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汇编程序用“;”号进行注释。
一、汇编语言程序格式
一个完整的ARM汇编由两部分组成:声明,实际代码段两部分组成。
1、声明
在一个程序之前先要进行声明:
1)声明代码段:
用AREA指令定义一个段,说明所定义段的相关属性。(说明段的名字,段的属性)
2) 声明ARM指令:
用CODE32或CODE16来声明程序为32位ARM指令或是16位Thumb指令。
3) 声明程序入口:
用ENTRY指令标识程序的入口点。
注:
这3个声明缺一不可。
在程序完成后要用END 指令声明程序结束。每一个汇编程序段都必须有一条END指令,指示代码段的结束。
2、段
1)在ARM汇编语言程序中,以程序段为单位组织代码。段是相对独立的指令或数据序列,具有特定的名称。
2)段的分类
代码段:代码段的内容为执行代码
数据段:数据段存放代码运行时需要用到的数据。
注:一个汇编程序至少有一个代码段。如果程序较长时,可以分割为多个代码段和数据段。多个段在程序编译连接时最终形成一个可执行的映像文件。
3)段具有以下的属性
Ø READONLY
Ø READWRITE
二、汇编语言的语句格式
[LABEL] OPERATION [OPERAND] [;COMMENT]
标号域 操作助记符域 操作数域 注释域
1. 标号域(LABLE)
1>标号域用来表示指令的地址、变量、过程名、数据的地址和常量。
2>标号是可以自己起名的标识符,语句标号可以是大小写字母混合,通常以字母开头,由字母、数字、下划线等组成。
3> 语句标号不能与寄存器名、指令助记符、伪指令(操作)助记符、变量名同名。
4> 语句标号必须在一行的开头书写,不能留空格。
2. 操作助记符域(OPERATION)
1>操作助记符域可以为指令、伪操作、宏指令或伪指令的助记符。
2> ARM汇编器对大小写敏感,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每一条指令的助记符可以全部用大写、或全部用小写,但不允许在一条指令中大、小写混用。
3> 所有的指令都不能在行的开头书写,必须在指令的前面有空格,然后再书写指令。
4> 指令助记符和后面的操作数或操作寄存器之间必须有空格,不可以在这之间使用逗号。
3. 操作数域(OPERAND)
操作数域表示操作的对象,操作数可以是常量、变量、标号、寄存器名或表达式,不同对象之间必须用逗号“,”分开。
三、ARM指令集格式
opcode {<cond>}{S} <Rd>,<Rn> {,<operand2>}
1、其中<>中的项是必须的,{}中的项是可选的。
2、opcode 表示指令助记符。
cond:表示执行条件。
S:表示是否影响CPSR寄存器的值。
Rd:表示目标寄存器。
Rn:表示第一个操作数的寄存器。
operand2:表示第2个操作数。
3、“operand2”具有如下的形式:
1>#immed_8r:常数表达式
eg: MOV R0,#1
ADD R0,R1,#0X0F
2>Rm:寄存器形式。
即在寄存器方式下,操作数即为寄存器的数值。
eg: MOV PC,R0
ADD R1,R1,R2
3>Rm,shift:寄存器移位方式。
将寄存器的移位结果作为操作数,当Rm值保持不变。
Ø ASR #n:表示算术右移n位。
Ø LSR #n:表示逻辑右移n位。
Ø ROR #n:表示循环右移n位。
Ø RRX #n:带扩展的循环右移n位。
Ø LSL #n:逻辑左移n位。
4、 使用条件码“cond”可以实现高效的逻辑操作,提高代码的效率。
Ø 所有的ARM指令都可以条件执行。
Ø Thumb指令只有B(跳转)指令具有条件执行功能。
注:如果执行中不表明条件码,默认为无条件(AL)执行。
四、汇编程序中常用的符号
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经常使用各种符号表示变量、常量和地址
Ø 符号由大小写字母、数字以及下划线组成。
Ø 符号区分大小写,同名的大、小写符号会被编译器认为是两个不同的符号。
Ø 符号在其作用范围内必须唯一,即在其作用范围内不可有同名的符号。
Ø 自定义的符号名不能与系统的保留字相同。
符号名不应与指令或伪指令同名。
1. 程序中的变量:
1>ARM汇编程序所支持的变量有数字变量,逻辑变量和字符串变量
2>在ARM汇编程序设计中,可使用GBLA,GBLL,GBLS伪定义声明全局变量,使用LCLA,LCLL,LCLS声明局部变量,并可使用SETA,SETL和SETS对其经行初始化。
2. 程序中的常量
1>ARM汇编程序所支持常量有数字常量,逻辑常量和字符串常量。
3. 程序中的变量代换
1>程序中的变量可通过代换操作取的一个常量。代换操作符为”$”
2>使用示例:
LCLS S1 LCLS S2 ;定义局部字符串变量S1和S2 S1 SETS “Test!” S2 SETS “This is a $ S1”;S2的值为“This is a Test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zqixiao_09」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zqixiao_09/article/details/50725254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88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