达拉斯最佳SEO ”。
出于排名目的,Google将忽略诸如“ Click Here ”的锚文本。但是可以使用诸如“德克萨斯州最佳SEO达拉斯”的锚文本来帮助对链接到德克萨斯州最佳SEO达拉斯的搜索短语的页面进行排名,因为Google使用锚文本进行排名。
Google使用锚文本的背景
Google的创始人Sergey Brin和Lawrence Page于1998年撰写了一篇研究论文,描述了Google创新的PageRank方法。
该研究论文名为《大型超文本Web搜索引擎的解剖》。
该研究论文解释了使用锚文本进行排名的逻辑:
“链接的文本在我们的搜索引擎中以特殊的方式处理。大多数搜索引擎将链接的文本与链接所在的页面相关联。此外,我们将其与链接指向的页面相关联。”
在研究论文的另一部分中,作者解释了Google如何抑制关键字的影响(大概是为了防止过多使用关键字产生太大的影响)。他们解释说,这将防止任何排名因素产生太大影响。
在下面的引文中,Google创始人使用“ hits ”一词,他们所指的是在网页上找到的关键字。
Google的研究论文:
“…我们将锚文本和文档的PageRank中的匹配因素考虑在内。很难将所有这些信息合并到一个等级中。我们设计了排名函数,以使任何特定的因素都不会产生太大的
影响。首先,考虑最简单的情况-单个单词查询。为了使用单个单词查询对文档进行排名,Google会查看该单词在该文档的匹配列表中。Google认为每次匹配都是几种不同的类型之一(标题,锚点,URL,纯文本大字体,纯文本小字体等),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的类型权重。类型权重构成按类型索引的向量。
Google会在命中列表中计算每种类型的命中数。然后将每个计数转换为计数权重。首先,计数权重随计数线性增长,但很快逐渐减小,因此超过某个计数将无济于事。”
因此,您可以看到Google正在使用一种比率来减弱该排名信号的影响。如前所述,其目的可能是为了阻止关键字填充的流行排名技巧。
有人可能会说上述上限是造成锚文本比率的来源。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以我的经验,直到2005年Google宣布使用统计分析来识别异常链接模式之后,SEO社区才积极讨论锚文本比率的概念。以后再说。
当锚文字比率成为流行时
但是,直到2005年之后的某个时候,锚文本比率才成为问题。2005年5月,在新奥尔良PubCon上,Google宣布他们正在使用统计分析来识别不自然的链接模式。
那时,我住在离Google约45分钟路程的旧金山,曾多次受邀访问该校园,我有幸会见了Google垃圾邮件斗争小组的成员,其中包括一名告诉我他专门从事统计工作的成员分析。
统计分析被用来识别不自然的链接模式的想法使SEO社区害怕改变策略以融合并使其链接“看起来自然”。Google使用统计分析来识别不自然的链接模式是看似正常的短语链接的由来。
每个人都试图避免被非自然链接模式的统计分析所吸引,因此,通过模仿非垃圾网站的链接模式来显得自然很重要。
2005年的启示很可能是使用锚文本比例来显示“自然”的真实来源。
Google如何处理链接
今天的Google搜索引擎与2005年完全不同。
例如,谷歌于2020年开始在索引级别使用AI来阻止垃圾邮件站点进入索引(引文: 谷歌宣布其使用“反垃圾邮件AI”),这意味着这些垃圾邮件页面上的所有链接都没有机会影响排名。Google的反垃圾邮件AI在其他方面也可以捕获垃圾邮件。
有一种Penguin算法,专用于实时发现不自然的链接。没有人知道企鹅算法中的内容。它可以使用统计分析,也可以不使用统计分析。
随着新技术的引入,旧技术被淘汰。甚至Google的PageRank算法也已被淘汰,并在2006年被新版本取代(引文: 前Googler表示PageRank算法在2006年被替换)。
Google今天使用锚文本比率吗?
锚文字比例早在2005年就开始流行。搜索引擎已经前进。
目前尚不清楚锚文本比率是否会导致该网站被标记为需要人工审核。这绝对在可能性范围之内,但我认为,如果所有链接都是100%自然的,而不是不自然的链接活动的结果,则不应该考虑。
也许今天有关锚文本比率的最相关的观察结果是,任何担心锚文本比率的人都在建立类似于2005年的链接,并且不了解当今与链接有关的算法以及当今现代搜索引擎使用的AI垃圾邮件对抗工具来发现和删除不自然的链接。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58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