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关键能力

云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关键能力

2021年8月2日发布—文件号:736013

By Dennis Smith, Bob Gill, Raj Bala

云基础设施即服务和平台即服务供应商不仅可以满足企业要求,而且经常有所超越。在选择战略提供商时,基础设施和运营领导者应将企业需求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概述

主要发现

  • 本年度分析涉及的所有供应商均在过去一年中完善了自身产品,进入了多数产品符合一般云计算要求的阶段。
  • 主流提供商都推出了混合云产品,部分提供商还推出了分布式云计算产品,各提供商的产品和能力存在很大差异。
  • 随着市场的持续发展,企业的边缘计算需求已经超出大多数供应商的能力范围,因此本文所列的提供商中仅有少数拥有令人满意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
  • 未在所有用例中得高分的提供商仍然重要,因为这些提供商可能在特定用例中表现突出,或适合作为企业机构多云战略中的次级供应商。

建议

负责云和边缘基础设施的基础设施和运营(I&O)领导者,应:
  • 在选择战略性提供商时,不仅考虑关键需求,也考虑其他需求,以满足当前和未来的各类用例。
  • 借策略性提供商之力,应对战略性提供商不擅长的用例,填补缺口。
  • 不一味寻找“最佳”的提供商,优先考虑“合适”的战略提供商,以便及时有效地实施工作负载安置计划,获取价值。为寻找最佳提供商额外投入的时间,极少带来显著的增值。
  • 明确运营和成本影响最大化的第三方工具应用场景,量化评估多供应商模式的价值。

企业需要知道什么

这篇关键能力指南根据相关的评估标准,为集成云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CIPS)买家提供六种常见用例的供应商排名。买家可以查看供应商在每种用例中的排名,参考 Gartner的评估意见,根据产品功能列出适合某个用例的供应商。
Gartner在本文中评估的技术能力与去年相同。不过,供应商今年取得了很大进步,能够更好地满足这些用例的要求。这反映出供应商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CIPS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目前多数供应商可以针对大部分用例提供基本的云管理服务 (但腾讯除外,该公司自去年以来虽有所改善,但就本文评估的国际产品而言,其功能仍然有限)。 当企业希望满足的要求变得更为复杂时,供应商之间的差异便会显现出来。
Gartner采用五分制,根据各项功能的实现情况来评估每家供应商的产品或服务。分项评分和总体得分范围为1.0到5.0:
1 = 较差或欠缺:未达到一项能力的多数要求,或不满足任何一项要求。
2 = 一般:未达到部分要求。
3 = 良好:达到要求。
4 = 出色:达到要求或超越部分要求。
5 = 卓越:大幅超越要求。
为确定每个产品在用例中的总体得分,Gartner用各项能力的评分乘以权重,权重反映的是该项能力在相关用例方面的相对重要性。
本文中的分析是对云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魔力象限的补充。本文界定了市场范围,并关注一系列因素,包括企业生存能力、愿景、营销与重点地域,以及相关服务供应商的具体优势和劣势。
Gartner强烈建议各企业机构将本文与魔力象限结合使用,向Gartner分析师提出问询并查阅其他Gartner研究,以确定自身需求并选择与之相符的解决方案。

分析

关键能力用例图

供应商产品得分——分析用例

Vendors’ product scores for the analytics use case

供应商产品得分——云原生应用用例

Vendors’ product scores for the cloud-native applications use case

供应商产品得分——边缘计算用例

Vendors’ product scores for the edge computing use case

供应商产品得分——企业转型用例

Vendors’ product scores for the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use case

供应商产品得分——扩展云用例

Vendors’ product scores for the extended cloud use case

供应商产品得分——扩展企业用例

Vendors’ product scores for the extended enterprise use case

供应商

阿里巴巴
自2016年起,阿里巴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云服务,现可在世界各地提供公有云服务。本文评估了阿里巴巴的国际产品。
阿里巴巴一直在强化其核心公有云架构。例如,该公司对存储进行了大幅强化,改善了提供备份服务的块存储能力、跨区域复制能力和单租户能力;同时,也增强了网络负载平衡能力。虽然其底层基础设施在弹性方面仍保持领先地位,但与美国、欧洲和南美洲的多家其他提供商相比,该公司的业务规模仍然较小。
阿里巴巴通过完善其核心基础设施的周边服务提升了云能力。例如,时序数据库即服务(DBaaS)方面的增强功能针对物联网(IoT)进行了优化,这使阿里巴巴在已然具备优势的分析用例方面表现进一步加强。阿里巴巴的功能服务可以进行集成调试,也具备可观测性,能够为云原生开发人员用例提供更好的支持。此外,阿里巴巴还提供强大的容器管理服务。
阿里巴巴拥有一款完善的混合产品(Apsara Stack),支持本地部署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和平台即服务(PaaS)的公有云功能。该产品是一款独立的私有云产品,而非分布式云产品,支持用户从公有云管理本地基础设施,实现无缝连接。阿里巴巴的这款混合产品无需多云能力(将 Apsara Stack 扩展至其他云环境),即可扩展其本地公有云IaaS 和 PaaS能力。阿里巴巴与第三方就Apsara Stack展开的合作十分有限,其边缘产品更大程度上与IoT有关(收集并处理核心位置数据,而非部署边缘计算单元),其Link IoT Edge产品虽为预览版,但可以支持用户在边缘处理数据。
自去年开始,该公司已解决部分运营和企业集成弱点(例如提升其成本管理工具的能力)。 然而,其运营管理能力仍然落后于一流供应商(例如缺乏精简的服务目录和用于监控服务情况的移动应用)。此外,还缺乏其他供应商所具备的透明度(例如服务实施情况的技术细节)。
阿里巴巴的最大优势在于分析用例,此类产品可以利用阿里巴巴丰富的IaaS/PaaS能力。凭借过去一年中做出的改进,阿里巴巴在云原生用例方面表现强劲。但一部分用例对运营管理和与现有企业工具及流程的集成要求较高,阿里巴巴较难满足此类需求。

亚马逊云科技(AWS)
AWS可提供丰富的云能力组合。AWS已近乎完美地实现了核心公有云能力。该平台一直在深化这些核心能力,同时新增了重要的差异化能力。近期的创新包括增强其应用开发持续交付服务(对于支持云原生用例至关重要),以及在混合云计算领域的重大变革(例如边缘和分布式云功能的增强)。
AWS在各个关键能力领域都有出色表现,并且在多数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该公司在弹性这一项评估中脱颖而出,在公有云架构能力(包括计算、存储和网络)以及安全方面也具有优势。AWS能够以卓越的水平集成其庞大的PaaS服务产品组合与同样强大的底层IaaS产品组合。
AWS的容器服务(Elastic Container Service[ECS],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EKS]和Fargate)覆盖面广、种类丰富。其Kubernetes服务能够使用户部署的节点同时具有高成本效益和高性能,方法是利用裸机和基于ARM的实例打造高性能,并利用其Nitro系统实现成本效益。然而,与其他一些云Kubernetes服务相比,EKS的确需要更多手动操作(例如升级工作节点、应用网络策略等)。AWS推出了EKS和ECS Anywhere,以便在混合环境中完成AWS容器服务的本地部署。此能力最终会演变为多云能力,并扩展至其他云环境。
AWS掌握着大量混合和边缘计算技术,拥有种类丰富的AWS知识产权(IP),可以为这些技术提供支撑,减轻第三方依赖。尽管AWS的混合与边缘产品覆盖面广、种类丰富,但这些产品缺乏其他云提供商所具备的多云和独立原始设备厂商(OEM)支持。Outpost是AWS针对本地混合云用例开发的解决方案,这款分布式云产品近期推出了1U和2U规格的产品。在Outpost这一纯粹混合模型中,AWS包括IaaS和一部分公有云PaaS服务在内的IP,无需多云能力即可从AWS 公有云区域扩展至本地数据中心。AWS 还提供Local Zones,可将基础设施资源放在未设置AWS区域的都会区。此外,AWS Wavelength是一款基础设施产品,该产品可在支持5G部署应用开发的通信服务提供商(CSP)数据中心内部署。
Snow系列产品(Snowball Edge和Snowcone)是AWS为不连续用例提供的产品。AWS 还提供存储(Storage Gateway)和网络(CloudFront)产品,以支持边缘计算工作。此外,AWS也提供IoT(IoT Greengrass和FreeRTOS)、机器学习(ML和SageMaker Neo)、机器人(RoboMaker)和分析(Kinesis Video Streams)解决方案,还为制造领域提供专用边缘产品(SiteWise)。
AWS能够以出色的水平满足上述各个用例的需求,并且在分析、云原生、企业转型和扩展企业用例领域的得分也遥遥领先。

Google
Google Cloud Platform将IaaS和PaaS的功能整合在一起,打造出集成式解决方案组合。Google虚拟机(VM)产品Google Compute Engine于2012年6月推出,并于2013年12月全面上市。Google Cloud Platform中还新增诸多其他服务,例如Google Kubernetes Engine(GKE),这是该平台能够支持企业应用开发工作的关键所在。
自去年起,Google已实施多项改进措施,主要为其重新确立的以企业为重的理念提供支持。其中包括为甲骨文和VMware提供解决方案,以及在SAP迁移方面持续取得成功。凭借这些努力,Google最终在企业集成和运营管理关键能力方面提高了得分。改进措施包括(借助工具)完善其迁移评估服务,以将本地工作负载迁移至云端。该公司同时还优化了其数据迁移设备,使之足以轻松安全地将本地数据迁移至云端。Google提升了将现有企业数据库迁移至Google Cloud的能力,还实现了与企业支持工单系统的更佳集成。与此同时,培训和文档也得到了完善。
凭借这些措施,Google得以成为能够处理大量企业用例的通用云提供商。不过,Google仍保有一些原有项目。例如,在运营领域保有对已配置的云资源执行强制标记(在对云资源进行管理时十分实用)的功能,以及原生成本管理工具。
Google所提供的Kubernetes服务功能依旧最为齐全。这得益于许多因素,例如获得支持的部署规模、部署节点的生命周期管理,以及日志和监控的无缝集成等。但Kubernetes服务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文件服务集成不够紧密,以及服务所支持的工作节点不够多样化。
为构建和管理大量容器基础设施,Google推出了Anthos这一解决方案。Anthos涵盖平台相关服务,例如GKE、服务网格、配置管理,以及虚拟机至容器的迁移。Anthos可在Google Cloud、本地(vSphere或裸机基础设施)以及AWS和Azure中运行。Anthos不止能在Google Cloud中运行,而且还是一款基于软件的产品,或者说并非本地超融合基础设施(HCI)产品。
借助全新的Anthos功能,Google的边缘策略和解决方案已得到不断优化。具体方法为推出Anthos for Bare Metal、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ML)和应用编程接口(API)管理能力,以及打造侧重于多个行业的Edge扩展独立软件厂商(ISV)生态系统。同时,Google还将Anthos的使用范围扩展至边缘,并正在发展第三方网络。
Google已实现了发展(增强优势并突破局限),现可为除边缘计算领域之外的每个用例提供出色的产品。

IBM Cloud
尽管IBM在公有云架构能力方面仍然落后于其他厂商,但自去年评估以来,IBM已大幅改进其云产品。这些改进涉及弹性、公有云架构(包括计算、存储和网络)、安全性,以及应用开发人员服务。IBM实施的主要改进措施包括:在尽可能不中断服务的情况下维护主机和/或数据中心,提供更大的虚拟机尺寸、单租户虚拟机及优化后的横向扩展。IBM还在存储、网络和安全性方面实施了优化。例如,经优化的块存储和对象存储服务、区域间专用网络、第7层负载平衡、密钥和证书管理。
不过,IBM尚未解决公有云领域的一些问题。例如,如何满足客户的超额订阅管理、块存储快照和经优化的文件存储需求,以及如何在安全领域定义细化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策略。IBM的优化计算实例不具备其他一些厂商优化计算实例的多样性,这影响了其在分析用例方面的得分。最后,浏览IBM的数据中心设置和术语也非常困难。鉴于各个企业纷纷尝试衡量自身弹性并打造弹性设计,这种不便可能会引起混乱。
IBM正尝试实施一项宏伟的混合战略。该战略以多云为核心,可实现在本地或其他云环境中部署运营和平台服务。这一战略植根于IBM Cloud Satellite、CloudPak产品和OpenShift。Cloud Satellite是IBM的分布式云产品。IBM还可充分利用其主机和Power Systems服务器,并将二者绑定至IBM Cloud。同时,IBM亦提供裸机VMware解决方案或按消费付费的云虚拟机。IBM的边缘策略具有可扩展性和开放性,尤其注重IoT(提取自IBM公有云并在此处理的数据)。
IBM可以满足各个用例的需求,在扩展云用例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微软
微软的Azure产品将一系列IaaS和PaaS功能整合在一起,打造出集成式解决方案组合。微软的公有云IaaS产品功能强大,在架构灵活性方面仅次于AWS。与AWS类似的是,鉴于IaaS足以解决大部分核心领域的问题,微软在本年度对该产品进行的优化只是微调,而非大刀阔斧的改动。 不过,其中仍不乏一些引人注目的改进。例如:在计算实例中维护元数据,以高效安全的方式将数据迁移至Azure,以及加密块存储和传输中心。另外,微软还改进了开发人员服务,该服务是Azure已有的强大属性。同时,Azure还具备强大的分析功能。
Azure在功能方面的几项重大局限中,有一些与公有云架构相关。具体而言,这些局限涉及在原物理主机发生故障时能否在正常主机上重启虚拟机、大规模虚拟机配置、第7层负载平衡和安全性(例如,针对已标记资源的密钥管理服务和RBAC策略)。对于其中大部分领域,微软已具备部分能力。微软在2020年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在将Azure AD与Azure服务绑定后,有时可能会导致服务中断。
微软的Kubernetes服务颇具竞争力,可为企业提供基于财务的服务级别协议(SLA)和紧密的持续集成/持续交付(CI/CD)集成。此服务的不足之处在于工作节点硬件选择(即缺少ARM和裸机支持),以及缺少紧密的服务网格集成(目前处于预览阶段)。此外,在本次评估期间,并非所有区域都可使用此项服务。
微软的混合产品包括Azure Stack HCI(第三方硬件和软件产品)和Azure Stack Hub(第一/第三方硬件和软件)。利用这些产品,客户可在所处位置部署Azure IP。微软在运营管理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其混合工具性能与本研究所列的其他厂商相比最为突出。Azure ARC是运营管理能力的基石,可在整个混合部署中提供安全、监控和策略管理能力。该工具还具备多云运营能力,且能够创建和管理配置模板。Azure还提供支持工单API,可实现与企业服务台的集成。
微软的边缘计算策略包含Azure IoT Edge,该策略允许第三方产品连接至Azure和Azure Stack Edge(一种软硬件解决方案)。相关服务还包括时序洞察(提取和处理IoT数据)、Azure Sphere(提供基于硬件和软件的IoT安全解决方案)和Azure Edge Zones(向边缘分布Azure服务)等。微软边缘产品在工业IoT用例中表现强劲,这些用例已成功将功能扩展至边缘,同时还在不同行业与许多垂直合作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
微软在所有用例中都有出色表现,同时凭借其在运营工具方面的专业知识,在扩展云用例中占据主导地位。微软(以及AWS)在边缘计算用例方面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甲骨文
甲骨文在过去一年中,对基础设施实行了多项重大改进。因此,甲骨文在所有关键能力方面都取得了更高得分,尤其是在弹性和公有云架构领域。其中一项改进措施为提升弹性,这有助于维护数据中心,并在不影响服务的情况下将虚拟机定向至新硬件。甲骨文允许客户购买能力保障,进一步提升了为有大规模需求的企业提供大规模虚拟机配置这一已然颇为强劲的能力。甲骨文现已支持不可变存储,此举可防止删除存档文件。在网络方面,甲骨文现在支持传输中心并已优化其负载平衡能力(包括第7层负载平衡和网络负载平衡)。甲骨文还实施了其他可影响安全和运营管理关键能力的改进措施,例如云安全态势管理、情境RBAC、API网关服务和分布式日志服务的优化。
尽管已实施上述改进措施,但在能够管理SSL/TLS证书的证书管理服务方面和市场多样性方面,甲骨文仍存在不足之处。另外,其容器、DevOps和应用开发人员服务亦落后于市场领导者。
为满足混合需求,甲骨文特推出Oracle Dedicated Region Cloud@Customer。此解决方案(具有与公共IaaS和PaaS服务相同的产品)位于客户数据中心,结构完整且功能齐全,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工作负载,不限于甲骨文工作负载。在边缘计算方面,甲骨文宣布推出Oracle Roving Edge。这是一款稳定单元,旨在为已绑定和不连续用例运行通用计算工作负载。
凭借过去几年在上述方面做出的改进以及最近的一些改进,甲骨文得以支持所有用例的需求(涉及边缘计算的用例除外,因为边缘计算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腾讯
腾讯全球公有云基础设施产品主要围绕其核心客户群展开,即游戏、并购、社交媒体、视频流和数字商务。许多云服务(不到30%)并未覆盖全球。本文评估了腾讯的国际产品,其功能不如该公司在中国单独推出的产品丰富。腾讯的得分突显了这一差距。
腾讯的优势在于其核心公有云基础设施能力(如计算、存储、网络),尤其是网络方面。在公有云基础设施能力方面,该公司可与其他接受评估的厂商相媲美。腾讯的弹性相当不错,但缺乏区域一致性。其在北美、欧洲和拉丁美洲业务规模较大。
腾讯的分析能力虽可满足最低要求,但缺乏无服务器ML训练服务,无法让企业训练ML模型。该公司分析能力的不足之处还在于:缺乏受训ML算法、通过API提供无服务器AI/ML服务、ML算法基础设施和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计算实例。
另外,腾讯未向其国际用户提供DevOps能力。这对其大多数应用开发人员实现开发所需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样,腾讯的大部分边缘产品(基于边缘计算机器和边缘容器服务)也无法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腾讯也没有为其国际用户提供分布式云产品,而只是提供了各种私有云产品。
腾讯缺乏企业普遍需要的多项运营和企业集成服务(国际用户通常无法使用这些服务),这些服务包括强制标记、原生成本预测、付费服务的SLA、服务运行状况仪表板以及广泛的培训和认证。另外,同样无法获取的还有市场服务。
腾讯还存在其他不足,不利于各企业广泛采用其产品。该公司没有提供参考架构或与其部署相关的细节,因而缺乏透明度,这会令其他企业无法规划弹性部署。最后,腾讯在安全性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并未实施数据清理或威胁监控。
过去一年中,腾讯在各个方面提升了自身产品。因此,其得分取得新高。然而,腾讯的国际产品存在不足(即在评估期间,某些功能尚未全面上市),无法满足大多数用例的需求,不过其产品仍可满足具有基本需求的分析用例。

背景

在本次评估中,针对大多数技术要素的评估与去年并无二致。由于直接迁移用例对将IaaS和PaaS服务相结合的厂商影响较小,因此本评估已将其删除。直接迁移只是实现托管,因此更大程度上与“租用”IaaS服务有关。
顶级厂商评估及其结果表明,目前受关注的问题已由“为什么使用云?” 转变为“企业与云提供商的合作程度如何把握?”。大多数主流提供商都可以处理迁移至其公有云平台的传统工作负载,但鲜少有厂商可针对新近出现的复杂混合企业需求提供边缘和/或分布式云能力。
扩展云用例越来越受关注。围绕此用例的解决方案数量与去年相比有所增加,各供应商在功能、能力和解决此用例的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垂直集成的IaaS和/或PaaS混合产品,与各个云厂商推出的更多云产品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边缘计算用例的需求依然难以满足。目前只有两家供应商(微软和AWS)能够做到这一点,一些厂商仅在解决IoT相关问题,但并未将边缘计算(例如,设备或网关)纳入其产品组合。边缘计算领域正在兴起,且会在未来几年取得重大进展。

产品/服务类别定义

CIPS的定义为标准化、高度自动化的产品,除基础设施资源(如计算、网络和存储)外,也包括集成平台服务。 这些服务包括托管式应用、数据库和功能即服务产品。这些资源可以近乎实时地灵活扩展,并且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计费。客户可以直接使用自助服务界面,包括基于Web的用户界面(UI)和API。客户可以使用单租户型或多租户型资源,这些资源可以由服务提供商托管,也可以在客户数据中心内部署。

关键能力定义

架构—边缘计算
边缘计算考虑因素主要包括边缘解决方案是否基于针对核心IaaS/PaaS服务的扩展,和/或是否包括任何开放式系统/联盟/标准要素。
其他考虑因素包括边缘解决方案是否包括功能特定的硬件(可在核心之外执行边缘功能),和/或是否取决于使用边缘解决方案软件预装由第三方提供的硬件。本文评估了不同产品为各类多厂商开展的“工作”提供支持的能力;分析了公有云提取和处理收集来自边缘的数据的能力;评估了边缘云一致性开发和运营,以及通过提供商的身份和访问管理(IAM)服务提供边缘工作负载治理的能力;最后,本文还检验了在核心控制台和自动化控制下,将工作负载动态定位至中央或边缘的能力。

架构—扩展云
扩展云与在自己的数据中心或托管环境外部运行集成CIPS相关,包括在公有云托管控制台和API(即分布式云)无缝管理分布式CIPS服务。
此类别包括网关或扩展网络功能,这些功能可在客户拥有或租用的私有云设施中安装并使用,且可用于与公有云集成。此类别还提供本地IaaS和PaaS选项。例如,可安装在客户控制场所的融合硬件和软件平台,该平台提供的云服务与公有云服务在API和行为方面相同。此外,本文还考虑了多云能力(即在不同云环境中通过运营角度管理工作负载或部署与平台相关的服务)。

架构—公有云
此类别包含可提供广泛资源类型和架构的功能。在计算资源方面,灵活性将带来各种虚拟机尺寸及其他选项,如裸机(非虚拟化)服务器、单租户主机上的虚拟机和多种管理程序选择。
在存储资源方面,灵活性将带来不同类型的存储和多性能层。在网络资源方面,灵活性将带来能够创建复杂网络拓扑的软件定义网络(SDN),支持实用功能(如静态IP地址),以及使每个虚拟机拥有多个虚拟网络接口的能力。本年度分析文章再次评估了原生容器服务能力,例如工作节点部署类型、集群大小限制和存储支持。

数据分析
此类别包含分析、事件处理、ML和其他大规模工作负载所需的能力,还包含为应对密集型数据处理而优化的计算实例,以及旨在支持分析用例结构的服务和框架。

开发人员服务
此类别包含交付自动化管理软件基础设施和其他开发人员服务的能力,云软件基础设施服务(如DBaaS),以及可提高开发人员工作效率的功能(如CI/CD)。
在本年度评估中,还加入了功能即服务(FaaS)/无服务器和DevOps考虑因素。除之前所述之考虑因素外,针对FaaS/无服务器,还需考虑:
  • 支持多种语言(例如F#、Java和PowerShell)
  • 支持CloudEvents Serverless开发人员框架,该框架可支持FaaS平台
  • 完全托管式无服务器SQL和NoSQL服务
DevOps考虑因素如下:
  • 能够创建完整的沙盒环境
  • 具有分布式追踪和调试功能
  • 能够模拟故障并完成故障注入测试
  • 原生持续集成和部署工具,带有可扩展API和连接器
  • 能够支持Canary、A/B和蓝/绿部署模式

企业集成
此类别包含在混合IT环境中运行所需的功能,其中包括数据迁移功能和对企业运营环境的扩展。此类别还包含配置和管理多个服务用户所需的功能。
如果您拥有庞大的开发、工程或研究团队,用户管理和治理能力尤为重要,包括RBAC和目录服务等方面。

运营管理
此类别包含传统IT运营管理能力和面向DevOps的IT运营管理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连续配置自动化、编排、监控、自动修补功能,以及可以减少传统基础设施和运营(I&O)团队或DevOps工程师工作量的能力。
本文从公有云(也包括多云)、本地混合能力和边缘计算等方面评估这些能力。

弹性
此类别侧重用于预防故障并从故障中快速恢复的关键功能。由于客户需要云服务具备内在弹性,因此弹性是所有云服务的关键组成部分。

安全与合规
此类别包含的功能对安全、合规、风险管理和治理十分重要。这些功能包括具体的安全措施,如网络访问控制列表(ACL)、入侵检测系统/入侵防御系统(IDS/IPS)、多因素身份验证(MFA)和加密。
此类别还包含提供商所提供的功能(服务所固有且由提供商负责管理)以及安全控制(客户有责任合理使用)。安全是客户和提供商需共同承担的责任。客户需要能够使用并配置适当的控制。由于大多数使用CIPS的客户十分注重安全性,因此满足此类别基本期望所需的功能十分广泛。

用例

分析
此用例涉及部署包含大量数据集的工作负载,需要借助提供商的服务实现高效部署和运营。
在分析方面,企业需要制定一系列需要大量“数据处理”的计划。通常,这样的企业会组建分析小组,并且需要可运营的环境。

云原生应用
此用例与构建自公有云的全新应用有关,有可能实现公有云中部署的应用与本地系统之间的连接。
在云原生应用方面,企业在使用公有云时会精挑细选,同时还会深思熟虑,希望首先在公有云中创建少量应用。

边缘计算
此用例涉及将云提供商的IP扩展至边缘,系统可在此完成数据处理,而无需将其传送到中心云。
此用例中涉及的处理和存储更接近终端用户,从而便于同客户建立亲密关系。现有的此类技术包括AWS IoT Greengrass、Azure IoT Hub和Edge、Google IoT Edge以及AWS Snowball Edge。

企业转型
此用例涉及团队部署DevOps原则和实践,以及积极构建全新应用并改造现有应用。
可在利用云提供商全套产品的同时实施企业转型。在企业转型方面,企业会“不遗余力”地使用公有云,并且在改造其应用组合的同时,希望能够在公有云中构建全新应用。

扩展云
此用例涉及借助公有云设施(例如,厂商的分布式云解决方案),将云IP扩展至客户驻地。
此外,此用例还考虑了如何实现将IP扩展至其他云环境。此类企业热衷使用公有云(即拥有特定的云提供商),现在则希望将这些功能扩展至本地部署和扩展环境中,以用于因延迟和数据驻留等原因而无法移动的应用。

扩展企业
此用例涉及将旧版和/或本地技术/系统部署至公有云环境中。
此操作并非直接迁移应用,而是扩展支持应用的系统/组件(例如,云基础设施上的OpenShift、SAP和VMware)。此用例的重点是确定云环境对正在扩展的系统的支持程度。通常情况下,大型、成熟且拥有管理良好的传统本地环境的企业会使用此用例。这些企业希望迁移支持其应用的系统和运营,进而开始使用公有云。

增加和移除的厂商

自上次研究报告发布以来,厂商未发生任何变动。

厂商入围标准

表1:关键能力权重—用例

关键能力 分析 云原生 应用 边缘计算 企业转型 扩展云 扩展企业
架构— 边缘计算
0%
0%
60%
5%
0%
0%
架构— 扩展云
0%
0%
0%
5%
60%
0%
架构— 公有云
10%
19%
0%
10%
0%
15%
数据分析
60%
8%
10%
10%
8%
5%
开发人员 服务
8%
24%
5%
21%
5%
7%
企业集成
5%
12%
5%
13%
5%
23%
运营管理
5%
11%
13%
14%
15%
20%
弹性
5%
10%
0%
12%
0%
13%
安全与合规
7%
16%
7%
10%
7%
17%
截至2021年7月22日
来源:Gartner(2021年7月)
关键能力研究方法要求分析师先确定某类产品/服务的关键能力,然后根据特定产品/服务用例的相对重要性为每项能力加权。

关键能力评分

本文已对符合厂商入围标准的每类产品/服务实行关键能力评估,分值为1.0到5.0。

表2:产品/服务关键能力评分

关键能力 阿里巴巴 AWS Google IBM Cloud 微软 甲骨文 腾讯
架构— 边缘计算
2.8
3.7
2.2
3.0
3.7
2.5
2.1
架构— 扩展云
3.3
3.9
3.4
3.9
4.1
3.6
2.8
架构— 公有云
4.0
4.7
4.1
2.9
4.2
4.0
3.6
数据分析
4.0
4.4
4.3
3.3
4.2
3.4
3.2
开发人员 服务
3.6
4.6
3.7
3.2
4.5
2.7
2.1
企业集成
3.1
4.6
3.9
3.0
4.7
3.0
2.8
运营管理
3.2
4.5
3.4
3.3
4.6
3.2
2.5
弹性
3.6
4.2
3.8
3.0
3.5
3.6
3.3
安全 与合规
3.0
4.8
4.6
3.7
4.7
4.1
2.9
截至2021年7月22日
来源:Gartner(2021年7月)
每个用例的产品/服务得分如表3所示。用例权重乘以产品/服务评分即为得分,可以从整体上展现每个用例满足关键能力的程度。

表3:产品得分—用例

用例 阿里巴巴 AWS Google IBM Cloud 微软 甲骨文 腾讯
分析
3.79
4.48
4.16
3.25
4.27
3.43
3.08
云原生 应用
3.51
4.58
3.97
3.20
4.39
3.41
2.85
边缘计算
3.04
4.04
2.89
3.13
4.03
2.83
2.35
企业转型
3.44
4.47
3.80
3.22
4.32
3.29
2.77
扩展云
3.33
4.16
3.60
3.67
4.28
3.48
2.76
扩展企业
3.38
4.57
3.94
3.19
4.41
3.45
2.91
截至2021年7月22日
来源:Gartner(2021年7月)
为确定用例中每类产品/服务的总得分,请将表2中的评分乘以表1中所示的权重。

关键能力研究方法

此方法要求分析师先确定某类产品或服务的关键能力,然后根据特定产品或服务用例的相对重要性为每项能力加权,再根据产品/服务满足每种关键能力的程度来评分。最后,针对每类产品/服务计算分数,从整体上展现这些产品/服务满足每个用例关键能力的程度。
“关键能力”是指在质量和性能方面区别于同类产品/服务的属性。Gartner建议用户考虑将这组关键能力作为购置决策中的一项重要标准。
在划分用于评估的产品/服务类别时,分析师首先会确定该市场中产品/服务的主要用途,考虑该市场终端用户希望通过产品/服务满足哪些需求。用例应与常见的客户部署场景相符,并根据独特的客户场景来定义。
然后,分析师将确定关键能力,即此类产品/服务通常所需的广义功能组。每项能力在满足特定需求方面都有一定的重要性;有些功能比其他功能更重要,具体取决于接受评估的用例。
Gartner采用五分制,根据各项能力的实现情况来评估每家厂商的产品或服务。所有厂商的评分都并排显示,便于用户比较不同功能之间的差别。
分项评分和总体得分范围为1.0到5.0:
1=较差或欠缺:未达到一项能力的多数要求,或完全没达到任何一项要求。
2=一般:未达到部分要求
3=良好:达到要求
4=出色:达到或超越部分要求。
5=卓越:显著超越要求
为确定每个产品在用例中的总得分,Gartner使用产品评分乘以权重,得出用例中的产品得分。
Gartner选择的关键能力并不代表产品的所有能力,因此本文提到的关键能力可能无法代表特定使用情况下或业务目标中最重要的能力。客户在作出产品/服务决策之前,应将关键能力分析视为一种产品评价意见参考,结合其他信息源做出判断。

原创文章,作者:奋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92003.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0月29日 15:49
下一篇 2022年10月29日 16: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