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无法呼救的溺水者,我们应该怎么办?

  ♦溺水不是小概率事件

  据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发表的《全球溺水报告:预防一个主要杀手》显示,溺水是各区域儿童和青年十大主要死因之一,每年因溺水而死亡的人数约37.2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要知道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致病杀手“疟疾”在2015年的致死人数约为42.9万,对照两组数据,不难发现,溺水产生的健康危害已不容小觑。除此之外,该报告的其他调查结果也令人警醒:

  •全球半数以上溺水死亡者的年龄在25岁以下;

  •男性溺水率是女性的两倍以上;

  •90%以上溺水事件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其中非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溺水率最高。

面对无法呼救的溺水者,我们应该怎么办?

  

  在全球范围内,1-4岁的儿童最容易溺水,因为他们有自主走动的能力,可能会落入开放或无阻碍的水域而不能脱身。其实不只是儿童及青少年,溺水可能会发生在任何性别任何年龄段的人群身上,且危害巨大。

  但尽管发生了这些悲剧,我们对预防溺水的关注度还是相对较小。世卫组织非传染性疾病、残疾、暴力和伤害预防管理司司长Etienne Krug博士曾指出,“几乎一切有水的地方都有溺水风险,尤其在家里和家周围。日常生活中,溺水往往发生在浴缸、水桶、池塘、江河、水沟和水池中”。由此可见,提高日常生活中对溺水的防护意识是避免危险发生的第一步。

  ♦影视剧里都是骗人的,溺水者根本不会大声呼救

  相信最近发生的“北京双胞胎姐妹青岛海边溺亡事件”已经给大家敲响了警钟,溺水者在溺水时的行为表现也多次被科普,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溺水者在水中惊慌失措地用力挥舞胳膊,大声呼救的场景几乎不会发生。因为,多数溺水是非常非常安静的。

面对无法呼救的溺水者,我们应该怎么办?

  

  至于为什么非常安静,学姐结合自己学习游泳的经验,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大部分不会游泳或刚刚尝试学习游泳的人,对水(不论是多浅的水)都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的,一旦落水,恐惧感会骤然上升,身体便会紧张僵硬,在水里越发下沉,完全忘了要怎么呼吸、怎么踩水、怎么放松,只想拼命用手划水快点把身体浮出水面,同时身体会随着水波上下浮动,鼻子嘴巴时浮时沉,口鼻露出水面的瞬间,人的本能反应是快速张嘴呼吸,因此想呼救也很难发出声音。另外,人在溺水时,大脑处于半昏迷状态,因此一般都是安静的。所以,电视剧里英雄救美的那些套路能忘多少就忘多少吧,打破对溺水表现的固有认知,下图所示内容才是溺水真实表现:

面对无法呼救的溺水者,我们应该怎么办?

  

面对无法呼救的溺水者,我们应该怎么办?

  因此,一旦爱闹的小朋友突然安静下来,或者有人站在水中两眼无神,对你的话没反应,要马上实施救援。

  溺水的主要表现是窒息,以及寒冷引起的心肺呼吸功能紊乱,甚至心肺呼吸骤停,导致心、肺、脑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缺氧的时间和程度,直接影响着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脑复苏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溺水后不超过5分钟,人就会失去意识。心脏骤停4至6分钟,脑组织就会受到不可逆转的伤害。心脏骤停10分钟,就会出现脑死亡。从临床经验来看,如果在5分钟内对溺水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溺水者生还比例可高达50%以上;6分钟后,死亡率则直线上升;10分钟以上的,脑死亡概率达到100%,即使抢救回来一条命,也是植物人状态。

  所以,对于溺水急救,时间就是生命。

  ♦发现溺水者,我们该怎么做?

  既然抢救溺水者分秒必争,那么一旦发现溺水者,我们该如何做呢?学姐认为,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在水中救人有其特殊性,对专业技能要求很高,如果没有受过专业的救援训练,即使自己会游泳,也不要冲动救人。发现有人溺水,要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

  如果溺水者是刚落水,最好的办法是向他大声呼喊,在岸上确保自己身体稳固的前提下用长棍等物件伸向他,或者向水面扔一些可以飘起来的东西,给他提供可依靠的“救命稻草”。

面对无法呼救的溺水者,我们应该怎么办?

  

  如果不得已一定要下水施救,务必从背后接近溺水者,再托起他的身体让头露出水面侧游上岸。千万不要从正面靠近溺水者,不然救援者就会成为溺水者的“救命稻草”被死死抓住,稍有不慎就可能打破“平衡”,两人都可能会面临溺水风险。

  一旦把溺水者救上岸,就要尽快展开急救。这时,旁观者进行的救援和复苏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但一定要使用科学的方法,不可盲目相信一些腹部冲击、倒挂急救等不靠谱的急救方法。

面对无法呼救的溺水者,我们应该怎么办?

  

  ►如果溺水者还有呼吸心跳,我们要尽可能给他保暖,维持体温,使其侧卧,在旁边安慰、鼓励他,等待医护救援人员。

  ►如果溺水者的呼吸心跳都没有了,我们要尽快清理干净其口鼻的脏物,马上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急救。

  打开气道可减少因气道阻塞而引致窒息的危险。若溺水者颈椎没有受伤,可使用“压额提颏法”:将一只手放在其前额上,向下压,而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伤者的下颌尖,然后向上提,让其头往后仰,鼻孔朝向正上方,这样,气道就开放了。

面对无法呼救的溺水者,我们应该怎么办?

  

  若怀疑患者颈椎受伤,应使用“托颌法”,即施救者双手手肘放在地上作固定,双手手掌放在患者头部两侧,固定其头颈;拇指放在患者颧骨上施压,而其他手指放在其下颌角边缘向上推。患者的舌头便会随下颌骨上移而被提起,使气道畅通。

面对无法呼救的溺水者,我们应该怎么办?

  气道开放后,施救者应立即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先做人工呼吸,当然必须通过口对口的方式,代替他的肺给他提供氧气,但前提是不能漏气。所以要先用食指和拇指捏紧患者的鼻子,这样可以防止吹气时空气从鼻孔漏出;接着将嘴巴覆盖在溺水者的嘴巴上,以正常呼吸的气量进行吹气;每次吹气时间约1秒,连续吹气2-5次,吹气直至胸部隆起。

面对无法呼救的溺水者,我们应该怎么办?

  

  紧接着做胸外心脏按压,它可以起到维持溺水者血液循环的作用。首先将溺水者平躺至坚硬的平面上,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按压:

面对无法呼救的溺水者,我们应该怎么办?

  每次按压完成后要完全放松,但手掌仍要持续紧贴溺水者胸前,不可离开,但也不可施加压力,待胸部完全回复后再次按压。

  以上急救措施按照2次吹气、30次按压的比例持续进行。

面对无法呼救的溺水者,我们应该怎么办?

  

  需要注意的是:对所有溺水者都应视为可能潜在脊髓损伤给予救护-固定颈、胸椎,确保预防脊髓损伤,否则病人救活了,也可能因抢救时方法不当而截瘫。

  以上步骤虽然看起来有些复杂,却是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技能。世界卫生组织在《预防溺水:实施指南》中明确把“对旁观者进行安全救援和复苏训练”列为预防溺水的有效措施之一。

面对无法呼救的溺水者,我们应该怎么办?

  

  安全无小事,健康无国界。任何国家的人民都有义务和权利学习这些安全技能。除了自学一些基本的自救及救人技能,发动社会力量形成水上安全救助机制也很关键。在这个方面,以下案例应该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在非洲东南部,有一个名叫莱索托的内陆国家。这里没有天然湖泊,大河也很少,所以没有游泳的传统。年龄较大的人很少会游泳,父母也经常禁止自己的孩子游泳,但实际上经常禁止无效。最近几年,村里建成了许多小水坝以阻止水土流失,且国内目前有两个大湖用于水力发电。这些设施在为国民服务的同时也导致许多儿童在玩耍时溺水。

面对无法呼救的溺水者,我们应该怎么办?

  

  鉴于上述情况,莱索托皇家救生协会以有游泳池的地方为目标,邀请附近的学校把会游泳的学生送到那里去游一个来回以证明自己的游泳能力。在第一天的课程中,学生们将接受救援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并在第二天进行评估,如果通过,就授予其基础证书。基础证书教学包括心肺复苏以及通过伸出援手,投掷救援物,携带辅助物涉水和游泳来进行救援,前提是溺水者离岸不是很远。

面对无法呼救的溺水者,我们应该怎么办?

  

  获得基础证书者有资格接受进一步的培训获得中级证书,其中包括站立在水中时举手过肩扔出绳子或用棍子、服装拖拉溺水者等技能培训。最后一个阶段是铜制奖章,通过该阶段者可以继续学习,成为教练。

  ♦不打无准备之仗,做好准备再下水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基础证书”所包含的技能已经足够使我们进行自我保护和对他人进行一些基础救援,但我们谁都不希望这些救援措施派上用场,因此下水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提前热身,适应水温,过饱、空腹、酒后、药后、身体不适者应避免下水。

  尽量避免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充气式游泳圈。

  如有可能,应从儿童期尽早开始进行游泳训练。

  [1]张献怀. 溺水急救要快 还要方法得当[N]. 保健时报,2012-06-21(016).

  [2] 世界卫生组织. 预防溺水:实施指南[R]. 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 2017.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A%BA%E6%B0%B4/795867?fr=aladdin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7276.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22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