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集团Stone的兴衰历史
“四通”英文谐音是“STONE”:STONE可以是普通的石头,也可以是宝石。“摸着石头过河”。四通就是可以摸到的石头。不成功,我们是铺路石、奠基石。成功了,我们就是里程碑。
四通是“上通天、下通民、外通洋、内通土”。
四通首先提出民企“四自”原则:自由组合、自主经营、自筹资金、自负盈亏
早期的四通是个善于“生产口号”的企业。
四通段永基的自省名言“人人都知道四通,但人人都不知道四通在做什么”
段永基说四通集团的产权“这是一个我永远说不清楚、你永远听不明白的问题。”
四通副总裁李玉琢总结“四通的成功首先源于它的产品,而产品源于‘四通人’,‘四通人’又源于四通的文化,四通文化则最终源于企业家的思想。而它的失败路径正好是相反的过程。”
1984年5月11日:王安时(科学院自动化所)、沈国钧(中科院计算中心)、刘海平、崔铭山等7名科技人员借北京四季青公社2万元,创立的“北京市四通新兴产业开发公司”注册成立,领取工商营业执照。
1984年5月16日:北京市四通新兴产业开发公司召开成立大会。公司提出口号“高境界、高效率、高效益”。
1984年9月:四通门市部开业,开始卖微机等电子产品。
1984年:四通成立半年多,靠改装后可以打印汉字的M-2024打印机,四通实现销售收入900万元,盈利143万元。
1985年初:冶金部自动化所的王辑志正式加入四通。不久成为四通的总工程师,负责打字机的汉化工作。
1985年初:公司改制,另起炉灶,成立“北京四通总公司”,是“四通新兴产业开发公司”、“四通装修材料公司”和“四通发展公司”的上级公司。四通总公司,被定为“城市知青集体企业”。
1985年:段永基正式加入四通集团公司,后离职。第二年段永基第二次进入四通,初期做王安时的助手,负责进口采购。
1985年5月:“四通同人基金会”成立。6月5日,选举产生了五人董事会,后来增加段永基等人。董事长有50%的经营管理投票权,其余的董事分享50%。
1985年:四通对完成日本M1570彩色打印机汉化的二次开发并迅速占领市场。
1986年:四季青乡在海淀区中关村为四通公司解决4.5亩的用地,建设了四通公司大楼。“北京四通集团公司”成立,注册资金一亿元。
1986年5月16日:四通与日本三井物产公司合作推出第一代MS系列文字处理机MS-2400,获得巨大成功。MS-2400结束中文机械打字的历史,开创中国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的浪潮。
1986年6月:四通公司尝试内部发行股票,动机起源于筹措资金,四通将此举定位“所有制改革的一次重大尝试”。最终,四通的“内部股票”成为“内部债券”,保本付息,一年后可以连本带利退股。
1986年9月:《四通人》创刊
1986年:四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净资产达1000万元。
1987年5月16日:四通成立三周年,四通推出中国打字机的经典之作MS-2401,价格13500元,畅销将近10年,四通的摇钱树。
1987年:四通集团和三井物产合资成立北京四通办公设备有限公司,四通集团75%股权(中文处理知识产权技术占股25%),三井物产25%股权。段永基担任董事、总经理。
1987年:王安时100港币成立香港四通公司,王安时担任总经理。
1987年:四通公司以5.1428亿元的年营业额荣登中国1987年计算机行业前20大企业营业额排行榜的榜首,中国大陆最大的民营科技企业。
1988年8月11日到9月10日:围绕四通现象,《经济日报》展开大讨论。
1988年12月7日:北京四通新技术产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1988年:四通实现销售收入10.31亿元。
1989年初:四通公司已发展到“下属企业42个。其中独资企业21个;合资企业13个(国内合资9个、中外合资4个);合作企业2个;承包企业3个;海外企业3个(香港、北美、澳大利亚),分布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外3个国家、地区。”(海淀区的报告)
四通股份改革分裂的故事:
- 1987年:四通开始筹划股份制改造, 并争取到国家体改委的四大股份制改造试点之一的机会。
- 1988年:四通7位董事开始股份制产权改革。吴敬琏、周小川、楼继伟等四人专家组意见:四通人拿30%股份,70%给国企或事业单位。四通不认可。
- 总裁:“良性分割”,每个董事7%股份,7个董事占49%。另外51%暂时留作四通其他干部员工的股份,暂时由总裁代持。
- 因为股权问题,七位董事产生裂痕。
- 1989年初:董事会开不起来。王安时、崔明山拒绝出席,四通处于分裂边缘。
- 1989年:总裁和4位副总裁离职。四通的资产和产权改革被暂停。
- 1989年:北京市25人工作组进驻四通,成立5人新党委。确定新任董事长和总裁:北大数学系出身、四通7位创始人之一的沈国钧。马明柱担任四通的党委书记,同时兼任四通第一副董事长。
1989年:北京三环路开通,四通200万拍到友谊宾馆旁的立交桥命名权-四通桥。
1990年:四通推出MS-2406中外文文字处理机。第十万台文字处理机问世。
从左到右:李玉琢、段永基、三井公司的中入、王辑志
1990年:依靠打字机的超高利润,四通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
1991年:美国COMDAX展览,四通展出独特的中英文文字处理机、澳洲四通公司邝振琨研发的Multi-VGA多屏幕显示系统、RISC指令集兼容SunSPARC的工作站。
1991年:段永基接替沈国钧任四通集团公司的第三任总裁,沈国钧继续担任董事长,李文俊副总裁被提拔为副董事长。四通内部形成了段永基总裁、沈国钧董事长两大山头。
段永基提出“二次创业”:以股份化、集团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为核心。
段永基提出“与巨人同行”:对标IBM等美国大型IT企业。
1992年:由于不受重视技术+待遇极低,主管技术研发的王辑志辞职。四通的技术开始逐渐落伍。
80年代末90年代四通公司的薪酬:
- 四通的顶级管理者,也就是以总裁为首的几名创业者,年薪都在几万,后来是几十万。
- 1993年:四通在香港上市前,一把手的年薪已接近二百万。
- 90年代初:四通的中层管理者,月薪也接近万元。
1993年3月23日:四通公司内部写给总裁委员会和财务部经理储忠的一份备忘录上,第一句话就是:由于集团财务支出大于收入,已使集团账号上存款不足50万元。故紧急报警!
1993年:世界银行的成员公司国际金融公司(IFC)来访,商谈对四通投资或贷款的问题。问到四通的产权结构,段永基说:这是一个我永远说不清楚、你永远听不明白的问题。
1993年:四通第一台便携式文字处理机MS-1300
1993年8月:四通电子(0409HK)在香港上市,发行6亿股,筹集资金6~7亿港币。这是在港上市的第一家大陆高科技企业,也是在港上市的第一股大陆民营企业。四通资产的42%作为法人股,被打包进上市公司。2000名职工分到了1500万股内部职工股,占当时总股本的2.05%。
1993年8月:CCDOS发明人严援朝任四通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1993年底:四通集团投资500万元给“中文之星”发明人王志东,成立了北京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996年四通利方转型互联网,后推出新浪门户网站。
1994年:占四通销售额70%、利润90%的打字机系列产品开始走下坡路。
1994年:四通骨干人员流失严重,“人才危机”会议,员工指出,四通再不长进,只能留住三流人才,沦为三流企业。
1994年:四通成立十周年。
1995年:四通大厦竣工,中关村商圈的扛鼎之作,中关村核心区的最高建筑。
1995年:四通的销售收入70亿元。
1996年:三菱四通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北京四通松下电工有限公司成立。
1996年10月:四通与OKI合作开发的新型票据打印机“四通OKI5530SC打印机”,在深通进行本地化生产。
1986-1996年:四通辉煌的十年
1998年:四通开始投资做电脑-家用PC机。经营不善,几个月后以失败告终。
段永基自己回忆:1996年-1998年,四通连续受到金融诈骗和商业诈骗,造成财务危机,被骗10多亿元人民币。
四通再次改制的故事:
- 1997年:四通集团的股份化改造依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 1998年初:四通集团董事会批准设立“重组改制领导小组”,段永基任组长。
- 1998年6月: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为四通提出:引进管理层收购(MBO,Management Buyout)模式,由四通管理层融资收购四通产权。
- 1998年10月9日:根据《北京市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职工持股会试行办法》,四通集团职工代表大会做出成立职工持股会的决议,616名四通员工共同出资 5100万元,注册成立四通职工持股会。
- 1999年5月6日:四通职工持股会经政府审批正式成立。
- 1999年5月13日:“北京四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号称“新四通”。四通集团职工持股会投资51%、四通集团投资49%。“新四通”以管理层收购MBO的模式,解决四通集团产权虚设和所有者缺失的问题。
- 1999年9月:四通确定新的管理层导体系:
- 65岁的沈国钧任四通集团同人基金会主席;
- 53岁的段永基任四通集团董事长;
- 朱希铎任四通集团总裁;
- 李文俊任四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四通集团副董事长;
- 35岁的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杨宏儒任四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 1999年:四通天坛生物医药1.6亿元买断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人血液代用品”的技术和生产经营权,建国以来单项涉及金额最大的技术转让项目。
- 1999年11月:四通投资公司完成对原四通集团所拥有的香港上市公司(四通电子)50.5%控股权的收购,此部分资产代表着四通集团所从事的电子电工产品分销业务。此后,四通集团继续经营的业务主要为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
2000年底:四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34亿元,利税16.8亿元。四通系有50余家全资、合资及联营企业,4个海外机构,直接控股或是接间持有股份的上市公司达到数家。职工3000多人。
2001年:“四通系”大幅度股权重组、资源重组、人力重组的“改革年”。
- 2001年:四通电子透过四通集团,1.08亿港元正式进入中广有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占股25%。
- 2001年11月:“四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与杨澜的“阳光媒体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合资成立“阳光四通媒体(集集团)有限公司”。“四通电子”占股51%、“阳光媒体”占股49%。
- 2001年11月:四通集团转让四通高科(000409)的股份。
- 四通关掉、剥离的与之有股权关系的公司20多个。
2002年1月:四通与微软、中关村科技(000931)共同出资1亿元,组建中关村软件公司,四通持股30%。
2002年5月:北京四通新技术产业有限公司与Achieva Investment Pte.Ltd.合资的北京四通电脑有限公司,成立暨协同电脑产品发布会。四通5000万元占股51%。四通投资公司的总裁张迪生担任四通电脑的董事长。发布会上推出四通电脑、服务器、笔记本、四通移动存储等产品。
2003年12月:四通电子12.4亿元(11.7亿港元)买下上海黄金搭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5%和管理团队,四通电子更名为四通控股,史玉柱出任CEO。
2004年8月:四通二十周年纪念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 董事长段永基慨叹:上世纪80年代四通300%的年增长率,掩盖了这些半路出家的企业从业人员在市场研究、管理体制理解、对所处环境的研究和适应能力的调整等众多方面的严重不足,为此,四通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 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说:四通公司是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卓越发展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它的诞生、成功以及二次创业浓缩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概貌,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给予了很多启示。
四通集团商标拍卖的故事:
- 1999年12月28日:光大银行中关村支行与四通仪器公司签订《借款合同》,约定光大银行中关村支行向四通仪器公司提供借款2800万元,四通集团公司提供担保。
- 多次沟通和法院立案,四通集团仍然没有全部归还借款。
- 2004年9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立案,由于被告方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所以法院冻结四通集团名下的全部商标,并选定了拍卖公司。
- 2004年12月:由于不能偿还光大银行中关村支行的上千万元借款和利息,四通集团的注册商标将于19日在北京被公开拍卖抵债。四通商标价值估值6000万元-8000万元。
- 2005年1月18日:由于没有买家,同时双方开始调解,明天拍卖会取消。
2005年上半年:四通亏损600多万元,之后更是连年亏损。
2007年3月:四通进入矿产资源产业,在香港成立Stone Resources Limited四通资源有限公司。
2008年9月:四通控股发布年报
2009年5月:段永基的香港上市公司四通控股宣布,其大股东北京四通投资拟以约5.53亿港元的代价私有化四通控股,并撤销其上市地位。
2009年10月21日:四通控股退市。
2010年4月:四通推出二代身份证识别打印设备。
2013年1月26日:北京四通新技术产业有限公司2012年度干部述职汇报会
- 四通所有经营和投资的企业实现全面盈利。
- 四通打印机事业部,保持20年持续盈利,保持20年全国领先。
- 四通资源公司经过5年铺垫,即将开始生产。
2015年:北京四通新技术产业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和主营业务
2023年4月:天眼查信息
- 1987年在香港成立的四通控股有限公司依然存续,员工3人。段永基(持股7.0197%)为执行董事、行政总裁、董事会主席。史玉柱、沈国钧为执行董事。
- 1988年成立的北京四通新技术产业有限公司依然存续,参保人数36人。占股30%的张迪生任董事长和总经理,段永基(占股70%)和沈国钧是董事。官网依旧在,信息停留在2014年1月。
- 1991年成立的四通集团有限公司依然存续,参保人数11人。中关村科技园管理委员会100%控股。
- 1993年成立的北京四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依然存续,参保人数5人。张迪生任董事长,沈国钧和段永基是董事。
参考文献:第839期《中国新闻周刊》,《四通的落幕:没有股权,只有权力斗争》
原创文章,作者:奋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311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