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
1
洪水来临时,要迅速到附近的山坡、高地、屋顶、楼房高层、大树上等高的地方暂避。
2
要设法尽快发出求救信号和信息,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3
落水时要寻找并抓住漂浮物,如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4
汽车进入水淹地区时,要注意水位不能超过驾驶室,要迎着洪水驶向高地,不能让洪水从侧面冲击车体。
5
不要惊慌失措、大喊大叫;不要接近或攀爬电线杆、高压线铁塔;不要爬到泥坯房房顶上。
地震
1
地震发生后,在室内,要选择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躲避,可躲到内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卫生间、储藏室和厨房等处。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
2
在公共场馆里,应迅速就近“蹲下、掩护、抓牢”或就近躲在柱子、大型物品旁;身处门口时可迅速跑出门外至空旷场地;在楼上时,要找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3
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以及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所。
4
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乘客应抓牢扶手避免摔倒,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不要跳车,地震过后再下车。
5
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6
寻找和开辟通道,朝着有光亮、宽敞的地方移动;不要乘电梯逃生。
7
一时无法脱险,要节省气力,静卧保持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多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8
无论在何处躲避,如有可能应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好头部。
海啸
1
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从地震到海啸的发生有一个时间差,要利用时间差进行避险和逃生。
2
如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都应快速撤离。
3
海啸发生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洋生物留在浅滩,场面蔚为大观,但此时千万不要去捡鱼虾或看热闹,应迅速离开海岸,向陆地高处转移。
4
海啸发生不幸落水时:
1要尽量抓住大的漂浮物,注意避免与其他硬物碰撞。
2在水中不要举手,也不要乱挣扎,应尽量减少动作,能浮在水面随波漂流即可。
3海水温度偏低,不要脱衣服。
4尽量不要游泳,以防体内热量过快散失。
5不要喝海水,海水不能解渴,反而会让人出现幻觉,导致精神失常甚至死亡。
6要尽可能向其他落水者靠拢,以扩大目标,让救援人员发现。
泥石流、山体滑坡
1
发现有泥石流、山体滑坡,要迅速向两边稳定区逃离,不要沿着山体向上方或下方奔跑。
2
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
3
不要停留在低洼处,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4
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至开阔地带。
5
应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不要在山谷和山沟底部扎营。
台风
1
尽快转移到坚固的建筑物或底层躲避风雨。
2
避免外出,必须外出时应穿较为鲜艳的衣服,并在随时能抓住固定物的地方行走。
3
在外行走,要尽量弯腰将身体缩成团,扣好衣扣,必要时应爬行前进。
4
不要在受台风影响的海滩游泳或驾船。
龙卷风
1
在室内:
1要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前进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尽量避免使用电话。
2将床垫或毯子罩在身上以免被砸伤。
3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是最安全的躲藏地点。
2
在室外:
1不要待在露天楼顶,就近进入混凝土建筑底层。
2远离大树、电线杆或简易房屋等。
3朝与龙卷风前进路线垂直的方向快跑。
4来不及逃离的,要迅速找到低洼地趴下。
5不要开车躲避,也不要在汽车中躲避。
雷电
1
不要在旷野中、孤独的小屋中、孤立的大树下、电线杆旁、高坡上避雷雨。
2
不要赤脚站在水泥地上,不要洗澡或淋浴,不要打固定电话,不要使用带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或电视机
3
要远离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他庞大的金属设施,避免站在山顶、制高点等场所。
4
多人一起在野外时,彼此隔开一定距离,不要挤在一起。
5
胶底鞋或橡胶轮胎不能抵御闪电。
沙尘暴
1
出门戴口罩、纱巾等。
2
多喝水,吃清淡食物。
3
不要购买露天食品。
4
骑车、开车要减速慢行,远离树木和广告牌。
5
老人、儿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不要出门。
暴雨
1
在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尽可能贴近建筑物。
2
在山区,当上游来水突然混浊、水位上涨较快时,要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
3
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4
下暴雨时不要自驾游。
浓雾
1
不要进行户外活动,必须外出时,要戴上口罩;尽量减少在雾中的时间。
2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和呼吸系统等疾病者最好不要外出。
3
雾中驾车时,应打开防雾灯,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制动距离,保持慢速行驶。
大雪
1
减少外出活动,及时调整出行计划。
2
不要待在不结实、不安全的建筑物内。
3
行走时最好穿软底或防滑鞋,尤其是要做好冻伤、雪盲等的防护。
高温
1
多喝水,少吃多餐,适当多吃苦味和酸性食物。
2
避免剧烈运动,用凉水冲手腕、温水冲澡。
3
日间需小睡。
4
注意防晒;携带遮阳伞。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7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