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数据的分类

数据,数据时代最重要的资源,蕴含着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巨大能量。随着消费者对车联网的期望越来越高,各大整车厂对互联网的态度与从前已大不相同。转型拥抱互联网,通过车联网运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同时从此过程中创造新的价值,甚至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已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车联网数据量

作为物联网技术范畴内的车联网技术,其数据量是惊人的。
车身CAN总线上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Mbps(每秒1,000,000 bits),这使得车身信号可以达到毫秒级的响应。根据需求不同,信号采集的频率可为秒级、十秒级等等。对于精度需求的信号(例如安全相关信号,自动驾驶信号),往往采用100ms级采集的频率。

假设数据采集的频率为每秒一次,也就是1Hz,按每天一个小时平均使用时长来计算,那么每辆车每年采集数据1,314,000次。可采集的CAN信号有数百个,如果只假设每次采集100~200个不同信号,每次采集的数据量按1KB计算,那么一辆车每天产生3.5MB数据,每年产生1.25GB。100万辆车每天产生的数据量达3.35TB。这还是比较保守的估计,并且没有算入平台接受tbox上传的数据后,对数据进行解码、转义后得到的入库数据。

车联网数据分类

对车联网的数据分类,目前很难说得上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个人认为,按照人、人车交互、车身、环境四部分进行分类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思路。

车联网数据的分类
车联网数据
  • 人:
    指用户数据,内容多来源于购车登记信息及手机APP上填写的账户信息。还可包括销售数据,保险数据、维修记录数据、交通违规数据等。
  • 交互:
    人车交互大体上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使用车的代步功能相关的操控数据,另一部分是车内娱乐空间的应用数据。
  • 车况:
    车本身的数据也可分为两大类。首先是车况数据,数据反映的是车辆每时每刻的状态。这不限于行驶过程,对于燃油车,在上电后即会上传数据。而电动车也是一样,且充电过程中也有数据上传。
    另一部分为车辆的性能数据,不同于车况数据反映的是每个时刻的车身状态。性能数据反映一段时间内车辆的性能,如电量、油量可以看做是反映车辆后续行驶能力的数据。最重要的是性能数据的价值在于监控车身,用于安全监控、故障预警等场景。如反映刹车系统制动能力的数据,反映刹车系统的能力,并不会因为没有使用刹车功能就不存在了。
  • 周边环境:
    环境数据顾名思义,就是反映车内外的环境情况的数据。如温湿度、空气质量等。

一般用户相关信息来源于用户上传。应用数据、操控数据、工况数据、环境数据都来自车机或手机APP采集上传。性能数据稍有不同,一些零部件本身自带诊断功能,在出现问题是会像CAN上发送故障信号,这部分信号可直接采集上传。而还有一些根据业务需要而定义的指标,也算作性能数据范围内,这部分数据需根据采集的车身数据计算得到。

作者:有机会一起种地OT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8e7d9961b89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创文章,作者:奋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9329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19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