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出手:路由器厂商的噩梦来了?

智能路由器是一个入口,巨头们争先恐后布局,意图就是提前卡位客厅入口。在BAT阵营中,除了腾讯暂时未推出智能路由器产品外,阿里和百度都推出了相应的产品。此外,小米、360、迅雷甚至海尔这样的家电巨头,都在用智能路由器抢占客厅入口。

运营商出手:路由器厂商的噩梦来了?

自极路由炒红了智能路由器概念后,巨头夹杂着深圳的小厂商齐刷刷涌向这一市场。然而,狂躁的智能路由器厂商们,把运营商遗忘在一个角落后,噩梦随之而来。一纸文件,或将终结智能路由器们勾勒出的美好未来。

运营商强推路由器

来自可靠渠道的消息称,小面积试点过后,山东联通、河北联通、河南联通等准备向用户推广内置无线路由功能的光猫设备。其实,上海电信和浙江电信等多个地区的电信运营商,在前年已经开始大面积推广内置无线路由功能的光猫设备,以此牢牢掌控客厅入口。

从过去封杀路由器,到主动向用户推广路由器产品,运营商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这一惊人转变的背后,是客厅入口的巨大利益诱惑在驱动。在BAT巨头和360们抢占客厅入口时,运营商终于醒悟了。

或许很多人认为,运营商推广路由器,对现有的智能路由器产品构不成威胁。殊不知,运营商正在借助自己手中的资源,用“强制”手腕封杀外部路由器的接口。

据悉,运营商推广路由器的做法是,将用户的帐号和密码,写进支持无线路由功能的光猫设备中,安装人员调试完毕后,运营商网管系统自动将光猫设备的管理入口关闭。这样一来,用户无法进入光猫设备的管理界面,配置自然无从说起。

其实,早在ADSL接入时代,运营商就已经尝试推广集成无线路由功能的ADSL Modem,只是力度不大。另据可靠消息称,未来联通和电信两大宽带运营商,都会强制将用户帐号信息写进光猫设备,推广自己的路由器产品。说白了,运营商的意图非常明显,通过强制推广自己路由器的策略,牢牢掌控客厅入口。

路由器的客厅对决

从技术角度来看,运营商将帐号信息写进光猫设备,并关闭设备管理入口,并不影响用户在后面挂接一台路由器使用。可我们不要忽略一点,运营商已经将宽带在客厅的第一入口牢牢掌控,封杀挂接在后面的路由器,还不是小菜一碟?

针对此前上海电信和浙江电信等运营商将帐号写入光猫,并封杀管理入口的做法,淘宝上已经有不少成熟的破解方法。破解成本不高,20元。破解后,内置无线路由功能的光猫,就成为一个单纯的光猫调制解调器,路由功能被关闭。中兴和华为两大设备供应商,对光猫进行了升级,并将光猫与运营商的网管系统完成了对接后,淘宝网上流行的破解方法已经全部失效。

也就是说,未来用户要想再使用自己购买的路由器,只能挂接在运营商的路由器设备下面,成为一个二级路由器。而运营商,对用户端私自接入的路由器,从技术上完全可以进行封杀或彻底屏蔽。

从试点地区反馈过来的消息称,运营商将用户宽带帐号和密码写入光猫设备后,在第一次拨号验证成功后,还会进行加密。这一加密方式,与中国电信旗下的互联星空客户端加密模式类似,中国联通也有类似的加密平台。

用户拿不到宽带帐号信息,失去了对内置无线路由功能光猫的控制权后,再购买路由器的实际意义已经不大。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运营商已经赠送了一台集成无线路由器的光猫设备,再购买无线路由器显得多余,而且要支付额外的成本。不难预测,一旦运营商与智能路由器厂商在客厅入口方面展开对决,智能路由器厂商处于绝对的劣势。

传统路由器的宿命

坦白地说,运营商这种做法十分霸道,也很无理。一旦这种强制推广模式大面积铺开,传统路由器的生存空间将被无情的压缩。尤其是在国企垄断的特色国情下,运营商的强势地位,势必冲击智能路由器和传统路由器厂商的市场。

运营商采购的内置无线路由功能的光猫,主要由华为和中兴两家厂商提供,也向其他第三方厂商开放。由这一点来看,运营商强制推广路由器的真正目的,是牢牢掌控客厅的入口,而不是想彻底挤死传统路由器厂商。

以360安全路由器来说,如果运营商不推广自己的路由器产品,360安全路由器将牢牢掌控着用户的客厅入口,这显然是运营商也不乐意的。一旦智能路由器形成规模,占据了客厅的入口,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沦为管道后,又将面临宽带网络也沦为管道的命运。毋庸置疑,运营商在宽带网络阵地上绝对不能失守。

由此不难预测,在运营商强势的挤压之下,智能路由器和传统路由器如果不改变思路是很能生存的。要想生存,路由器厂商只能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在自己的路由器产品中增加光猫模块,变成一个符合运营商要求的内置无线路由功能的光猫。准确地说,路由器抢占客厅入口的宿命已经被运营商无情的终结。

作为承载连接运营商网络功能的路由器,与盒子一样本身就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广电收紧对盒子的监管环境下,运营商对客厅入口的控制速度也会上升到政治高度,原因你懂的。在特殊国情下,运营商借助强推路由器抢占客厅入口,这无疑是路由器厂商们的一场噩梦。

运营商出手:路由器厂商的噩梦来了?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45364.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5日
下一篇 2021年8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