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瑶遭网暴:暴戾的火把,燃不过闪耀的奥运之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作者:小奇佩猪,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各位抱歉,很遗憾,我承认我怂了,三年后再见吧~”

7月24日,运动员王璐瑶在东京奥运会女子十米气步枪资格赛中落败,无缘决赛。赛后,她发了这样一条微博,配图是一张对镜自拍照。

王璐瑶微博

但正是这条微博,成为了招致指责和攻击的导火索。

“发自拍什么意思?输了还有脸发自拍?”

“这自拍发的是要干什么?娱乐明星吗?”

“你发个怂了什么意思,代表国家去参加奥运会是让你去怂的?”

……

随后,不堪压力的王璐瑶删除了这条微博。但与此同时,网络上也涌现了不少支持和鼓励她的声音。

#王璐瑶仍是浙江了不起的姑娘#登上热搜,不少人为这位23岁的年轻女孩加油打气:

“胜败乃兵家常事”、“能去奥运会的已经很优秀了”、“你不需要向任何人道歉”。

也有媒体对此发声,力挺王璐瑶,明确表示要“反对对失利的运动员实施网暴”。

环球时报评王璐瑶事件

舆论稍稍冷却后,25日晚,王璐瑶发微博回应风波,称感谢大家的鼓励和支持,也接受批评。

对于引起争议的“怂了”二字和自拍照,她也作出补充解释,表示自己是因为紧张发挥失常,但不会因此低头认输。

王璐瑶回应

在队友杨倩因为摘得首金而收获鲜花和掌声的同时,抱憾离场的王璐瑶却在社交平台上也被迫退场。

如果说,此次事件的导火索是王璐瑶那条没有充分展开的微博,那么点燃它的火把中所包含的攻击逻辑,则是虽经不起推敲、却又无时不在的。

不同于传递奥林匹克精神的奥运圣火,这个时刻举起的火把中,燃烧的却是恶意与暴力。这不仅是对王璐瑶的误伤,也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误读。

“我怂了”:一条微博多种解读,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十分讽刺的是,刚从赛场上瞄完靶子的王璐瑶,转眼间就成了被攻击的靶子。

围攻者们虽然没有王璐瑶那样专业的射击技术,但却并不缺少攻击她的理由。

在王璐瑶发挥失常、无缘决赛的背景下,一句“怂了”、一张自拍引来了各种恶意解读。

有人认为,输了比赛还理直气壮地认怂,无疑是没有竞技精神的懦弱逃兵,背弃了国民的夺冠期待和集体情感;

网友评论

还有人觉得,“怂了”是饭圈用语,晒自拍是“营销美貌”,这是不好好练体育、只想圈粉当网红的证明;

网友评论

而在一些人眼中,简短的文案和私人的自拍照流露出的是漫不经心,对国家培育之恩的只字未提则是态度不端;

网友评论

有人的逻辑更加简单且跳跃,上来就是:“输了还有脸发自拍?”

网友评论

如果暂且搁置这些发散的甚至是极端化的解读,单单来看王璐瑶的这条微博,是否真的在表达上有不当之处呢?

或许“怂了”这样的口语化表达有自灭士气之嫌,并不适合作为官方回应在诸如新闻发布会这样的严肃场合说出来,但仅仅是放在运动员自己微博中,大可不必上纲上线。

单单在一条微博的语境中,“我怂了”到底是在描述退缩认输的心态还是承认失败的事实,王璐瑶的确没有表达清楚。

但除了这两种被普遍解读出的含义外,“怂了”二字更可能包含的,是一位遗憾落败的运动员难以言说的复杂心情,而这正是最难被运动员之外的普通人所理解的。

可能还有人会质疑,作为运动员,在微博这样的公共平台上作出这样模糊不明的私人化表达,又是否合适呢?

每个人对此的看法或许不同,但这并不是一个公众有权商榷并制定的规范,而是王璐瑶们的选择。这既取决于ta想呈现一个怎样的自己,也取决于外部环境是否允许这样私人化的表达。

遗憾的是,当下的环境更像是在压缩公众人物的表达空间,一边审查着既出的言论,一边紧盯着“该说”的话是否被说了出来。

即便是为国争光的首金杨倩,在因夺冠而受到夸赞的同时,也不堪舆论压力,删掉了去年发布的一条“晒耐克收藏鞋”的微博。

失利的王璐瑶更是被网友“教导”如何发一条“正确”的微博:

“输了还有脸发自拍?”:来势汹汹的暴戾,也脆弱得不堪一击

当下这种让王璐瑶和杨倩们不得不字斟句酌、小心翼翼的公共表达环境,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过度简化的二元对立思维在作祟。

在围攻者的思维中,只能看到赢和输,只能表达赞和踩,却完全忽视运动员们在背后付出的汗和泪,也无法理解为国出征的复杂感受——

这可能包含为国争光和“给自己一个交代”的心愿和压力,也有面对未知结局的紧张和期待……

只可惜,这些超越输赢的故事和感受,有时会被来势汹汹却又不堪一击的暴戾所淹没。

在对王璐瑶的攻击中,一句“输了还有脸发自拍?”获得高赞。如果非要理解这种没有什么道理的指责,这背后的逻辑或许是,发自拍等于不严肃反思。

但其中的荒谬依然显而易见——发自拍和搞专业完全是两码事,却被置于相互矛盾的位置上。

网友评论

与此同时,这句责问也将“自拍自由”从失败者处夺走,变为成功者才能享有的特权。这似乎默认了,运动员所受的赞誉和尊重,甚至是像“自拍自由”这样基本的权利,都是要靠实力来兑换的。

但即便真的如此,又该如何量化实力呢?过往取得的成绩是否可以累积,又是否有“保质期”呢?

拿到首金的杨倩并不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决赛,决赛中也是凭最后一枪才翻盘夺冠;而此次未能进入决赛的王璐瑶,也曾在全运会上创下连续三枪10.9满环的成绩。

在本身就充满不确定的体育竞技中,一次比赛的成绩无法代表运动员的真正实力,像射击这样极其考验心理素质的体育项目更是如此。

关于王璐瑶的报道

除了设置并不存在的对立、把复杂事实过度简化外,针对王璐瑶的攻击逻辑中还存在混淆概念和模糊边界的问题。

有人认为,运动员拿着纳税人的钱搞训练,其表现就必须要令纳税人满意。

这种观念不仅违背了基本的体育竞技规律,也是将运动员之于国家和集体的责任混淆为对国民个体意愿的服从,试图从中获得一种虚幻的权力感。

与此同时,这也模糊了公众对运动员的审视边界——这里的“满意”只是成绩令人满意,还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接受监督?

网友评论

以上种种一攻就破、却又总能掀起情绪浪潮的逻辑并非只在王璐瑶事件中才存在,它们更像是在网络上四处涌动的暗流。

即便是受到赞誉的杨倩,也同样处于其中,两人只不过是同一套逻辑中的两种结果罢了。

网友评论

更何况,杨倩的金牌也没能为她豁免全部“罪状”,晒出耐克鞋的她同样被扣上了“跪族女孩”的帽子。

同一位博主的连续两条微博

当运动员在竞技场之外的社交媒体表现也要受到严格审视,即便是奥运健儿,似乎也难逃表达被误解、被审查和被逼退的宿命。

为胜利者歌唱,也为失败者鼓掌:奥林匹克精神该是怎样?

如果将王璐瑶事件置于更广阔的奥运背景下,这也是一个新旧交织的体现。

“新”体现在,纵观今年及近几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的表现,无论是媒体的报道框架,还是新一代年轻运动员的自发表达,都不再局限于“为国争光”的叙事,而是有了更多个性化的呈现。

从杨倩的珍珠美甲,到举重运动员李发彬的ins贴文,以及对多位运动员生命经验的挖掘,多元的奥运报道都愈发让奥运叙事不止于“国家荣耀”这样的宏大主题,也把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微小个体纳入其中,让人看到了个体生命与时代故事的交汇。

李发彬的instagram账号被网友围观

与此同时,新一代的年轻运动员也像五年前不怯于展现个性的傅园慧一样,在面对采访时、在社交媒体上,都更加乐于且敢于表现真实的自己,打破了人们对于运动员踏实沉稳的单一印象。

这是时代赋予运动员的自由,也是国家和民族自信的体现。

#孙一文帮闺蜜申请王嘉尔签名照#登上热搜

而另一方面,没能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们也曾因比赛失利而遭到舆论攻击乃至报复:李宁比赛失误被寄过刀片,刘翔因伤退赛被骂“懦夫”……

越是被神化的运动员们,越是难以在万众瞩目中体面地走下神坛。

如今,这样的情绪依然存在,这既体现为对国内运动员的苛责,也体现为对外国运动员的不敬。

为国家荣耀感到自豪是国民的朴素情感,但以国家之名来责难运动员同胞、以政治立场来攻击他国运动员,的确有违奥运精神。

网友评论

毕竟,在某种意义上,奥运会是难得的能够短暂放下政治的珍贵时刻。奥运赛场上那些纯粹且动人的竞技表现和体育精神,是能超越国界、直击人心的。

因此,在我们为中国健儿夺得的奖牌欢呼喝彩的同时,也不妨为那些聚光灯之外的运动员鼓鼓掌。

58岁的乒乓球运动员倪夏莲受到关注

毕竟,运动员们不是为国争光的工具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主体性,有闪闪发光的坚持与热爱。

奥运会也不是一场只有竞技、只论输赢的体育赛事,它亦是个人追求梦想、超越自我和悦纳失败的地方,闪耀着跨越国界和代际而传承的奥林匹克精神——

除了《奥林匹克宪章》中所写的“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它一定还包括奋斗、坚持、和平、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作者:小奇佩猪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34511.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27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