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助力防灾减灾

  入汛以来,面对凶猛的洪水,越来越多高科技抗洪“神器”被广泛运用到防汛一线。利用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对水体面积和雨带变化做出持续而精准的监测,为天气预报和抗洪抢险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通过红外线无人机深入“孤岛”进行探测,成功解救被困人员;可以快速拼装与分解的动力舟桥,直接将大型挖掘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通过水路运至决口处……高科技大大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防汛抗洪不仅是对应急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工业、科技体系支撑能力的考验。以科技手段提升防汛监测预警决策的精准度和抢险救灾的及时性,才能将灾害带来的各种损失减到最小,这是科学防汛的题中应有之义。

  根据应急管理部的数据,主汛期以来洪涝灾害造成多个地区损失严重,但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因灾死亡失踪人数下降56.5%,倒塌房屋数量下降72.4%,直接经济损失下降5.0%。今年灾情更加严重,为何损失却在下降?这离不开迅速而精准的科学防汛工作。面对洪水,许多城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成果,实时监测气象、水文、地质等数据;上海、浙江、安徽等地将防汛救灾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指挥调度、信息共享、联动配合等能力;而在抗洪第一线,各种科技设备和前沿技术大显身手,让抗洪抢险更智慧、更高效、更科学。

  得益于我国综合科技能力的提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的拓展,科技助力防灾减灾的成果有目共睹。比如在海洋灾害预警领域,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包括海洋卫星、地面海洋环境监测站、雷达、移动观测平台、海啸地震台等在内的“海天一体”检测手段,台风路径预报水平保持世界领先。科技进步织密了防灾减灾的“安全网”,也筑牢了人民生命财产的“防护墙”。

  科技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深入应用,充分说明面对自然灾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未雨绸缪的规划、提升创新发展的行动自觉,就能增强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底气。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将“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作为主要任务,提出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进军民融合,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力度,引导防灾减灾救灾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服务发展。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的短板、推进关键技术研发、更好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必须下更大力气。

  防灾减灾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更好借助科技力量,不断提高抗御灾害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才能夯实美好生活的根基。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7797.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22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