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股价暴跌,粉笔被传裁员,职业教育也走入泥潭?

文/李程程

然而,随着教育培训行业整顿大潮的兴起,钛媒体App观察到,职业教育培训公司似乎也受到了影响。

近期,中公教育股价遭遇腰斩,粉笔教育被传大面积裁员。或许,在火热和繁荣之下,处在职业教育培训赛道的公司,同样拥有教培同行们正面临的棘手的问题。

中公股价暴跌,粉笔被传裁员

很长一段时间,职业教育培训被看作是一个弱需求的市场,尤其是与“刚需”的K12教育相比较起来。但随着教育培训产业持续被看好之后,尤其是资本在K12教育领域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职业教育培训领域成为资本们追逐的风口。

2019年2月,中公教育在深交所敲钟上市,其股价一路上涨,不久就冲上了千亿市值,其创始人李永新身家也水涨船高。去年,胡润研究院发布的一份关于全球教育企业家榜线上,鲁忠芳、李永新母子,以910亿元人民币的身价,位居全球教育企业财富排行榜首位。

今年,一则关于李永新和中公教育的消息还被疯狂刷屏。3月,北京大学披露,来自1995级校友李永新和他创建的公益基金会,为北大捐资10亿元设立教育发展基金,这是北京大学收到建校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赠。

中公教育的业绩也表现优异。根据中公教育2020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2.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0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70%。

可以说,在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情况下,中公教育成为了为数不多实现净利润为正的教育公司。

然而,自今年6月以来,随着国家对于教育培训行业的新政逐一披露,不仅K12领域的高途、新东方、好未来等公司股价应声下跌,主营公务员考试辅导的中公教育,股价不断下滑,自今年2月的每股43.58元高点,腰斩至到截至钛媒体App发稿的时的每股20.62元。

无独有偶,6月以来,关于粉笔教育裁员的消息,也一直在网上流传,甚至还传言称裁员规模达到了7000人。

尽管官方一直对钛媒体App回应称,这只是个别分校最了人员调整的优化,但也未能消除外界对于其发展的疑虑,关于其裁员的话题,也不断冲上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单。而一直在微博上颇为活跃的粉笔教育CEO张小龙,也选择了沉默,目前微博已经搜索不到其本人账号。

而这一切,距离粉笔教育2月对外宣布A轮拿下了3.9亿美元融资,才不到半年的时间。这是粉笔教育自成立以来宣布的第一笔融资,不仅资金规模打破了职业教育培训领域的最大单笔融资纪录,而且,投资方也来自IDG资本和挚信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粉笔教育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互联网+教育”职业培训平台,主营业务包括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及招聘考试、考研等知识类培训项目。目前已经拥有了4800万用户,以及703万付费用户。

据其2月披露的数据,粉笔教育已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396个学习中心,拥有超过14000名员工,其中师资团队占比超75%。

在融资消息发布之时,张小龙称,融资的资金将继续用于打造业内顶级的师资团队,扩大师资的招聘和培训规模,为更多有职业发展计划的年轻人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更便捷灵活的学习方式。

而这一次粉笔教育所谓的“人员优化”,引发了不小的舆论危机。一方面是因为被传的裁员人数规模较大,如果7000人传言属实的话,那近乎占了公司一半的规模;另一方面,则是传言被“优化”员工,多数是应届生以及试用期内的员工,他们很少可以拿到合理的赔偿。

职业教育培训会迎来强监管吗?

虽然今年以来,国家在政策和监管层面不断对教育培训行业加码,但总体来看,当前重点被提及的范围,是在学前教育和K12教育阶段。而被监管被处罚落地的公司,也主要集中在K12教育领域,鲜少看到有职业教育公司被提及。同时,今年5月14日颁布并将于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也明确鼓励职业教育发展。

那么,为何职业教育培训龙头公司还接连受挫?是被“误伤”了吗?

首先,教育培训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他赛道中出现的问题,在职业教育培训领域同样存在。

这其中,退费难的问题,在职业教育培训领域尤其突出。在新浪旗下消费者投诉平台上,其红黑榜中,职业教育培训领域相关的公司最多,其中,被投诉较多的,是学费退款纠纷问题。

黑猫投诉榜单中,教育培训细分赛道内,职业教育培训相关公司居多

黑猫投诉榜单中,教育培训细分赛道内,职业教育培训相关公司居多

去年7月,在央视315晚会上,在线职业教育服务商嗨学网,因为“退费难”问题被重点名批评,在该平台上,销售为了签单成功率,给出了虚假的承诺,而学员发现受骗之后,要求退款却不了了之。

职业教育培训领域之所以退费纠纷多,且难以解决,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多数成年人对于自己的学习意愿和现实情况,有不恰当的认知和预期。这与少儿和K12等阶段不同,其付费者和消费者分割不同(一般付款的家长,学习的是孩子),而成年人多数付费者和消费者是统一的,因而对于学费和效果之间的匹配性尤其在意,一旦不符合预期,就容易放弃,进而要求退款。

其次,职业教育培训也是“培训贷”的重灾区。“培训贷”又称教育分期,因市面上多数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学费客单价较高(多数课程学费需要万元以上),加之其面对的主流用户群体,多数为初入社会、且薪资较低的年轻人,因而以所谓分期付款的模式付学费较为普遍。

据主营IT培训业务的达内教育财报披露的数据,2018年、2019年、2020年,有45.6%、52.3%、15%的学生,使用贷款支付学费。2020年,达内教育有12510名学生选择了贷款。

培训贷看似缓解了年轻人的学费压力,实际上过于泛滥并不是好事。他们多数是在校大学生,初入社会和职场也工作尚不稳定,偿还能力值得考量,而一旦不小心遭遇培训机构暴雷、跑路,维权更是十分艰难,还会影响个人征信。

监管层面已经关注到了“培训贷”及其相关的问题,并且要求加强治理。今年2月,银保监会、央行、教育部、公安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放贷机构外包合作机构不得采用虚假、引人误解或者诱导性宣传等不正当方式,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借贷。

此外,虚假宣传是今年教育公司被罚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职业教育培训领域中也存在。例如,“每天 30 分钟就能挑战 20 万年薪”等说辞,为了获客和转化,贩卖职场焦虑,不断诱使一些渴望在职场上提升的打工人心动,交了不少高昂的学费,花了不少时间学习和备考,但却忽视了证件等未必与薪酬直接挂钩的现实。

相较于K12教育等发展相对成熟的领域,职业教育培训当前尚处于在一个起步期。K12之所以容易扩张且标准化,一个原因在于“高考共识”,有体系化的授课内容,以及客观的评判标准。但职业教育培训,除了考取各种名目繁多,且不知道有何用处,还随时可能被取消的职业资格证件之外,似乎很难有可操作、可落地的行业标准。

由此可见,尽管外部环境一片向好,但是,职业教育培训公司本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原创文章,作者:kepupublis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31312.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24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