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人脸识别市场的变革

不仅是小区进门“刷脸”,作为AI技术重要应用之一,人脸识别在给大众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肆无忌惮侵犯用户的隐私。

近日,“最高法发布司法解释保护人脸安全”的消息登上热搜,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于公共场所人脸识别、物业或者其他建筑物管理人脸识别、未成年人脸信息等,给出了明确的规范。

百亿人脸识别市场的变革

“刷脸时代”

在现实生活中,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消费时刷脸支付,上班时刷脸打卡,旅游时刷脸办理酒店入住,“大到智慧城市建设,小到手机客户端的登录解锁,都能见到人脸识别的应用”。

除了便利性,人脸识别还有其他重要作用。

2020年12月,国家卫健委提出,签发出生医学证明时,可应用一体化平台实人认证(人脸识别)功能,“刷脸”比对新生儿父母身份证件,防范拐卖儿童和非法领养儿童的不法分子冒领出生医学证明。

在游戏领域,人脸识别用在了防沉迷系统中。

7月5日,腾讯游戏宣布上线“零点巡航”功能,针对夜间游戏超过一定时长、实名为成年人的帐号进行人脸重点筛查。凡是拒绝或未通过人脸验证的,将被当成未成年人,纳入腾讯游戏健康系统的防沉迷监管并踢下线。

根据腾讯游戏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6月,平均每天有580万个帐号在登录环节、2.8万个帐号在支付环节触发了人脸识别验证,其中因拒绝或未通过验证,登录环节有91.4%的账号被纳入防沉迷监管,支付环节有87%的帐号被拦截了充值行为。

今日,经济参考报发文称游戏危害堪比“精神鸦片”,过度使用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负面影响。虽然原文已经被删除,但腾讯宣布将原来的“零点巡航”升级为“全天巡查”,进一步控制未成年人游戏总时长。

而小区物业刷脸盛行,也是因为疫情期间,无接触式的人脸识别应用避免了疫情传播的接触风险。机场、车站、地铁站等安检环节,人脸识别+红外测温一体机等发挥着全程均可无接触并且高效通行的作用,有效避免疫情期间公共场所高接触风险。

据智慧芽报告显示,从专利技术创新分布来看,中国人脸识别已经应用在安防、金融、手机娱乐、医疗卫生、电商消费、出行等多个领域。

飞速发展

虽然人脸识别技术萌芽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但真正落地到商业应用,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

2014年FaceBook发表了一篇名为《Deep Face系统:达到肉眼级别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文章,标志着人脸识别技术从理论走向了应用阶段。2015年,人脸识别技术迎来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这一年,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账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安全防范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人脸识别认证系统安全技术要求》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很多助推产业发展的政策,AI领域的研发和推广也加入了国家战略规划,其中人脸识别作为AI的一个子类也逐渐在各领域得以运用。

除了政策支持,AI领域出现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和云从科技“AI四小龙”,以及格林深瞳、第四范式、云图睿视等企业。

2017年,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市场规模超过21亿元。同一年,iPhoneX发布了酷炫的人脸识别解锁,开启了手机3D人脸识别元年。

2018年,我人脸识别技术的专利申请量增长至3487项,而公开量增长近一倍,达到5200项。

这是国内人脸识别行业快速发展的阶段。数据统计,2010-2018年,中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7%。2012-2019年,人脸识别行业共发生80起投融资事件,总金额达337亿元,其中2017-2018年行业投融资热情最为高涨。

 来源:前瞻研究院 来源:前瞻研究院

时至今日,深耕人脸识别领域的,除了“AI四小龙”等初创公司,还有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据前瞻研究院预计,到2021年,中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快突破50亿元,未来五年中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保持23%的平均复合增长速度,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

人脸识别的风险

飞速发展的技术也给“刷脸”时代埋下了隐患,人脸识别“滥用”和“无感”,正在入侵大众的隐私与安全。

据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去年发布的《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显示,在2万多名受访者中,94.07%的受访者用过人脸识别技术,64.39%的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被滥用的趋势,30.86%受访者已经因为人脸信息泄露、滥用等遭受损失或者隐私被侵犯。

此前,央视“3·15”晚会曝光了科勒卫浴、宝马汽车、女装品牌MaxMara的线下门店安装了人脸识别设备,该设备的软硬件能够在消费者“无感”情况下自动抓取、识别、存储人脸信息形成“人脸ID”。

即便在你带着口罩的情况下,人脸识别的准确率也能高达到90%。“人脸ID”配合上消费者的支付记录、购买商品类别、行踪轨迹等数据,商家便可以建立“支付模型”,对消费者精准营销。

近日,#人脸识别一定要穿上衣服#词条火上热搜。教育博主“法小岛”在微博称,使用App人脸识别功能时,一定要穿衣服,因为摄像头不仅仅只采集被识别者人脸的那一部分,后台会有审核人员看到“包括但不限于趴在被子里人脸识别、洗澡的时候人脸识别、和另一半抱在一起的时候人脸识别”。

百亿人脸识别市场的变革

法小岛的爆料也得到一部分网友的确认,有网友留言称:“我是风控体系的,能看到这些上传的人脸照,真的好多裸露的。”

而备受瞩目的“人脸识别第一案”也在今年4月迎来了终审判决。2019年4月,原告郭兵支付1360元购买野生动物世界双人年卡,确定指纹识别入园方式。后因年卡入园识别系统更换事宜,野生动物世界要求郭兵激活人脸识别系统,否则将无法正常入园。但是,郭兵认为人脸信息属于高度敏感个人隐私,不同意接受人脸识别,要求园方退卡。

法院最终判定,被告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删除原告郭兵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和指纹识别信息,并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履行完毕。

甚至腾讯游戏“零点巡航”也被吐槽过于严苛。新浪微博CEO王高飞在微博称孩子打游戏10分钟就被踢出来了,“天天让我找腾讯投诉,不得安宁”。在腾讯回复“时长并不止手机统计的40分钟”后,王高飞称游戏统计时间标准有BUG,并且这个功能让“习惯自己管娃的有些不习惯”。

2020年6月,南方都市报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发布《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 64.39%的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被滥用的趋势。

百亿人脸识别市场的变革

“人脸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中的生物识别信息,是生物识别信息中社交属性最强、最易采集的个人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一旦泄露将对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甚至还可能威胁公共安全”。

在这个背景下,最高法发布了针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新的《规定》。

新《规定》明确,在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人脸验证、辨识或者分析,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属于侵害自然人人格权益的行为;

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建筑物管理人以人脸识别作为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出入物业服务区域的唯一验证方式,不同意的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请求其提供其他合理验证方式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对于未成年人的人脸信息,《规定》明确处理自然人的人脸信息,必须征得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的单独同意;将“受害人是否未成年人”作为责任认定特殊考量因素,对于违法处理未成年人人脸信息的,在责任承担时依法予以从重从严,确保未成年人人脸信息依法得到特别保护。

随着“最高法发布司法解释保护人脸安全”登上了微博热搜,不少网友表示支持,“终于有了法律依据”。

有关专家表示,此次最高法发布的《规定》有效的针对人脸识别行业乱象整改给出了方案,“希望在通过规范政治管理后,我们的生活可以真正享受到AI技术带来的便利,不再去担心科技进步产生的威胁”。

来源/鞭牛士(ID:bianews8)

作者/西西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38941.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3日
下一篇 2021年8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