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集团被申请破产重整
2021年7月9日,紫光集团发布公告称,集团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通知书》,债权人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集团资不抵债为由,向法院申请对其进行破产重整。
公告指出,紫光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该公告中一句“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值得深思,为何行业巨头在一纸公告中落入如此危机?
7月16日晚间,紫光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紫光股份、紫光国微、学大教育先后发布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紫光集团的告知函,法院裁定其破产重整。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6月,紫光集团总负债规模达到2029.38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为1192.11亿元,短期借款和1年以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合计达到794.28亿元。
7月16日,北京一中院裁定受理徽商银行对紫光集团的重整申请,并指定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清算组担任紫光集团管理人。
过度融资带来的债务困境
紫光集团的“暴雷”早在去年就逐渐显现,从2013年到2019年短短6年时间里,紫光集团斥巨资收购二十多家公司。
17.8亿美元收购展讯、9.1亿美元收购锐迪科,25亿美元收购华三,38亿美元入股西部数据…,健坤投资集团董事长、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被业界冠以“饿虎”名号。
赵伟国操盘紫光集团十余年,紫光集团以紫光股份(新华三)、紫光国微、紫光展锐及长江存储等核心企业为主,迅速完成集成电路产业布局。
在行业内人士看来,紫光集团希望以收购形式构建一个“芯片帝国”,在国内做强做大,最终走向世界。
不断的并购、投资,让紫光集团在十年内股价规模飙升,但紫光模式并未走的顺利,2015年7月,拟以230亿美元收购美光科技被否决;欲成为西部数据第一大股东计划也随之流产。
赵伟国的并购路并没有停止,甚至愈发激进,其言论也一直饱受行业人士质疑。
在去中国台湾考察时,赵伟国甚至放出买下台积电的豪言壮语。
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赵(伟国)不过是一个炒股的投资者,怎么能去问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一个世界半导体教父,公司多少钱要卖?张忠谋60多年半导体经验,“不是你今天用钱就可以买的”。
赵伟国与紫光集团的渊源颇深,在其硕士毕业后,就出任紫光集团自动化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
2004年,赵伟国成立了北京健坤投资集团,开始涉足房地产与矿产,依靠其优秀的投资远见,赚的盆满钵满的他正式进军芯片产业。
随后,就是业界所熟知的“买买买”模式,套用资本模式,不断通过资产运作壮大紫光集团。
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据企查查App显示,紫光集团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持股51%。旗下控制企业超300家,间接参股企业超1000家。
再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明显缺乏清偿能力”这句话,我们看看目前紫光集团旗下的公司产品表现。
紫光集团的业务线主要有两条,分别是云计算和芯片。在云计算领域,主要支撑其业务的公司是新华三和紫光云。在芯片领域,主要涉及公司为紫光展锐和长江存储。
2015年,紫光集团斥资25亿美元收购惠普旗下公司新华三51%的股份,成为中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网络产品和服务领军企业;2016年,紫光集团联合多方组建长江存储,紫光集团占股51.04%。这是紫光集团最大手笔的投入。根据企查查App,长江存储注册资本563亿元,做存储器芯片设计与制造,在成立之初计划总投资1600亿元。
在与公众号“班门弄斧”主理人孙永杰的采访中,他表示,紫光集团旗下公司面临着非常大的竞争压力,在近几年的发展当中,公司整体产品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
先看长江存储,虽然计划今年把产量提高一倍,计划到下半年将每月的存储芯片产量提高到 10 万片晶圆,并准备试产 192 层 NAND 快闪记忆体芯片,但其产能仅为全球总产量的 7%。相较之下,三星电子目前每月约生产 48 万片晶圆,而美光的月产能约为 18 万片。
从技术上看,长江存储最早将于 2021 年年中试产第一批192层 3D NAND 闪存芯片。不过,因先进工艺的复杂性,需要时间确保量产芯片质量,这一计划有可能会被推迟到今年下半年。相比之下,三星和美光等厂商正在开发 176 层 3D NAND 闪存芯片,128 层已经进入量产。由此可见,长江存储仍面临技术能力不够、产能爬坡慢等严峻挑战。
至于新华三,虽然实现持续盈利,但与紫光集团收购股份所用的25亿美元相比,新华三几年的利润尚未抵消收购费用。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新华三在云计算等基础设施领域中面临的竞争激烈,未来不确定性很大。
综上所述,以赵伟国为主导的“紫光买买买”模式已经终结,该模式也并未给中国芯片产业竞争带来实质性的提升,紫光集团旗下企业是产业非常稀缺的资源,但唯独放下历史包袱,以“造血”为发展目标,才是真正适用科技企业的发展思路。
原创文章,作者:Maggie-Hun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30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